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在现代文明大潮下,因其生产工艺较为落后而濒于失传。本文通过对枫香染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印染技艺现状分析,探寻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简介     
从中华民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之后,汉文献上不断地然而却是零星地记述着布依民先民的片断历史。布依族历史堪称悠久,考诸史籍,布依族先民是古代“百越”族群系统中的“骆越”支系的居民。汉以后,史称“蛮”、“俚”、“僚”、“蕃”、“夷”“仲家”等。本族多自称布依。解放后,人民政府尊重民族意愿,于1953年统一定名为布依族。春秋时期,辖及黔境布依族地区的古牂牁国,是一个正处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3.
世世代代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布依族民间文学和民间的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观点,然而布依族民间文学相对地更集中和多方面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观及其发展的情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布依族以前没有文字,但它有丰富瑰丽的口头文学在民间广泛流传。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省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经过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是贵州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二百万,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专区、安顺专区、贵阳市花溪区,也有少数居住在毕节专区和六盘水地区。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因此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5.
《山茶》2010,(7):36-36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  相似文献   

6.
正高荡布依族古村落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距县城约12公里,全村近300户,1500余人,全是布依族。该村至今还保存着极富民族特色的民居、寨门、古堡、营盘、石拱桥、古井、学堂等古建筑和碑刻,高荡村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至清代渐成规模,堪称布依族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引歌男:今晚月亮明又明,莫是银河水又清?今晚喜鹊喳喳闹,莫是凤凰林间行?今晚灯芯结红彩,莫是贵客到村来?打扰堂中父母亲,烦你村里同般人。我俩同米堂前坐,坐在堂前唱山歌。凤凰出山唤三声,画眉开口歌成河。花开引来蜜蜂闹,贵客来到要唱歌。千错哪,手昔在甫嘎跟前舞弓箭,错在鲁班门下弄斧刀;错在孔子面前论书画,错在裁匠面前剪纸花。今晚哟,错在师傅跟前来唱砍,千错万错怪我不自量。今晚哪,我象蝴蝶刚生翅,我似嫩燕才学飞,我象小牛刚套犁,诚愿众人多教诲。今夜呵今夜,金鸡飞到谷堆边,花鹿来到青草间,燕子飞到梁上住,凤凰飞到屋边田。阿哥有…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向认为,我国产棉区在华北,而对于贵州产棉、特别是布依族地区产棉,人们有所质疑。笔者翻阅20多年来所作的调查笔记,特整理此文,以述原委。布依族种棉花,可追溯到原始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造棉广g道:远古那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后来,布依族先民在采集劳动中,发现“山上有种花,叶子张张大,叶片圆又滑,真象大巴掌”;她们把花摘下来,“拿花慢慢捻,丝丝细又长,结实不易断,好比蜘蛛网。大家快去拣,拣来野花花,姑娘就捻线,线子挽成团,就把布来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古老的天文历法知识是布依族及其先民对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物候的变化、寒暑的交替等天象、气象、物象乃至声象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图象历法诸如古代岩画中的“物候历法”图象,这是原始历法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在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边,住着一个穷后生,名叫邦普。他父母早亡,孤身一人,靠打鱼为生。这一年,四月间发大水,江浪翻腾象山倒,勇敢的邦普,肩扛鱼网,爬过陡峭的江岸,想找一个静水湾子打鱼。走到一处没有人烟的荒滩上,他看见一位白发老太婆,挑着一对大水桶走向水边。邦普生怕老太婆跌滑进江里,赶忙上前替她舀水,又把桶挑上自己的肩头。老太婆点点头,用手一指,叫他把水送到山梁子顶上。邦普抬头一看,啊哟,山梁子顶裹着白云,时隐时现,差不多高齐天呢。他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帮助老年人,就  相似文献   

11.
何西和何东原来同是一个祖宗。何西家是个大财主,方圆十几里都是他家的田地住的是一进几院的大瓦房,穿的是绫罗绸缎。何东家却穷得要命,娘儿俩孤苦伶仃住在山坡上一个茅草棚里,何东到了四十岁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夜宴酒歌的礼仪风俗,程序严格,内容繁复,形式多样,表现出雅俗共赏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夜宴过程能激发智慧,显示渊博知识,教育族人,增进民族间情感,形成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从而加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过了大年初一,人们便开始串门,互相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赶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集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按照布依族传统文化习俗,居住在贵阳市乌当区境内的布依族同胞,每年进入农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薰腊肉、灌香肠、烤米酒、打糍粑等,做好过春节的各项准备。腊月二十三晚上,每家都要在灶台上点燃一炷香,泡上一杯茶,焚化纸钱,并用麦芽糖  相似文献   

14.
一、长期用途不明、命名纷岐;争论不决的一套铜器 《文博》1993年3期刊载王永亮《富县征集一件“铜温酒器”》,介绍陕西富县交献一套上置耳杯的铜炉,而称之为“温酒器”。这套铜器北宋即已有出土与著录,但究竟做什么用的,长期不明,因之其名称叫法也因各人理解而异,从最早吕大临《考古图》称为“温器”起,有“酒器”、“温酒器”、“烹饪器炉与鍪”、“烹炉”,甚至称为熏炉,三十年代容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0,(7):34-35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其余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地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现有人口约254.5万。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相似文献   

16.
唐强 《黑龙江史志》2013,(15):264-265
如果说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史上的巨变,工业社会是人类史上的巨变,我们这个时代则正经历着工业社会的巨变。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将这个时代称为信息时代,但实际上,信息产业不过是"后工业时代"科技创新的持续进化形态。而文化产业已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黔西南州拥有着丰富的布依族文化资源,本文就黔东南州布依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心象小猫抓男:姑娘的寨子边, 开着一蓬金银花, 我想摘一朵, 又怕遭你骂。 唉! 只好在花丛旁, 望得眼不眨, 心里直发慌, 好象小猫抓。女:在这世问上。 哪只蜜蜂不爱鲜花? 哪匹马儿不爱青草? 哪只绵羊不爱盐巴? 哪条鲤鱼不爱清水? 哪笼捧瓜不爱瓜架? 勒赛呀!① 妥想摘花胆要大。看你真连是假连男:果树结果繁, 鲜果压树弯, 山鹰和彩凤, 相见在果园。 初到果园摘柑桔, 不知是甜还是酸? 初来果园掏橙子, 不知是酸还是甜?女:鲜果压技弯, 树树果结繁, 彩风和山鹰, 果园初相见, 要看山鹰他, 真连是假连? 若是有真心, 橙子酸变甜; 要是存假意, 甜桔也…  相似文献   

18.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物,是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在其流传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着诸多的社会功能,如作乐器、礼器、重器、葬具、贡赋等。无论它在什么历史阶段上,表现出何种社会功能,自始至终均带着神秘的色彩,它是权力,财富与智慧的象征,具有通灵的神圣魔力。南方各个民族在使用铜鼓的习俗上,因其地域的不同,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的融合而各异。揭开其使用铜鼓的奥秘.树研究中国南方古代民族文化。万军东南亚地区使用铜鼓民族的文化,利证明这一地区的民族与中国南方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9.
20.
正布依族是西南地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由远古僚人演变而来。王化未开的布依族先民,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天象缺乏认知和理解,充满着敬畏之心,进而演化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无论是传统的干栏式木楼,还是当今各种各样的"洋楼",每家都专门留出一间最正中、最宽敞的屋子作为"堂屋"。堂屋面对大门一壁安设神龛,供奉"天地神祇"和祖先灵位,被视为最神圣之处,不许外人触碰,也不准堆放杂物。堂屋中间摆放一张八仙桌,配上四条长凳或太师椅,专作祭祀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