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走过的60年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60年来社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可分成4个阶段:1978年以前是传统社保制度的发展阶段,1978~1992年是对传统社保制度的反思和探索新制度阶段,1992~1998年是新型社保制度的选择阶段、1998年以来是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阶段。在这60年中,中国的社保制度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全面覆盖,从单位保障到社保,从偏重城市到城乡统筹,从追求温饱到和谐发展,走过了辉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0年的创新历程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创新历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在科技方面展开创新探索;第二阶段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丰富创新成果。新中国60年的创新经验是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共产党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时俱进,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追求理性,克服盲目冒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制约着税收管理体制变迁的轨迹和任务。高度集中的税收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收入分成"制度构成这一时期最稳定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税收收入分配制度。新时期以来的分税制财政管现体制改革具有创新意义,建立规范的分税分级管理体制是中国当前税收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赵英 《攀登》2009,28(6):51-55
民族政策是以政治主体为规范的国家范围内对民族事务而采取的策略、准则和措施。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历史中民族政策的精髓,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总体上,它基本符合中国的实际,但也有与国内现实的某种脱节。笔者认为,只有对它进行历史的反观,才能做出现实的思考和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江苏之地有着悠久的地方志编修的历史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方志,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名家辈出,传世佳作众多。新中国建立以后,江苏的方志传统文化不仅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而且获得新生发展.60年来。江苏地方志事业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成为与江苏社会发展相随相伴的一项社会事业,成为日益兴盛的千秋之业。本文拟就新中国60年来江苏地方志事业创立发展的主要状况略作阶段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中国史学会于8月27~28日在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主办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主持开幕式并作大会发言。大会发言的还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国史学会和中国史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六十年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光 《百年潮》2009,(10):4-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包括前30年和后30年,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后30年是在前30年的基础上进行的,取得的成就更大一些,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前30年和后30年也都有各自的失误。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总结,作为今后继续前进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黄河夺淮”后,黄河水往往倒灌洪泽湖,致湖底日益淤垫,成为著名的“悬湖”。解放前,洪泽湖的蝗灾和水患给湖区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开展灭蝗治淮事业,彻底改变了湖区人民的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9.
刘红梅 《攀登》2009,28(6):90-9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西宁城市建设由过去的老城局部改造、综合开发转向骨架拓展、环境整治、功能完善、特色塑造的一体化发展,城市在系统性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功能日趋强化。本文对西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梳理,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推动西宁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江苏地方志》2009,(4):9-9
为隆重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无锡市史志办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精心筹备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1.
军事战略方针是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平时与战时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重点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1993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主持制定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即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2004年6月,中央军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桑兵 《史学月刊》2007,1(11):5-28
清季以来,新史学成为中国学人不断追求的至高境界,可是对于新史学的理解和取径却各不相同。为了后来居上,此前的新史学也往往被当作不破不立的对象。在不断趋新的过程中,中国史学的形式根本改观,但要拿出超越旧史学的代表作,却并不容易。创新的前提是温故,首先要掌握史学的基本与大体,超越中西新旧,避免盲人摸象,防止以偏为新,才不至于欲辟蹊径而蹈覆辙,甚至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废除了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法律,并赋予女子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妇女的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权;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明显提高;妇女的特殊权益受到保护。虽然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旧观念的影响,中国妇女的状况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仍然相信未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侨管理工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实行了以“赶、挤”为主的管理政策;对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侨民实行了较为温和的管理措施;对日本侨民实行在自愿的基础上遣送回国。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的外侨管理工作是成功的,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意图,维护了新生的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公安外国人事务管理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防动员体制是在借鉴苏联国防动员体制、继承我党革命战争动员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49-1955年为应急性探索时期,1956-1962年为仿苏全面建设时期,1962-1978年为非常发展时期,1978-1993年为恢复调整时期,1994年至今为充实完善时期。通过对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动员决策和平战转换的快速高效;突出政府的主体地位,科学规范动员供需对接机制;紧密结合国家体制改革,实现动员职责的普遍化;着眼于权威高效,构建实体性的国防动员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动员法规制度,构建“法制主导型”的运行体系;适应动员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动员体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灾荒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遭遇了极其严重的灾荒,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灾救灾运动。重视灾荒的记载和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但关于建国初期灾荒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建国初期灾荒史的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经历了安全监管与煤矿生产合一、在反复中缓步前进、安全监管独立并逐步深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淹没于生产职能中逐步分离并独立运作,在监管体制、组织和制度机制方面逐步加强,对遏制矿难有了一定效果。但要根本解决煤矿安全事故高发频仍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从本质上考虑"国家—市场—社会"及其与之相关联的"权力—资本—劳动"之间安全结构的均衡发展,即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说到底,是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共同治理、共同监控,"安全民主"与"安全法治"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后,朱德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和主张。他极其关心并积极主张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及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方针和原则,对陆、海、空和装甲兵、炮兵等诸军兵种的建设和发展、对军事院校工作和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朱德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及实践,对于当前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日本学者对现代中国研究的思想史范式提出质疑,开始系统地探索从政治结构的角度阐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到90年代,在历史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维度上分析中国的"结构变动"成为日本学者刻意追求的新范式,他们尝试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外部世界关系诸方面的结构变动分析,提出对中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状况,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大力加强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确保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