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跑马崇祯钱     
明末有一种在南京铸造的,崇祯通宝钱,背面穿下有一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这种用动物做图案的流通货币,在中国制币史上是罕见的,据查,惟唐代乾元钱背面有云朵,偶见有飞鸟图案,称之为“祥云瑞雀”,唐代文物上常见这种图案,这说明飞鸟在唐代是吉祥之意。而跑马钱,据史书记载,在当时人民心目中并非吉祥之事,有民谣曰:“一马乱天下”,即指南明政权的权奸马士英而言;还有人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闯王的“闯”字是一马进门。这  相似文献   

2.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以李白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农民政权,明王朝宣告覆灭。当农民起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以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代表的明将——汉族官僚、地主分子却利用当时变幻莫测的动荡世局,与清军相勾结,对农民起义军进行疯狂的镇压。清廷眼看明王朝大势已去,便将对付明朝的力量转而对付农民起义军,并联合明朝的汉族官僚、地方中的投机分子,形成一股势如破竹追剿农民起义军的强大势力。  相似文献   

3.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多起有诨号。因为,参加起义的领导人,有的出身“边军之豪及良家世职,不欲以姓名闻,恐为亲族累,故相率立诨名”;有的则是受《水浒》中绰号的影响。当时起义领袖使用诨名,为后世研究这段历史增添了困难。有些起义领袖的真名与诨号,史载抵牾,模糊不清。在深入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过程中,也是个需要逐步搞清的问题。“过天星”是明末农民大起义中经常见到的著名起义领袖,参加过许多有名的重要战役,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上占居重要地位。我们常见的诸如《明史》等记述明末农民起  相似文献   

4.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上台之时,面对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后金的进逼,曾力图使大厦将倾的明王朝"中兴"。然而结果却是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其即位之初就已积弊丛生的社会状况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崇祯本人猜忌、急躁、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乱世疫情自明末崇祯帝登基到清顺治帝入关问鼎中原,这短短的三十年间,中国战乱四起,局势动荡。明朝自万历帝之后开始逐渐衰落,“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当时的明王朝已是“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张献忠、李自成及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山海关外的清军虎视眈眈,加上天灾不断,当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摇摇欲坠,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被打破,而各地接连不断爆发的疫情似乎成为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6.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张献忠五次转战入川,并在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英勇抗击清军,在四川这块土地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是张献忠这样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诬蔑为“杀人魔王”,在四川城乡流传着所谓“张献忠剿四川”,“湖广填四川”的说  相似文献   

7.
甘州与李自成起义任积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1629年正月在甘肃榆中起义,到1645年5月战死湖北九宫山,历时16年。其间,他虽然率领义军推翻了明王朝统治,但最终却同历代农民起义一样,以失败而告终,演出了一场历史悲剧。从李自成发动起义的前一年到他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句法功能问题。认为“厥”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偶尔作兼语;“其”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主语;“之”主要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兼语。“厥”和“其”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两者是同义的新词和旧词的关系;“之”跟“厥/其”在句法功能方面则有分工。  相似文献   

9.
从矿物调查线索、地质考古研究成果以及有关古献记载考证,丁沙地所出“玉角”可能是茅山石(白石、水石),相当于“琨”,而溧阳透闪石玉当为“瑶”。“扬州厥贡惟瑶琨”,其瑶琨即小梅岭所出之“瑶”和茅山所出之“琨”的合称。  相似文献   

10.
再现一代枭雄的完整形象──评余同元著《张献忠》张海鹏,周晓光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曾涌现了无数的豪杰之士。其中,最为杰出的二位领袖人物,当推李自成和张献忠。自成攻取北京,并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张献忠则占领四川全境,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历数十年...  相似文献   

11.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解释“献” 字便以“献” 字绝句,而先解释“献”字的并非贾公颜而是郑玄注谓:“献,谓酌其长帅”,可见郑玄便已以“献” 字绝句。其实,解释“献”字,并不足以断定以“献”字绝句。 杨先生又谓: 王氏应电云:“劳将帅日献,犒兵众日赐,献赐皆有肉脯。”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读,是也。 按杨先生的逻辑解释“献”字,便是以“献”字绝句,那么王既解释“献’又解释“赐”,便应也以“献”、“赐” 绝句,而却谓“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 读,是也。”  相似文献   

12.
1979年5月广西玉林市出土一方南明永历时期铜官印“平东将军之印”,对于这方印章的主人,众说纷纭。笔者考证后,认为该官印应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部下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本人之印信。其理由如次:一是孙可望早在张献忠部下时已受封为平东将军。二是张献忠在四...  相似文献   

13.
高宗肜日①,越有雉②。祖己曰③:“惟先格王④,正厥事⑤。”乃训于王。⑥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⑦。降年有永有不永⑧,非天夭民⑨,民中绝命⑩。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①高宗彤日:敦煌本伯2516书序:“高宗祭成汤碱大飞雉升鼎耳而,祖己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高宗,殷高宗武丁。肜,祭名;《尔雅·释天》:绎、又祭也,周曰绎,商曰肜,夏日复胙。按甲骨文中记肜祭之事甚多,肜字作彡、等形。屈氏《集释》:凡当日祭先祖者,谓之肜日;先一…  相似文献   

14.
甲申再祭     
夏历甲申新春又近。三百六十年前的甲申(1644)年春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队伍杀入北京,结束了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自己坐了龙庭,改国号“大顺”。农民起义的“学生”夺了“老师”的帝祚,算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周期律”。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上认为天子圣明  相似文献   

15.
农民起义论题既陈旧又重要,剔除其陈旧之味,突显其重要地位,必然需要采用新的指导思想对其进行解析,唯有如此,方能突显其历史功用,从而密切联系现实。笔者将哲学理论及其它学科理论与农民起义事件相联系,从而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笔者的规划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农民起义目的之立场观;农民起义方式之天命神学观;农民起义作用之质量互变观;农民起义分析之时空观。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最早记录的一次日食,不是在埃及,也不是在巴比伦,而是在中国。《竹书纪年》载:夏代仲康“5年秋9月庚戍朔,日有食之”。纪有年月日,无纪时。这次日食,在《尚书》里记载的的较详细,《胤征》一文中载:“惟仲康肇位四海……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 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纪有月日时,无纪年。而《左传》昭公17年抄自《夏书》说:“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去驰,庶人走。”则证明《胤征》、《竹书纪年》所记是实有其事。《新唐书·历志》引载张说的《历议新…  相似文献   

17.
在纪晓岚笔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的行动,完全合乎天意。一位和尚对纪晓岚的曾祖父谈及明末的流寇。当时,有人认为明末这一难是在劫难逃,和尚持反对态度说:依我看来,劫数是人而不是天决定的。明末杀戮淫掠之惨,使得唐朝末年黄巢的流血三千里也是小菜一碟。那原因,是明朝中叶以后,官吏个个贪婪残暴,士绅横行乡里,社会风气也跟着败坏到奸盗诈伪,无所不至。于是,下层百姓心中埋伏了怨毒,上界的天神也怒火中烧。上百年的冤愤之气一旦喷发,那些遭罪最深重的,都是平时作恶多端的人。这能叫做“劫数”吗?那时我在造反军中…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孔子所云“献”是具有证据功能的字资料。历代学训“献”为“贤”一误再误,各种诠释皆不圆孔子之说。据“献”字本义和古代注重收集民情传统考查,“献”是下情上达的字资料,与“”的区别仅在于强调其最初来自庙堂之下进献。当下情上达的字资料,“藏于秘室’’而与庙堂原有之“”久居共处,或两糅合一起时,“”与“献”的区别也就日益消失而没有意义,故笼而统之称为“献”。  相似文献   

19.
封建统治阶级所写的历史,从来对农民起义军及其领袖有意诬蔑,而以对明末农民起义军及其袖领更为突出,如诬蔑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说:「性封建统治阶级所写的历史,从来对农民起义军及其领袖有意诬蔑,而以对明末农民起义军及其袖领更为突出,如诬蔑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说:「性猜忍,日杀人斮足剖心为戏?儆炙嫡畔字摇附湟陨比硕嗌贁浌Υ?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②我们不能否认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当然要有许多人被牺牲的;但被牺牲的究竟是那些人?而又是被和谁牺牲的?这一切一切都写在农民起义军及其领袖的账上,造成了凡起义者都是「残忍」和「嗜杀」的观念或结论。但他们的歪曲诬蔑华竟不能掩蓋全部事实的真相。现在我们就根据封建统治者自己所写的历史,来把明末农民起义军和「官军」的纪律作一比较。从这个具体的史实中,来说明究竟谁是残忍和嗜杀者吧。需,悉取于所历之有司,名曰借办,致城市空虚,孑遗尽绝,三月至麻城,民不堪淫掠,欲焚其署,始踉跄而走。麻城,文灿壻家也,戚里如是,余可知矣。三月在靳水,其兵杀乡民报捷,民家环哭,竟不敢治一兵。靳水、文灿家园也,乡里如是,余可知矣。是以捷报日张,「寇」势愈炽,十三家之「贼」「蹂躏」南阳、汝宁、如履无人之境」。(明史卷二六○余应桂传)「官军」杀良冐功,在当时成一普遍现象,「黄梅贡士呈而上言:今兵不杀「贼」,反以仇民,社会组织窮乡男妇,匿林逃难,割首献功,以愚主将,主将以愚监纪,监纪不知,逐奏其功,此弊踵行矣。」⑥其实主将监纪,何当不知,们是为了他自已小统治集团的利益,不肯暴露,同为民贼罢  相似文献   

20.
明末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的山海关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在此展开了一场撼人心魄的李自成与吴三桂“甲申”石河大战。这是农民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