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少宏 《旅游纵览》2011,(3):110-110
<正>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正福,在甲骨文中为用两手捧酒状,会意祈求幸福,后来福的意义被无限延伸。禄和寿都是福的延伸。《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在民俗文化中,人们把福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来追求。比如称生活美满、万事如意者为"福人";古时也有将酒称为"福水"的;女子行礼,称道个"万福";谓天国神仙之地为"福地";送旅人上路常用"一路福星""福星高照"。福之最高境界为子福,即种的延续。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祖宗观念和后代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圈里提起"栗宪庭",可谓无人不知——他有一双慧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有"艺术界F4"之称的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都因他的赏识和推介才为世人所知;他有一副热心肠,家中总是高朋满座,志同道合者通宵达旦地聊艺术,无论年轻年老者,都喜欢亲切地喊他"老栗";他有艺术圈中人大多缺乏的执行力,为鼓励年轻艺术家,短短几年把宋庄"发扬光大"成北京乃至中国最大的"画家村";他办展览、写美术评论、搞收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从五个方面作了详述,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庞维国(2001)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是对学习者的意识、态度、行为和能力的综合要求,即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督促等为自己  相似文献   

5.
<正>世间文化,叙"天"、"地"、"人"耳。古今故事,说"天"、"地"、"人"之相互演绎。谈"地",当离不开山与水。而"山为地之胜",是故,"山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源远流长。古今多少事,都在"谈山"中。斗转星移,乾坤互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前人平川建都,今世无山不城。前人曰:"山高路远,山穷人贫";而今说"山青水  相似文献   

6.
《文史春秋》2013,(5):2
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美化家园美化生活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是改变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形成争创文明先进长效机制的"新风工程";  相似文献   

7.
陈伟 《江汉考古》2012,(3):117-120,112
本文是研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系年》时,在释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如1号简"监观"应为一词;5~6号简中"王与伯盘"的"与"训为"亲"、"从",而不是连词;17号简"亡由"疑当读作"无胄";52号简的"莫"恐当训为"未"、"不",而不是"无人";91号简的"东母田"应读作"东海";101号简的""即"门",指攻打城门。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将秦始皇塑造成无德暴君,致使后世统治者大多不祭祀秦始皇,不为其立庙。今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秦始皇祠庙仅有十余处,即秦代"始皇极庙""寝庙";汉代"始皇祠""大禹/始皇庙";唐代"咸阳始皇庙";宋代"临潼始皇庙""绛县始皇庙""诸暨始皇庙""上虞始皇庙";元明清诸暨、上虞、海盐、象山、泰安、荣成、兴安等地秦始皇庙。这些秦始皇祠庙按地区及历史承袭关系大体可分为"会稽"和"琅琊"两派系,至今仅存威海荣成始皇庙。  相似文献   

9.
更正     
《炎黄春秋》2013,(2):52
2013年第1期第2页左栏倒数第15行"胜利后"应为"胜利前";第8页左栏第19行"业务教育"应为"义务教育";第16页左栏倒数第二行"因类"应为"四类";第17页右栏第7行"三人同志"应为"三人同时";第49页插图有误;第88页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2015,(7)
<正>我们都知道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却鲜有人知道他可爱的一面。他在世的时候,当有人问他高寿,他会精确地告诉对方"我今天90.35岁了";我们都看到他荣誉满载、成就卓著,但却很少关注到他常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新知识、年长者;很多人想象老人的晚年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王大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在不停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两江交汇"、"百湖之市"、"滨江滨湖"是武汉的个性;"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则是武汉的名片。1999年,东湖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东湖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同时被建设部表彰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表彰为"迈入新世纪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成为国  相似文献   

12.
曹天生 《安徽史学》2006,(5):104-111
依据新发现的史料,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王茂荫的人才思想作了进一步研究.作者研究认为:王茂荫衡量人才的标准是"才、学、识、存心"四个方面;看待人才的眼光是人才"世所不乏"、"用人尤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蓄以待用","以济实用";选拔人才的原则是"唯才是举"、"用贵得人".  相似文献   

13.
唐志契,晚明山水画家、理论家,其画用笔清远,有元人风韵。他的山水画被视为摹古一派,风格并不特出。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来自所著《绘事微言》一书。此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唐氏自撰,内容涉及画理、画法、评赏等,见解独到:他重新阐释山水画语境中的"气韵生动";提出继承传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画山水要"看真山水","传神者必以形";强调以"写"来获得"山林逸趣",山水的趣致在"写草书行书"之间,具有"留影"、"写意"等特点;在用笔上,指出"写画亦不必写到";首次提出绘画中的"意境"一说,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强调山水应写其性情,仍然注重"明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时流派之弊作理性分析。本文拟通过以上内容来探讨唐志契在山水画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文史月刊》2010,(12):80-80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人信誓旦旦地说:"我用人格担保",也常常谴责某些人"丧失了人格";我们常常说某人"名誉很好",也常常指责某些人"不顾廉耻"。那么,"人格"与"廉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罗马法律对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仲夏圣诞     
《风景名胜》2008,(12):88-89
圣诞节在北半球过,那叫"习惯";圣诞节在大都市过,那叫"赶集";圣诞节一定要过,那叫"主义";把圣诞节留给旅行,那是"态度"。悉尼有运动的天赋,奢华的荣耀;毛里求斯有非洲的面孔,混血的气质。在这场体验仲夏的圣诞旅程中,欧洲的优雅与浪漫,非洲的神奇与热情,大洋洲的独特魅力,成为挂在圣诞树上那扭着不同颜色的七彩棒棒糖,令你咂巴咂巴吮个不停。  相似文献   

16.
阎纲 《炎黄春秋》2012,(11):70-73
一、作协头等奇案中国作家协会在文革中屡犯奇案,例如从党组书记刘白羽的家里抄出朱德传记的原稿,出专刊"打倒朱德"、借机砸烂旧作协的"《朱德将军传》案";抢夺作协外事权,在亚非作协理事们的面前批斗刘白羽的涉外事件;搞突然袭击揪斗"司徒雷登的干女儿"冰心(只不过冰心结婚去戒台寺司徒派专车送往)、并展览其鞋物以示羞辱的"遭遇战";被红卫兵严刑拷打致侯金镜自杀未遂的"反林彪"重大罪案;行刑逼供、监督劳动的  相似文献   

17.
<正>"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对钧窑瓷器变幻莫测的釉色的赞誉。一钧窑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县(今河南省禹州市)。禹县在夏代少康时曾为夏都,称为"夏邑";在战国时曾为韩都,称为"阳翟";在秦汉时为颍川郡的治所;在金代禹县归钧州管辖,故称"钧  相似文献   

18.
夏日的公园     
正清晨,我在家里没事做。打开窗户,"又下雨了,不过不太大,可以去公园玩。"说干就干,我拿起雨伞便出门了。细雨"滴滴答答"地下着,这使整个公园都变得令人心旷神怡。苍翠的树木上到处是水珠,它们在青翠欲滴的叶片上自由地"溜冰";它们在安稳舒适的荷叶上美美地"睡觉";它们在草丛中开心地"玩捉迷藏",公园随处都是它们顽皮的身影。随着太阳的出现,雨停了。和煦的阳光照亮了大地,几只蝴蝶在公园里忙碌着。我放眼望着整个公园,阳光下,带  相似文献   

19.
<正>"感恩"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和能力。记得小时候家里堂屋正对大门的后墙壁正中贴着一幅年画,画两边有对联:上联是"天地君亲师";下联是"仁义礼智信";横批是"耕读传家"。其实这"天地君亲师"就是指人们应该感恩的对象:感恩养育人类的苍天、大地;感恩保证家国富强安宁的一国之主;感恩给予自己生  相似文献   

20.
冯廷韶家书     
《冯廷韶家书》作者冯廷韶,是清代浙江德慈廪贡,于光绪23(即1897—丁酉年)年署任安徽省宿州知州;光绪24年回凤阳府办理所谓"赈务";光绪25年署任凤台知县;光绪26年6月底奉委署任皖北颍上县知县,迄至光绪28年均在颍上.冯廷韶家书究有多少件,我们现在无从考查.这里发表的致其父亲及其四弟的40封书信,就是他于光绪24年——28年历官凤阳、凤台、颍上时所写的(信尾注解系编者所加).这40封书信,具体地反映了垂危的清王朝统治下的皖北政治、经济情况.所有这一时期的"民穷财尽、财尽官苦、官苦掠民、民不聊生"的困境,由于残酷封建剥削所激起的1898年捻党刘世修起义以及城市乡村中此起彼伏的大小"骚动";各级酷吏贪婪成性、横征暴敛、杀人如麻以及作者自己杀人不眨眼的情形;1900年义和团运动对皖北的影响;在皖北:"洋人"、清廷官吏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对和战问题的态度;辛丑和约签订后的皖北局势等等,作者都一一作了悲哀的自供.由统治阶级一手所造成的数不尽事实,使作者确切地预感到:"男恐此间近两年来即有事";预感到:清政府的行将复亡.因而作者无可如何地发出了"默观时局,大厦将倾"的哀鸣.果然,在辛丑和约签订后的十年,终于爆发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冯廷韶家书》所谈到的问题,全是作者父子兄弟之间终日萦怀的私心话,是官僚地主阶级惶惶不可终日的真实心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客观情况.它给我们研究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后的皖北政局,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