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3月18日,坐落在东南大学的“田原书画作品陈列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一位78岁老人风趣的开场白迎来一阵阵的掌声:“感谢东南大学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牛棚’,我庆幸我的‘孩子们’有了这么好的归宿……。”这位精神健朗、诙谐幽默的老人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能艺术家”田原先生。  相似文献   

2.
尽管历史不好假设,但当《世纪》杂志蹒跚着走过十载时光,我的脑际不时会闪现。倘若没有萧乾先生就不会有《世纪》杂志”的念头。萧乾先生夫人文洁若女士曾对我说:“萧乾对《世纪》杂志很有感情。”话语朴实,意味深长。今天,在《世纪》杂志迎来十岁生日之际,在萧乾先生离开我们五周年之时,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萧乾先生对《世纪》的那份浓浓情意。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发表的《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是朱维铮先生的口述,由金光耀先生采访整理。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金光耀先生是历史学家,还钟情于文革史研究,我很敬重。我和朱维铮先生也有过交往,1982年,我(时任《红旗》杂志编辑)到复旦大学组稿,曾在他家和他晤谈,很投机,他还送我他著的书。朱维铮先生这篇口述,是研究文革史的一份重要史料,但他关于北京地质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是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收到王力先生的儿子王缉志先生的电话,他说,《文史春秋》杂志要出一期纪念国学大师王力的专刊,邀请我写一篇纪念文章,而我也正有这种意愿,自然就满口应允了。前不久,见到知名作家、摄影家邹士方于2019年在《文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回忆王力先生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王力教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族》杂志是我最喜爱的杂志之一,从她创刊的那一期开始,我就千方百计要回来反复捧读,爱不释手,并且每期保存,随时翻阅。前几天,县委统战部的老领导王善林先生告知我:《中国土族》杂志从2001年起,已经公开出版,向国内外发行。王老还为我代订了一份,亲自将2001年春季号送至我工作的医院。  相似文献   

6.
柳哲 《钟山风雨》2013,(3):46-46
著名作家曹聚仁先生标点的《帝国主义》,历经88年的沧桑岁月,终于重见天日,令我兴奋不已!说起对它的发现,我感慨万千!一次回家乡采风中,在曹聚仁先生一位故旧家里的废纸堆中,被我幸运地发现!我如获至宝,珍藏至今。我研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先生,已经20余年。先后收藏的曹聚仁著作不下百余种,有关曹聚仁的研究资料,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7.
侯永大 《百年潮》2012,(8):53-58
记得黎澍先生去世多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聚会上我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春生,他给了我一本《黎澍十年祭》。当时小黄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写一写黎老,你给他开了那么多年车,他的为人、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之佩 《收藏家》2022,(12):6-9
沈红在“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论坛”代其母宣读文稿,并发言:“作为家人,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研讨会,感谢老师们的学术分享。二十年前我也来到过这里,参加国家博物馆为纪念沈先生诞辰100周年举办的座谈会,很亲切。是你们把我带到老人家生前工作了半生的地方,是你们用学术的方式把他呼唤到这里。我觉得他在这里聆听,和我们隔着时空团聚。我母亲托我带来她写的一篇文章,摘录几段和老师们分享。”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我接到桂林图书馆资深研究馆员名涛先生寄来一封信,抄录了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在《逸史》杂志创刊号上的两首诗,兹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今春正北京戴志强先生处看到台北出版的《钱币天地》杂志第七卷第二期,刊登张惠信先生撰著的《西藏机铸银币之藏文汉译》,甚为欣慰。先生住台北距离西藏那么遥远,且不惜代阶购买西藏钱币,研究西藏钱币,使我深感钦佩。但尚有儿点商榷和补充意见,仅供参考。一、第二组:近代机制币共有之藏文汉译藏文:  相似文献   

11.
钟敬文先生的学问——通往世界民俗学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对钟敬文这个名字的仰慕,是从在翻看《民俗学》杂志,拜读先生《中国民谭型式》一文的时候开始的。说起来,这已是近五十年前的事了。我觉得中国民俗学的成果越洋过海被日本的杂志登载,是很新鲜的事。而且这时的中国已在民间故事研究上达到如此的程度,对此我是很有感触。而此时,在日本即昭和八年(1933)柳田国男先生的《桃太郎的诞生》问世,这也就是说,日本用民俗学方法进行民间故事研究的道路也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聂崇正先生访美归来,告诉我们说,他在美国许多收藏家的案头都见到过《收藏家》,这使他非常惊异;赵珩先生访美归来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看到《收藏家》杂志被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心里着实激动了好一阵子;金申先生说,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学文献目录》上看到《收藏家》的文章著录,很涌动出自豪感;画家李春海先生去中国内地一个边远的山乡写生时,居然在一位当地人简陋的小屋中发现了一整套《收藏家》杂志,正要翻看,却遭禁止。主人说,这是他的珍藏,不敢弄脏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年已九旬的老人,膝下子孙四代。由于子女孝顺,生活舒适安定,每天看报读书。但当我看了《百年潮》杂志上刊登的《衢州日报》原副总编辑庄月江先生撰写的《拯救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飞行员》一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68年前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4.
正时光荏苒,创立于1985年的《民俗研究》杂志已走过30年光阴。30年前,与民俗学、《民俗研究》的不解之缘,初始时期刊物的举步维艰,心中愿望未能实现的惋惜之情,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我翻看蒋维崧先生书写在杂志创刊号上的"民俗研究"这四个字时,心情澎湃,感觉千言万语也不能道出我与山大民俗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将在这简单概述一下我与山大民俗学一起走过的历程。一、结缘民俗学与《民俗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钱币与徽章部负责人、英国皇家货币协会秘书J·克力勃先生,多次给我来信,共同探讨中国钱币的有关问题。去年三月他对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七期《文物》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文《北京出土“七二”银饼》叙述的“七二银饼”感兴趣,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今年一月他又来信对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中国钱币》杂志上发表的短文《北  相似文献   

16.
我读《西域的愤怒》刘进宝1994年秋,《丝绸之路》杂志的主编季成家先生告诉我,《丝绸之路》决定连载唐栋先生的纪实文学《西域的愤怒》,希望我为其提供一些图片。由于这个机缘,我便阅读了《西域的愤怒》的部分内容。现在《西域的愤怒》的7个组成部分,即《敦煌再...  相似文献   

17.
吴永坤 《文献》2007,(1):181-185
在编辑先师魏建功先生文集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作为学者、语言文字专门家的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从先师的文章中我得知,仲甫先生在狱中写的<实庵字说>,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钱玄同先生即于东安市场书摊"争先寻求,津津乐道,喜至功家清谈.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先生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在云南王煦华抗战八年,顾颉刚先生在西北甘肃、青海一年,在云南昆明一年,在四川成都、重庆六年。他在西北、四川期间的事迹,我已在本刊1993年第2期和四川的《文史杂志》1986年第4期作过介绍。现在再将他在云南一年的活动,略述于后。早在1937...  相似文献   

19.
我与西樵先生相识,始于1997年,其时我研究生毕业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不久,即应邀参加山西省《左云县志》评稿会。会议结束后又顺道到太原调研,在与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诸同志座谈时结识了西樵先生,知他办报纸、杂志,搞资料汇辑,编纂地情丛书,整理旧志、评点新志,是方志界一位难得的多面手。此后十余年问,彼此音讯不断,  相似文献   

20.
<正>孔子曰:“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立于社会、有所作为了。《中国土族》杂志经三十载的踔厉奋进,成为一份优秀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学术及人文影响且深且远,走出国门,惠及远方。我与这份杂志结缘有年,是年龄最长的撰稿人之一。记得第一篇文章就是与《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人祁明荣先生相商合写,内容是土族文化的发掘与发展,发表在《中国土族》杂志第二期,已有27年了;我也是这个刊物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