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娜 《民族译丛》2006,(5):53-58
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情况:本民族的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置身于全新的异民族环境中,并逐步适应陌生的环境。沙俄时期,大批俄罗斯人作为“农民殖民者”移居中亚,这些俄罗斯农民移民就属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与祖籍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与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异民族居民交往。在对这种全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他们与异民族居民建立了一种新的族际关系,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族际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2.
黄河 ,似一条巨龙 ,从巴颜喀拉山北麓滔滔而来 ,又朝着大海滔滔而去。千百年来 ,炎黄子孙们 ,面对黄河母亲 ,呼唤着———母亲你在哪里 ?中华民族的先祖在哪里 ?这时 ,一些拄着洋拐棍 ,戴着洋帽的人 ,或在上海 ,或在南京 ,或在北平 ,一个个登台表演了 ,他们摇头晃脑地唱着洋调 :“中国没有自己的史前文化 ,没有自己的石器时代 ,后来的中国文化甚至人种都是从西方传播而来的。”2 0世纪初 ,这些西方学者和传道士们 ,武断地给中国人捏造了一个老祖宗。这个老祖宗是他们西方人。这简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为了洗去这民族的耻辱 ,“五四”以…  相似文献   

3.
被近代人称为“青海省”的这一方土地,与地球同龄,居住在她怀抱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他们留下的“地名”承载着一桩桩难以泯灭的历史烟云.每当提起这些古老而又熟悉的地名,时刻都在提醒着笔者有关部门为何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列出一批由一系列古老“地名”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这些或是点状地名、或是线状地名、或是面状地名,通过它们的维系界定出了一系列无形的空间,这些空间又以地域实体为依托勾勒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历史印记;这些地名忠实地记录了远古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远古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过程.地名中包含远古文化,地名本身就是一方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一台《多采贵州风》的民族歌舞晚会,不仅轰动了贵州,其冲击波也震撼了全国甚至海外,究其原因,就是晚会中所流溢的令人陶醉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不仅有本民族相同的体质特征,还有着相同的族源,相同的语言、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生活习俗等,也就是说,长期存在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且由于历史及生存环境的原因,更多地保留着原生形态的特征,其顽强的生命力构成了“多采贵州风”的特殊地位。由于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我省民族文化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电视的普及,为他们打开了张望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库益菴 《文史月刊》2013,(12):24-27
征服一个民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掠夺她的经济使其贫穷,毒化她的肌体使其赢弱,摧残她的文化乃至母语使其失去信仰。这是日军的信条,也是他们在侵华战争中的一贯手段。最终。炎黄子孙给了他们响亮的一记耳光,提醒他们“中华民族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红色     
《神州》2006,(7)
“红色”如何解读?翻阅有关书籍,询问身边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们,“红色”一词在汉语中,在他们心中部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其实,“红色”承载了人生经历,“红色”记录了生存轨迹;这就是人对“红色”的感染,“红色”对人的感染;就是对人们对“红色”有着不同理解的真缔。  相似文献   

7.
胡杨 《丝绸之路》2007,(7):4-64
徜徉于西部的广大地区,考察其文化的渊源,总少不了要提起丝绸之路。虽然那些地区有着巨大的民族、气候、物种上的差异,地形地貌也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就是这样一条商  相似文献   

8.
关键 《民族译丛》2002,(1):68-80,F003
本文重点考察仪式因素对美国社会中华裔美国人涵化和边缘化进程的影响,它描述和比较了唐人街老华人的“单元民族特征文化”和新华人的“二元民族特征文化”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了结构仪式理论以分析华裔美国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象征性仪式活动。我们将华裔美国人的新生代社会分成不同的层面,重点考虑影响华人个体行为的各种结构方面,文化方面和全球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解释华裔美国人中各种新型组织结构的存在和他们的二元民族文化特征。华人中有以双重特性或二元化文化为其生活之常规者,因而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中,特别是正式的组织活动和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中,按照不同的仪式行事。  相似文献   

9.
孔子、孟子和苟子的“夷夏之辨”、“外夷内夏”、“夷夏之防”、“华夏一统”等民族思想为中华民族思想理论奠定了基调。虽然他们区分“夷”、“夏”的标准都是以“文化”为价值判断,但三人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孔子的民族观念是对西周以来民族思想的继承,主张以“仁”、“德”为区分民族差别的标准,讲究“和为贵”;孟子的民族观念继承了孔子民族思想的开放性因素,其核心是“以夏变夷”,其指向是以仁义治天下;苟子的民族观念则是以“礼乐”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也具备开放性特征,但其着眼点在“严夷夏之防”,终极目的是通过“礼乐”之教而使天下一统,直接为巩固君主集权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环保区,它坐落于有“满山绿金子,遍地人生果”之美称的玉树境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更是藏羚羊、野牦牛、雪豹、黑颈鹤等诸多珍稀野生动物最后落脚的避难所。世居于此的藏民族不仅适应了这里独特的高原环境,还创造了其悠久灿烂的藏文化。他们因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尤其是藏传佛  相似文献   

11.
明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汉族封建王朝。大明帝国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还有汉民族的“活化石”——贵州屯堡。综观全球,没有哪个民族像汉族一样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宝藏,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那么,真正携带本色文化因子的汉民族究竟在哪里?作为汉民族“标本”的“屯堡人”,从明朝开始顽强地穿越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为我们保留下最本真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2.
世界的东方与西方,其社会形态都按照统一的规律运行与发展。然而由于生产方式以至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诸形态又各呈特点。我想以中、日近代史学发展为例说明:一、东方民族一旦进入近代,都被迫无奈地进行一次“三级跳远”,即独立——民主——近代化。二、东方史学(泛指文化)被东方民族上述的三项时代任务所制  相似文献   

13.
1815年维也纳会议新论吴木生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欧洲反法同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国际会议。在“正统”原则和“补偿”原则的指导下,各个大国极力扼杀弱小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愿望和要求,肆意践踏他们的主权,随意地把一些民族买进、卖出、...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东亚大陆居民大批移居日本列岛。日本史书称他们为“归化人”。这些大陆移民在与土著居民共同劳动与拓植中,不仅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且推动了古代日本民族崇外文化心态的产生。正是在这种崇外文化心态的支配下,日本民族大量移植中国文化,形成了多元复合的文化结构,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16.
东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华夏乃至华民族的根文化的起源在哪里?我国原始先哲的智慧依据又溯源何处?历史犹如一道道沉淀淤积的河床,各种图腾说、神仙说、山经海纬,无不残存着神文化色彩,这使人类学及人类发展史陷入一种神秘的虚幻之中;非神化的中华民族史前文明在哪里?有否与人类自然规律相吻合的所谓的“三皇五帝”?人祖伏義是神还是人?应该有其科学的定论,这是确立和拥有文明的基本点。伏義与大地湾遗址伏義氏被先民奉为三皇五帝之首。“伏義制九针,神农尝百草”说,伏義同时又算是“医祖”。《史记·三皇本记》载:“太皞庖義氏…  相似文献   

17.
他们曾是中国著名的“面粉大王”和“纺纱大王”,富过三代而不断;他们开办的第一所面粉厂旧址,现已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他们的同乡、国学大师钱穆曾是其座上宾。他们,就是被毛泽东敬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第一户”的、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亲及兄长——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关于城市地理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将文化地理与城市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尚不深入,笔者在完成加拿大政府FEP项目所资助的“加拿大文化地理”课题时,受北美地理学家影响,对加拿大许多城市中的“民族岛”进行了调查。“民族岛”的概念为国外学者创造,在近些年来出版的汉译人文地理著作中和国内学者编著的人文地理、文化地理著作中,已对“民族岛”作了粗略的介绍。“民族岛”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某一民族的聚居区,这一聚居区必须在文化的内外特征上与其周围地区有鲜明的区别。本文拟以加拿大蒙特利尔“民族岛”的产生、分布和形成原因,引出城市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中应予重视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云南双柏县因民族众多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著称全省,素有“绿色明珠,水能之乡,畜牧王国,虎笙乐园,滇中秘境”之美誉,彝族始祖爨蛮在此繁衍生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是民族文化荟萃之地,被称为“民族文化宝库”,“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地”。祭祀虎图腾时所跳的“老虎笙”,被专家学者称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在双柏,几乎全县上下乡乡有“笙”,村村有“笙”。  相似文献   

20.
崔贺勋 《东方收藏》2023,(12):92-94
鲜卑是我国首个统一北方、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仅结束了西晋“八王之乱”造成的动荡局面,并且保护并发展了传统的汉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融合与文化交流,并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石。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记载的语焉不详,我们甚至到现在还无法准确回答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基础问题。古基因组学在探讨上述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文章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