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黄山市地方志系统读志用志的情况进行了论述。一是发挥资料库的作用,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二是发挥咨询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为黄山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四是发挥联络作用,为黄山市的招商引资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指出读志用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诸如修用分离,用志手段单一、单调、落后,思路不够宽,急功近利,被动参与等。而读志用志的意义有:发挥方志功能的基本途径,提高地方志工作质量,深化地方志工作的途径等。并指出其内涵有:读志、志书应用、方志文化的应用、方志评论和文化交流。最后重点谈了读志用志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志的重点内容是重要决策,设“重要决策”章或节,下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节或目记述。人民代表大会志的重点内容是立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设“地方立法”“监督”章或节,下设“地方性法规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议案意见”节或目记述。人民政府志的重点内容是施政纪略,设“施政纪略”章或节,下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勤政廉政建设”节或日记述。人民政协志的重点内容是参政议政,设“参政议政”章或节,下设“提案”“建议意见”“调研视察”节或目记述。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要鳊修如此包揽一地方方面面,纵涉古今、横及百业的鸿篇巨著,的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故古今行政区域修志非“官修”莫属。虽然古今方志多为“官修”,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官修”的运作机制有所不同。在社会主义时期,国家地方行政实体怎样组织实施“官修”的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不仅在于志书内涵本身如何编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开展读志用志工作的重要作用:1、有利于普及桂林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市民文化素质;2、有利于桂林城市规划和建设;3、有利于桂林方志事业的生存和发展;4、有利于全面检查志书质量,为续修做好准备。文章还介绍了桂林地方志部门开展读志用志活动的情况,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将来要编纂的中国国家志取个什么名称,有多种意见,有叫“中华总志”的,有叫“中国通志”的。大多数意见认为应取名“一统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统志》(山鹰主编《邵长兴方志文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中华一统志》(范同寿:《时代呼唤的文化工程》,载《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3期)、《中国一统志》(苏长春:《关于编纂国家志的构想》,载《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6期)。我认为这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7.
周永光 《广西地方志》2000,(3):71-76,91
南宁市志办公室赠给我一套新编《南宁市志》,接到这套五册共26公分厚的精装巨著,心情十分兴奋。作为南宁市民,我只有十五年“市龄”,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地方,知之甚少。总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我搜罗阅读过一些市情图书和文章,但没有哪一种读物能象这部市志这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系统连贯地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有关南宁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霄冰  陈科锦 《民俗研究》2022,(6):94-107+155-156
“民俗志”就其文本形式、记述内容和功能而言,具有浓郁的中国本土特色。中国古代不仅有“民俗志”的概念,而且有着悠久的民俗书写传统。古代的民俗记录大体上可分为史志类和笔记类两大体例。前者以方志民俗志为代表,其特点是范式化的写作和作者的隐身;后者则以文人笔记为主,其中“我”的在场、深刻的主观感受性和平民视角,都与现代民俗志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20世纪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又形成了史志民俗志、科学民俗志和传播民俗志三种类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书写范式的反思与新型民俗志的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当前民俗学学术理念的回应,还显示出了回归中国本土民俗志诗学传统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26~28日。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增城市召开“广州市志稿评议(增城)现场会”,安排我评议《增城市志(1994~2005)》书稿[分(一)与(二)2部,下称“增志”(一)或(二)]的卷六“农业”、卷七“林业”、卷八“水利·电力”、卷九“工业”和卷十七“财税·金融”共5卷。我抱着学习态度阅读与思考,给我总体印象是:志稿符合体例,分类正确,归类得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面广,地方特色与行业特色明显,表述较为准确,文字精炼,没有多余的套话:写得不错的有农业、林业、工业、金融,  相似文献   

10.
严军 《河洛史志》2002,(4):25-25
吉利是洛阳市的一个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黄河北岸济源市和孟州市之间。如果有人说“八百诸侯会吉利”,你一定不要说这是在故弄玄虚。不信,读此短便知其中原委。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上看,广播电视志与当前史学研究中最热闹的新史学、年鉴学派和区域社会生活史有若干相似之处。事实上,虽然广播电视志表面上是反映微观、“下面”、地方的社会史,但仍逃脱不开作为宏观、“上面”、国家的政治史性质。广播电视志本身不是新史学或社会生活史,对广播电视志的研究和评价应该还原到其所在时代、地域的社会状况中去。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书有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以志体为主。“志”以编(篇)章节目的形式表达,各个编(篇)可称“分志”。分志是什么体裁呢?一种观点认为,分志属纪事本末体。有著作称:志书“各篇章采用纪事本末体。”有文章称:志书“每一个基本书写单元则以纪事本末体依时间顺序记述该类事物的发展过程,以此形成一部以静态标题和动态表述构成的资料性著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各地第二轮修志工作已陆续开展。对于续修方志 ,方志界有不同理解 ,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续修”就是前后二轮修志工作相承相接 ,继续进行第二轮修志。如王志邦认为 ,纵观方志编纂的传统 ,重修是主流 ,后志接前志的续修是支流。“续志”应作“续修方志”解 (《续修方志与方志学学科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1 998年第 1期 )。另一种则认为“续修”是承续前志的下限 ,在第二轮修志中编纂续志。因此 ,在模式选择上便各有主张 ,前者提出应选择“统合古今”的通纪体方志模式。翟屯建在《续志应该统合古…  相似文献   

14.
新方志第二轮编修在即,总结首轮修志经验,其中之一,是尚存纂辑资料式的修志遗风。或偏重考证,言必出据;或注重资料堆砌,不见主旨贯通;或直将部门志、专业志归并,作为一届地方志等。方志学鼻祖章学诚认为:“纂辑者无语不出于人,撰著者无语不出于己”,力主方志要“别裁、独断”,成“一家之言”的著述。为使第二轮修志工作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为续志“断义”成“一家之言”的上乘著述,当推首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编纂城市名街志具有繁荣方志事业、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意义,其编纂方式一种是类似政区志的“小而全”模式,一种是“求名求特不求全”模式。  相似文献   

16.
篇目是志书的框架结构。各篇章节的标题目录。方志界把篇目又叫做纲目、纲要和类目。志书篇目是搜集资料的向导,整理资料的大纲,分工编写的依据,总纂合成的纲领。篇目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志书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编纂工作能否顺利运行。方志学家李泰棻在《方志学》中说:“编纂之道固多,而门类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则说“凡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裁之力”。  相似文献   

17.
修志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内容之一,修志的主体机关是政府,修志的构架是政府主持,故转变“我要修志”为“要我修志”,是完成修志工作的保障和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上博竹书”的研究,无疑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便随处可见专家学者们对这部竹书的品头论足与考订释读。然而,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它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却并不一致。仅就这部“竹书”的主体内容而言,有人称它是“《孔子诗论》”;还有人称之为“古《诗序》”,进而认为,所谓“《孔子诗论》”的说法并不妥当。于是,争论日起,尚未止息。本文认为,这种有关称谓的争辩是无畏的,因为比此更必要也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搞清楚孔子这部“竹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理。本文以所谓“诗言志”与“诗无隐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思想和道理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9.
《析津志辑佚》“幽州镇山”条、“广福宫”条都出现了两条合一的混乱现象。文章利用正史、碑刻史料,对条文内容作了详细辨析。并认为这种混乱现象是在历代转抄过程中出现的,辑佚时应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20.
修志与用志两者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修志与用志具有高度统一性,集中表现为:用寓修中、修志为用、修用相通、修用相长,修与用是一体化的过程,进而引出读志用志不仅是对志书质量和价值的最终评判,而且对提高志书质量也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观点。文章结合志书质量存在的通病,具体阐述了读志用志对提高志书资料、创新体例和加强共性内容记述等方面质量的要求,得出读志用志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外在动力的结论。并试图对修志与用志两者关系反映出的读志用志的一些规律性要求进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