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居丧之礼在儒家理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魏晋时期也受到格外的重视。通过丧服变除,使居丧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约束情感,恢复正常生活,情、礼兼重的孝道观也得以形成。但在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在礼制中的地位大为提升,逐渐成为体现孝道最重要的因素。对此过程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礼学与玄学的关系,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调适与互动。  相似文献   

2.
宋人倡言“王弼传郑学”,后人翳然从之,至今不废。历考诸史.其实宋人的说法缺乏依据。王弼实与郑学立异,王弼之学乃出自荆州古经学。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新  齐涛 《民俗研究》2012,(5):23-32
魏晋隋唐时期的祭祖之制,正处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祖制度的转折期。这一时期,随着墓祀的衰歇,祭祖之式一分为三:一是朝廷所设定的庙祭与家祭;二是兴起于民间的寒食扫墓;三是因佛教传入而引发的佛教式祭祖。在此后的发展中,庙祭与家祭汇合,演化为宗祠祭祖;寒食扫墓与佛教式祭祖继续流行。这一演化过程的总趋势就是祭祖的官方色彩不断减弱,民间色彩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5.
王弼融合儒道的新思辨一反汉代谶纬儒学对孔子的神化,把孔子改塑成崇尚“无”的富于无我、忘我精神的凡间圣人。他对《老子》、《周易》的研究,融合儒道,强调“以无为本”,以自然之道取代《易经》象数派的神秘观点,把“天”解释为“道”所生成的自然形体,以“无”取代“天”的神圣权威,并为统治设计了治国之道--“无”。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把郭象之学解释为多元有机论,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辨析独化说、天理说、自然即名教说、圣人说和迹本论五个问题,指出其内部存在的理论缺陷,以及引发的问题。笔者认为郭象之学虽然精妙,义理终究不稳,这也正是玄学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赵凤英 《丝绸之路》2012,(18):51-52
魏晋时期,在士人群体中兴起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放达之风。这股放达之风的形成,有着诸多原因,文化背景的转变、社会政治生活的大动荡及由此引起的人的心态的改变,皆是导致这种放达之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大兴区亦庄镇四海庄村发掘清理魏晋时期砖室墓一座,出土陶器、铜器等重要文物,对研究魏晋时期北京东南部地区的丧葬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邱少平 《文史天地》2003,(11):47-48
一赌博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盛行,其赌博形式有六博、握槊、双陆、樗蒲、围棋、投壶、弹棋、摊戏、意钱、射箭、象戏、斗草、斗鸡、斗鸭、斗鹅、斗凿等,可谓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既有前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门类,又有当代创造出来的新鲜花样。赌博之风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世风的纯朴,不少有识之士对之深恶痛绝。三国吴人韦昭作《博弈论》,魏国繁钦也作《威仪》,都指出了赌博的危害,主张禁止。东晋初年,著名中兴重臣陶侃发现自己周围的僚属参佐整日喝酒赌博,以致影响了日常工作,便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当众将酒器、赌博工具统统丢到江里,并将参与…  相似文献   

10.
蒲利利 《沧桑》2014,(1):77-78,86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玉门官庄古墓群位于玉门镇西北16.5公里的柳河乡官庄村南1公里、玉门镇农垦局西干渠南400米的戈壁滩上(图一).墓群范围东西长约1000、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魏晋薄葬论     
沙忠平 《文博》2001,(3):30-34
伴随着史前原始风俗习惯而产生的丧葬习俗,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便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又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深邃的丧葬文化的内涵。与“举凡生之所用之器,皆为死后从葬之物”的秦汉时期的葬制相比,持续其后的魏晋时期的葬制则显得较为俭薄,给人以革古鼎新之感。  相似文献   

13.
斗富比阔之最 斗富比阔,在西晋官僚士大夫中蔚为一种风气。其中斗得不可开交、比得最为奢侈的,是石崇和王恺之间的斗富。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诸政权在西域的屯田活动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尽管其规模和范围不及两汉,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有所深化和发展,并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屯田区域的东移、屯田体制的不断完善、屯田类型的扩大、屯田人员的土著化、河西地位的上升以及屯田区域的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动荡不安。西晋末年相继出现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建兴之乱”。河西地区地处西北边陲,远离中原,受战争影响小,局势稳定,经济相对而言比较发达。因此,关西一带华族避难于河西,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风俗,与西域以及当地的文化、风俗相结合,形成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6.
2002年9月14日至29日,嘉峪关物部门抢救性清理发掘了新城乡魏晋墓群南墓区一座晋墓。嘉峪关市与酒泉交接处的新城乡境内的戈壁滩上散布着千余座汉、魏晋时期的古墓葬。20世纪70年代曾对该墓区进行过一定规模的发掘,发现8座砖壁画古墓葬。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到过一幅画,是以细腻的工笔描摹的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贴自然”式的消闲生活场景:人们袖笼宽博飘逸,神情闲淡自然,于山间于溪旁,盛水的瓢就漂在水上,渴了就随手捞起来喝。人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如一。这是魏晋时倡导的自然和简约的生活,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来自鲁迅,叫“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8.
李馥明 《史学月刊》2003,(7):121-123
太学是我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东汉、曹魏、西晋时期的“国立大学”——太学,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乃至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见的。通过对其考察,可以看出,洛阳太学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具有严谨的学风,浓厚的学术风气,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了大批人才,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魏晋本土文学为例谈地理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这些年来颇是热闹,参与其中者,除了历史地理学界中人外,也有历史学界中人,地理学界中人,以及众多的其他学界中人。就研究的空间范围言,既有宏观的历史中国或现实中国,也有大小不一的自然区、经济区,而究以当今省区为研究范围者居多,乃至提出了一些以省区为范围的文化概念,如“皖文化”、“苏文化”之类。  相似文献   

20.
新城魏晋砖壁画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于嘉峪关市东北15公里处的魏晋墓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内建有展览大厅、接待室、办公室和住宅等部分。整体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为大屋顶式仿古建筑。博物馆大门内照壁上画有大型魏晋时期墓葬砖壁画“出巡图”,显得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