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位于亚欧两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南北文明的重要纽带,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枢纽,其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结合汉籍文献记载,考辨了9—10世纪自地中海到中国的陆路交通路线。中亚到中国的道路起于呼罗珊的木鹿,中亚地区的布哈拉、撒马尔罕、扎敏、怛逻斯和碎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花剌子模是中亚与东南欧及北欧贸易的中心及货物集散地。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正麝香之路:7—10世纪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沈琛在《中国藏学》202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而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世界非常知名。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玉石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13世纪,特别是15世纪以来伊斯兰玉器艺术的发展,与蒙古人的西征并成为该地区的统治者,及其对汉地玉雕传统的接受和推崇息息相关。13-15世纪伊斯兰玉器在造型上可见宋元艺术影响的痕迹,16-17世纪,伊斯兰玉器在工艺、造型、纹饰方面均与明代存在相通之处。印度莫卧儿王朝16、17世纪玉雕艺术的繁荣,直接导致新疆地区优质玉料的西流,是造成明代玉器总体而言玉质欠佳的重要原因。除了草原和海上丝路,西藏是明朝与中亚、南亚诸国交往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1500年布哈拉汗国的建立拉开了中亚近代史的序幕。乌兹别克人的南下加快了河中地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往,促使汗国经济发展步入转折期。在继承和变革帖木儿王朝经济制度的前提下,16世纪汗国的农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重新活跃,从而对中亚近代文明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兹别克人在与河中地区各民族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其经济生活逐渐转向农业,并接受中亚传统的伊斯兰教,从而实现了中亚农耕文明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正清代驻藏大臣巡边制度考沈琛在《中国藏学》202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此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地区非常知名。中亚输往吐蕃的商品包括金银器、织锦、香料等。吐蕃与中亚贸易路线主要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前者通过西北印度到达印度洋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汇合。陆路经拉达克、大小勃律,经大食之门到达呼罗珊、粟特、阿拉伯。粟特商人、大食商人、犹太商人都曾活跃在麝香之路上。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我在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图1)有幸参加了一次中亚古钱币的研讨会。会议由该校中东及中亚研究所教授纳伊马克(图2)主持。与会共9人,包括美国钱币学会伊斯兰币部前主任贝茨,英国牛津大学阿希莫伦博物馆赫伯特藏品馆副主任伊斯兰钱币学讲师特雷德韦尔,美国著名俄罗斯古钱币商马尔科夫,伊朗考古学家、德黑兰大学教授、现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古查尼。  相似文献   

8.
上海召开中亚问题小型研讨会崔志鹰中亚一些国家原属前苏联范畴,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相继独立。当前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如何?中亚国家的对外关系怎样?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地区有何新发展?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围绕这些问题,上海社科院欧亚所中...  相似文献   

9.
在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库房的清宫旧藏玉器中,有一批15-18世纪时期中亚、南亚、西亚至东欧地区制作的玉器,它们大多用料上乘、风格独特,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即乾隆、嘉庆年间,经由新疆地区传入清代宫廷。除了中亚玉器多光素外,其他地区玉器多雕琢花叶纹,当代艺术史界通称为"伊斯兰玉器"。经初步整理和筛查,梳理出两岸故宫藏乾隆、嘉庆款伊斯兰风格玉器31件。本文拟从玉料、器物造型、纹饰及工艺特征、御题诗、款识等角度,对其是否为伊斯兰玉器加以辨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中亚史研究领域中,伊斯兰时期的中亚史是个薄弱环节,而16世纪~19世纪的中亚史更是薄弱中的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有关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献几乎都是用当地穆斯林的语言文字写成的、而我们大多数学者对此却很陌生。本文概述了16世纪~19世纪中亚的历史,介绍了约50部有关的穆斯林文献。这里所说的穆斯林文献,包括用波斯文和察合台突厥文写成的著作,文献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传记及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原题The Old Tibetan Sources of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up to 751 A.D: a Survey,他的这篇文章是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伊斯兰教时期中亚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提供的古藏文资料概述,原文很长,包括正文与注释两部分,汉译时因篇幅所限,只好删掉了二分之一弱,最遗憾的是很有价值的八十六个注释也不得不省去。读者若想进一步了解文中所述资料的收藏、研究等情况,请参看哈尔玛塔主编的《前伊斯兰教时期中亚史资料绪论》(Prolegomena to the Sources on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 Editcd by J. Harmatta, Budapest 1979)一书第二七五——三○四页。  相似文献   

12.
瓦克夫制度是伊斯兰国家广泛实行的一种财产制度,它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传播而逐渐得到发展.14世纪后期,随着帖木儿的王朝兴起,瓦克夫制度在帖木儿帝国内部表现出显著的发展特点,即:瓦克夫的经济性加强,家庭瓦克夫与公益和私人性质混合的瓦克夫数量随之增多;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捐赠瓦克夫的数量激增;在帖木儿王朝后期,瓦克...  相似文献   

13.
一、拙著《古中亚币(前伊斯兰王朝)》出版后,有关河中地和七河地区部分内容偏于简单,故难以满足广大热心读者的要求,自己也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14.
郑和十九世孙郑勉之,解放初毕业于苏南新闻专科学校,长期在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工作,后任秘书长,现退休在家,他著有有关伊斯兰教文化论述多部。笔者最近访问郑勉之,寻绎到鲜人知的历史踪迹──郑和祖先的血脉谱系。郑和是回族人,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史载,郑和的鼻祖就是伊斯兰先知创世人穆罕默德,也就是说,郑和是圣裔。郑和在中国的第一代祖先名叫所非尔,是穆罕默德五百年后的第二十六世孙,他是在宋神宗熙宁三年来我国的。当时,所非尔是中亚伊斯兰教文化名城布哈拉的国王(今独联体境内),由于受邻国的侵扰,他率亲属、部下…  相似文献   

15.
章对新疆与中亚民族、化融合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处于几大明之间,中亚地区成为不同种族、民族融合的舞台,民族的复杂化和化的多元化使这里从远古至19世纪在经济上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大多数时候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民族发展进程中表现为整体上伊斯兰化、突厥化的同对,近代各个民族也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在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此后不断扩张,先后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甚至远到北非、西班牙和中亚,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伊斯兰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们日常生活和商贸活动中所必须的钱币也随之不断演变,并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化,发行、使用了纯阿拉伯文的钱币。  相似文献   

17.
元人苏天爵选编的《国朝文类》记载说:元代的军器,“其精者有西域炮、折叠弩,皆前世所未闻”。“西域炮”也叫“回回炮”,是元代对西域伊斯兰国家一种发射石弹、石头攻击城堡和防守要塞的武器的称呼。这种武器在西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地通称为射石机。由于中国古代的炮也是“以机发石”,其功能与伊斯兰国家的射石机极为相似,因而在伊斯兰国家的著作中,也称中国古代的炮为射石机。 回回炮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的呢?《元史》记载说:“阿老瓦丁,回回氏,西域木发  相似文献   

18.
慈善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是伊斯兰教的义务之一;二,慈善活动的执行者和受益对象的广泛性;三,慈善制度化,天课制是伊斯兰教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慈善的平等性与方式多样性,行善者和受施者之间是平等的,可以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伊斯兰慈善观是伊斯兰教创立时阿拉伯半岛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福良 《中国土族》2010,(Z1):67-68
清真寺在伊斯兰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伊斯兰教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穆斯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伊斯兰教步入华夏大地已有千余年之久,它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教早已不再是异质的外域文化,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大英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博物馆之一。她是全球第一座为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目前共有94个展室,藏品达到700万件,涵盖了古代中亚、伊斯兰世界、非洲、埃及、中国、日本、朝鲜、南亚、大洋洲、文艺复兴与近代欧洲、中世纪欧洲、现代欧洲、希腊世界、罗马帝国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收藏,在世界博物馆界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