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超 《收藏家》2012,(3):77-79
普洱茶产自云南,而“普洱”二字,用的是地名,历史上早在元代云南的“步日部”汉译为“普洱府”之后就有了“普茶”这样的称呼。而真正的普洱茶是遍布云南六大茶山产茶的总称。至此云南茶叶有了固定的名称叫“普茶”,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普洱一地由于在茶马古道成为交易的重镇,改为普洱府。而普茶也改名为普洱茶。普洱茶随着历史的转换到了清朝,不但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而且一越变成了当时清宫廷皇亲国戚宠爱的贡茶。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大救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安徽著名小吃,寿县“大救驾”。安徽“大救驾”是用酥皮包果料经炸制而成的甜酥饼。据说此饼因救过宋太祖赵匡胤的驾而得名。 其实,云南也有一种风味小吃叫“大救驾”。云南“大救驾”是腾冲炒饵块的一个御名。相传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全城一片混乱,明永历皇帝的小朝廷逃向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勒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自己率军拦击清军。永历皇帝逃到腾冲时,天色已晚,在一个小村子住下来。走了一天山路,皇帝早已疲惫不堪,饥饿难忍,主人为了应急,炒了一盘饵块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  相似文献   

3.
谈到云南的古代交通,就让人联想到既保留有“云南”地名概念,又能体现交通内涵的云南驿。云南驿,位于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村,因元明清三代设置驿站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李志雄 《旅游》2003,(11):1-3
“扬州八怪”指人,“云南十八怪”指事。天、地、人、物,别处没有的这里有,人们对云南最爱使用的一个形容词便是“神奇”。它除了“奇妙”之意,还有“奇怪”的意思。的确,没有这块神奇的土地,哪有云南的十八怪。十八怪,其实是云南各地某些奇特现象和独有风物的一种民间概括之说。现在,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有心人又把云南民间许多传统食品堂而皇之地演绎出了“云南十八怪”食谱,让人既品尝了新鲜又了解了云南。  相似文献   

5.
耐灰 《南方人物周刊》2013,(17):104-104
早在去年,《圣诞玫瑰》还在拍摄,就有人劝杨采妮改掉片名。这个语焉不详的“花名”会令部分人没兴趣走进影院,并让另一部分人以为:这是部会在圣诞档上映的浪漫爱情片。初执导筒的杨采妮非常执着,她坚持保留了这个片名,并不厌其烦地在每一次宣传中解释“圣诞玫瑰”的涵义:这是一种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一 )“曲剧” ,释义即由“曲子”(或曲牌 )为本体 ,逐步发展、变通而形成的一种戏剧。在我国 ,以“曲剧”定称的剧种 ,除河南省以外 ,还有北京曲剧、云南曲剧、四川曲剧和白族的大本曲剧。这五种曲剧虽本源各异 ,风格有别 ,音乐体制亦不尽相同 ,但它们的历史却都很年轻 :北京、云南和白族“大本”等三种曲剧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形成的 ;四川曲剧稍早一些 ,是解放战争期间在四川清音基础上形成的 ;只有河南曲剧是“五四”运动以后登台 ,相比 ,可算得最早吧 ,但也还不足 80年 ,均称不上古老。而正式冠名“河南曲剧”的时间为 195 0年。此前…  相似文献   

7.
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或者说,旅游是暂时离开其固定的居住地、到异地作短时间停留的一种活动。近几十年来,旅游业发展特别快,据世界旅游组识统计,1950年全世界出国旅游的人数总共只有25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只有21亿美元;1992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上升到476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2790亿美元。从1950年到1992年的42年中。国际旅游人数增长18.88倍;国际旅游收入增长132.85倍,成为世界一大产业。至今,世界旅游事业还方兴未艾,被誉为“朝阳产业”。 就旅游本身看,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旅游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与张兆和自1933年结婚,到1988年沈从文逝世,共同生活了55年之久。但沈从文也是个多情而浪漫的男人,先后追求过几个女人,他曾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求漂亮的女人。……女人虚情假意,不能说真话。”其实,这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无非人性人情而已。沈从文曾经有过一段淡淡的婚外情,“第三者”人称“福建玫瑰”。  相似文献   

9.
花卉旅游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品质而倍受旅游者青睐。本文利用RMP分析法,在研究成都花卉旅游产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寻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目前,成都地区花卉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要创建品牌、促进发展,仍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花卉旅游产品,提高花卉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采用吴必虎教授提出的昂普(RMP)分析法,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来剖析成都花卉旅游产品发展现状。一、成都花卉旅游RMP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是借助于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地、影视制作、影视作品热播的宣传等进行推广的一种文化旅游,是影视作品与旅游交叉的产物,是旅游产业与影视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尝试着以云南为例分析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并对旅游目的地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花卉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植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自古以来,一些文人墨客对花香情有独钟,抓住花卉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花香的诗句很多,如“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又如“只闻风送暗香来,不识梅花在何处”,再如“嫩碧浅情态,幽香闲淡资”等等,真可谓“千古传诵,百世流芳”。表现出人们对花卉的爱慕之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杨之光教授素以人物画知名于世,所作花卉、动物、风景,知者不多,近年公诸于世者,大多是借助“挂历”这一媒介刊布的花卉写生。在杨先生来说,这些偶尔为之的小品,本无关于宏旨,然而对读者如我来说,从这些即兴小品中,倒是能够分享到一份意外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今年第一期《蔡锷与唐继尧谁是护国运动首功》一文,认为护国运动的首功是唐继尧而非蔡锷。事实上,从辛亥革命中的云南“重九起义”到“护国运动”(非仅指护国战争),蔡锷的功劳都在唐继尧之上。蔡锷一直是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而唐继尧不过是投革命之机而成长起来的地方军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1月,汪精卫的代表在日、汪“重光堂会谈”中曾经提出过“中国方面的行动计划”:逃出重庆后打算在云南、四川以及两广建立一个中日“和平”的新政府。由于计划涉及到这一历史时期云南、四川及两广等地的许多军政界人士而显得异常复杂,所以国内史学界对此并无专文论说。本文对此提出:造就这一“新政府”的条件仅仅只是汪精卫等人的“愿望”或者幻想,这一计划反映了汪精卫等人逃离重庆时的主观意向,是汪为了增加自身与日“和谈”价值的筹码。汪氏行动计划中所提及的西南军政界人士应是无辜的。1938年,汪精卫叛离重庆之前一个月,曾派出自…  相似文献   

15.
"小云南"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小云南”在何处的问题,一直是辽东半岛和山东部分地区广为流传的话题,对于其具体位置众说纷纭。本文依据目所能及的史料对“小云南”的位置进行分析,认为“小云南”是在明初的移民大潮中,由于乡音的差异,以讹传讹,而产生出的称谓。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只虾,一个产业,红火了一座城,创造了“小龙虾、大产业”的传奇。传奇的书写,得益于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持续不断的创新之举。功不可没的,是小龙虾养殖模式的实践创新。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乃至于“虾鳅稻”“虾龟稻”……“虾+N”各种模式的创意搭配,让世世代代生活在潜江这块热土上的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一个外来生物,经过30多年的培育,现在成为集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一体的三栖“明星”;一只稻田“害虫”,仅仅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市就衍生出六家产值过亿、数十家产值千万的企业,解决10多万人口就业。从种植、养殖,到加工、贸易,再到精深加工,层层赢利、环环增效。在土地细碎、成本高企、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的掣肘下,“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书写了一部厚厚的市场传奇。  相似文献   

17.
回归之路     
那是拉萨最大的天葬台。在拉萨的北郊,一座山的脚下。那山有一个浪漫而迷人的名字,叫作“野玫瑰之岭”。传说久远以前,这里漫山遍野盛开着鲜艳的玫瑰花,象燃烧的火焰。每到傍晚,玫瑰的火色一直烧透了夕阳,烧化了蓝天,那便是天使飞翔的时刻。天上人间,凭借于此而息息相通。 现在,那座山上只生着青白的石头。  相似文献   

18.
王萌萌 《神州》2012,(9):50-51
“向后看”的历史意识贯穿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始终。文章从《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入手,研究威廉·福克纳小说中“向后看”的历史意识。主要分析了在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冲击下作为南方庄园主后裔的福克纳小说中“向后看”的意识形成的原因、“向后看”的意识在福克纳一系列小说创作尤其是文章的研究对象《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中主要表现以及福克纳本人在小说创作中对于这种意识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应朋友之邀,我去参加第三届中国“玫瑰之约,浪漫之旅”苦水玫瑰节。2009年5月16日一大早,从兰州出发,驱车沿213国道前行约两小时便到了苦水镇。苦水镇隶属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苦水高高跷闻名,当地的玫瑰和猪驮山风景区也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20.
冯雅静 《神州》2012,(28):177-177
“原生态舞蹈”艺术属于世界性民族文化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独有的民族,无疑是一座巨大的丰富的民族艺术宝库。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云南地域“原生态舞蹈”怎样科学、正确的被引入到艺术教育的课堂之中。从而实现对云南地域“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途径方法的多元化建构,使得这一民族传统艺术得以世代相传、不断流、不泯灭、不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