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品     
藏品介绍:这把藏刀是过去藏地上层人士的佩刀。此刀具有传统藏刀刀身宽厚,钢质柔韧的优点。刀鞘和刀柄均为精S铜打造,刀鞘正面錾刻飞龙翔凤,背面缠枝卷草图案布局合理,錾刻精细。此刀的最大特点是刀柄和吞口一体精铜铸造,刀柄为不明显的四棱形,便于全力把握;吞口为一生动形象的狮兽头,凶悍威武,  相似文献   

2.
在数控车床实训操作中,撞刀,是指刀具与工件或机床部件发生的碰撞,或者刀具在工件上非正常状态的切削和严重干涉现象。本文通过总结和梳理,对在操作数控车床过程中发生的撞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数控车床发生撞刀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旺堆 《中国西藏》2005,(4):60-61
“刀兵器也,为斩削刻割之具,剑,古兵器名,双刃有脊”。远古时的雪域兵器,今日已变成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珠峰化、雅江化的一部分,不仅是人民生活离不开的器具,也成为一种民间工世极品,在雪域高原众多特色藏刀化中,后藏(日喀则地区)刀乡拉孜县柳乡的孜龙刀无疑是其中魅力无穷的亮丽奇葩。  相似文献   

4.
拉孜藏刀果然名不虚传:置于案上,如一流秋水,晶莹炫目;握在手中,顿觉寒气逼人,锋刃如霜。它们的打制者,是距后藏日喀则150公里处拉孜古镇上的几位藏族刀匠。近日,拉孜县民政局长朗杰陪我们专程赴古镇拜访这几位藏刀老艺人。拉孜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雅鲁藏布江畔,还未进镇,我们就听到打制金属的铿锵之声此起彼落。一塘炭火、几十样工具,摆满了老刀匠次仁旺拉的工作间。他席地而坐,尽管年已60,但除腰背微驼之外,仍然体格健壮,声若洪钟,双目炯炯有神。谈起他的刀,次仁旺拉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认为,一柄好刀区别于平…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7)
正鞘刀,由刀与鞘组合而成,《说文》释"鞘"曰:"刀室也。"鞘刀即是带套的刀具。有清一代的先民们为骑射民族,平时随身携带鞘刀以割肉、切吃食,甚至野外活动中有防身作用,乃实用之物。入关后坐拥天下,素日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鞘刀依然是皇家不可或缺的用物,所以宫内必备有一定数量的鞘刀。这些鞘刀材质多样、装饰各异,绝大多数融实用与艺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2017,(15)
<正>8月9日,我国目前最大直径地铁隧道,即武汉地铁8号线隧道成功穿越长江。承担掘进的"楚天号"盾构机在此次越江掘进中,共更换刀具千余把,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常压下盾构滚刀、齿刀互换技术。"楚天号"长129米,重约3000吨。其中刀盘重约370吨,共有刀具215把,分为滚刀、齿刀、刮刀、先行刀、中心刀等类型,在掘进时对地层进行"磨、切、削"。  相似文献   

7.
拉孜藏刀 藏族平时几乎人人都佩戴腰刀,藏刀兼有生活、生产、自卫、装饰几种效用,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历史。藏刀的做工讲究,刀身用钢材锻造,刀柄用牛角或硬质木料加工而成。  相似文献   

8.
卡嘎村的多洛和儿子丹巴,打造出独特的藏刀新品种“卡嘎朗玛刀”。而丹巴将配上宝刀,期望在今年的赛马会上再次夺冠。  相似文献   

9.
卡达藏刀为纯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银和铜两种,花纹全是手工雕刻,样样都是精品,现多为生产、生活、装饰和收藏用。  相似文献   

10.
多加 《中国西藏》2003,(5):20-22
一提到日喀则民族手工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寺庙建筑群金碧辉煌的金顶和檐上活灵活现的金属飞禽走兽,百姓生活中使用的金银铜铁器;高档别致的“松巴”靴;江孜的“仲丝”卡垫、氆氇和民族服装;谢通门、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吉隆的木碗、竹器等等,这些民族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许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相似文献   

11.
《宁都拉》     
正导演:任珊珊内容简介:该影片讲述了援藏医生凌雪峰(王鑫尧饰)十三年后踏着父辈的脚印,重回西藏与初恋女孩实习护士格桑梅朵(旺卓措饰)再次相恋,找回当年纯真记忆,成就一段民族融合的格桑花之恋。影片不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还加入了一些例如望果节、藏刀制作等藏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在讲好援藏故事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西藏  相似文献   

12.
《顶蛳山遗址出土蚌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是篇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论文。文章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对广西邕宁顶蛳山遗址出土的600余件蚌刀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对贝壳标本有针对性的选择、贝壳的分区及其记录、蚌刀方位的确立、蚌刀的加工工艺、蚌刀形状的记录、测量数据、资料的录入等,这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对今后开展类似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研究的结果也值得关注,例如,通过分析发现,顶蛳山古代先民在制作蚌刀时,对材料即蚌类品种是有选择的,材料的不同甚至蚌壳的部位不同,所制作的器物也不同。通过分析还发现,顶蛳山原始居民将日常生活中所习见的鱼的形象在蚌刀上体现出来,很可能隐含着他们对于鱼类或渔业兴旺的希愿。  相似文献   

13.
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号称“珠峰北大门”,有“西部粮仓”、“藏刀之乡”、“堆谐之乡”等美誉。“拉孜”藏文意为“神灵之巅”,为神秘领地,俗称“拉雪”,即旭日第一道金光照射的神圣之地。当然,也有学者将“拉孜”译威“风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藏》2020,(1):40-45
前段时间,笔者沿国道318、国道212、国道317旅行,到西藏的林芝、昌都两市采访。所到之处,在念青唐古拉山脉末端丛林、横断山脉腹地深山,在藏东南神奇的红土大地上,处处感受到改革发展、生机勃勃的气象。易贡藏刀——铁花火影的艺术品铁花四溅,火光耀眼,牛琼手上长长的铁条此时已在炉子里烧得通红。1966年出生的牛琼是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的制刀人。牛琼干这一行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西藏民族手工艺艺术,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束艺术奇葩,千百年来,盛开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它集中体现了藏民族鲜明的民族特性,色彩、图案、造型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江孜的地毯,姐德秀的围裙、扎囊的氆氇、浪卡子的藏被、加查的木碗、拉孜的藏刀、拉萨的金银器具、仁布的玉器、定日的石雕等,无不体现出藏民族工匠深厚的技艺功底和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6.
旺堆 《中国西藏》2007,(1):80-81
日咯则地区的拉孜县,号称“珠峰北大门”,有“西部粮仓”、“藏刀之乡”、“堆谐之乡”等美誉。“拉孜”藏文意为“神灵之巅”,为神秘领地,俗称“拉雪”,即旭日第一道金光照射的神圣之地。当然,也有学者将“拉孜”译成“风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周玉器雕刻过程中的斜刀技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斜刀技法的工艺特征。用实验考古的方法,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斜刀效果,并将实验结果与西周玉器上的斜刀刻痕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总结了西周斜刀技法的工艺特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斜刀技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所指三种行业和技艺,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三把刀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厨师和理发师都已有了高级技师的职业技术评定标准,唯独脚艺师没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贝曾经做为一般等价物来使用这个问题,古人在史书中多有记载。所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先民有作,龟贝为货”。“古者货贝而宝龟”。此外,在甲骨文、金文中也多有记载。现在,大多数的考古学者和钱币学者都接受了这个观  相似文献   

20.
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是川剧表演艺术的四大绝招,而变脸位列第一,用得最多最引人注目。演员扮演的角色在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短短一秒钟的瞬间,一转身、一摇头、一踢腿,马上由本来面目突然立地变成另一张面孔,往往是一个动作一变,连续变出以红、绿、蓝、白、黑色为主调的几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