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话人妖     
来泰国之前,一直以为"人妖"是一种神秘的职业,指经过某种特别训练之后进入演艺界的人士——就如同"蜘蛛人"指给摩天大楼清洗外墙的清洁工;"的哥"指出租车司机;"小姐"指从事某种服务业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胭脂记     
李茅  段丽 《中华遗产》2011,(4):90-99
千百年来,红色的胭脂乃是妆点女性容貌不可或缺的妆品,甚至成为指代女性的“符号”。从历代女子精妆细抹以求男子之宠爱的故事中,从古代话本小说有关胭脂的情感姻缘中,可以见出,在胭脂铺就的粉红色舞台上,  相似文献   

3.
胡桂梅 《收藏家》2015,(2):39-45
胸背,作为一种极富装饰性的纹样因织绣在衣服的胸背处而得名1,在中国古代服饰使用上历史悠久。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就曾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作为品级官位的区别2。元代,在朝鲜汉语会话教材《老乞大》中也曾提到"胸背"的名称3。这在同时期的历  相似文献   

4.
正惧内俗称怕老婆,用典便是"河东狮吼"。依照我国古代的纲常伦理,男子是家庭的主宰,夫为妻纲;女子处于从属地位,既嫁从夫。一般而言,妻子服从丈夫是古代社会众多家庭的常态。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当一个性格懦弱的丈夫遇到一位强势或嫉妒心重的妻子时,惧内就在所难免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女性相对解放的时代,女权意识逐渐觉醒,在社会上层妇女中尤为突出,武则天便是那个时代女权人物的代表。在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5.
商周青铜面饰的用途及相关问题柴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时期的青铜面饰目前已出土多件,关于其形制、年代、分布及用途等问题我们曾拟文做过初步讨论 ̄①。由于该文篇幅的限制,当时未能对此种器物的用途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探究。然而,青铜面饰在当时政治、...  相似文献   

6.
蒙曼 《文史天地》2013,(4):18-22
"选"接班人,是中国几千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独孤皇后与隋文帝"选"杨广的走眼,只是其中的一个注脚而已。在中国古代,说起强势的政治女性,大家首先会想到武则天。此人驾驭丈夫、控制儿子、治理国家,颠覆了我们关于传统女性三从四德的形象认定。不过,武则天虽然特立独行,但也绝非横空出世。在她之前,还有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7,(6)
笔者运用X射线荧光仪、显微镜微痕分析等方法,对武则天金简工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则天金简主要采用加热经验锤揲、"一"字形錾攒刻和砑光技术制作而成。根据其工艺判断,武则天金简为"官作",且工艺受到宗教、用途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9,(12)
<正>马鞍形饰是多见于西周时期关中地区墓葬中的一类随葬器物,但由于其出土数量不多,学界以往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基础材料的收集,对其基本形制、材质和用途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一本文所述的马鞍形饰主要指平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首部略内凹并于前后两侧下凹形成马鞍形,且有横向穿孔的一类挂饰。这类器物在发掘简报或报告中曾被称为"马鞍形饰""梭形坠饰""异形串饰""穿孔骨片""雕花骨饰"等,或直接简称为"骨饰""不明骨器""蚌饰""角饰"等,本文根据其首部类似马鞍的  相似文献   

9.
剔彩,系雕漆之一种,是在器物的胎型上髹饰不同颜色的漆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在上面雕刻花纹。它的特点是随妆露色,即随着所雕刻的不同形象的凹凸处,露出几种颜色,如红花、绿叶、黄蕊、黑石等,同  相似文献   

10.
张燕菊  袁文 《丝绸之路》2010,(24):117-128
武则天是历史上惟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帝王之路荆棘密布、充满传奇。作为电影题材,《武则天》具有诸多先天优势,也有其难以驾驭之处。本文试图对电影《武则天》的编剧思想和人物形象塑造加以分析,以期历史剧《武则天》更具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时世妆》云 :“时世妆 ,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 ,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体态 ,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椎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 (《白居易集笺校》本 ,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98年版 )所谓“时世妆”是深受吐蕃风习影响的一种化妆风俗 ,主要流行于 8世纪中叶以后 ,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尤其盛行一时。白居易的诗点明了这种“妆成尽似含悲啼”的“啼妆”的几个特点 ,即乌膏注唇、八字眉、圆鬟椎髻与赭面 ,其中尤以八字眉多见于唐人诗文。如李商隐“寿阳公主嫁时妆 ,八字宫…  相似文献   

12.
饰牌是匈奴物质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作带扣、腰带饰、马具饰、首饰配件和"古玩"等五种用途.以装饰母题作为分类依据将匈奴饰牌划分为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几何纹三型.战国到西汉时期是匈奴饰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饰牌同时并存多种形制,并因题材选取的不同形成各自的系列.饰牌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向系列化发展,创作母题从自然领域转向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3.
汤威 《中原文物》2003,(3):80-81
郑州博物馆1989年收藏一件汉代“河一”画像灰陶灶。(图一)该陶灶呈长方体,长31.1厘米,宽20.5厘米,高11.8厘米,泥质灰陶,灶体内空。灶面正中平行分布两釜,两釜大小相同,釜肩正面各饰阳文“河一”二字,釜肩两侧和嵌入灶体内的釜腰及釜底均饰凸起的合范缝线,釜周围灶面则饰凸起的刀、勺、钩、火杵等炊具,灶后方有一烟囱。灶面四周饰有多组三角  相似文献   

14.
淅川县博物馆现藏一件汉代陶戏楼,系原文化馆在淅川县李官桥东堂村征集。陶戏楼通体施釉,上饰板瓦,呈黄绿色,高83厘米,分四层。第一层高23厘米,四阿顶,四面明窗通风,第二层为戏台高27厘米,四阿顶,三面明窗通风,戏台左右为两柱,下雕兽头,中雕一半蹲半跪的男童,蹲在兽头之上,男童两手上支斗拱承平檐。台面中有三人演奏,中间似一男子吹笛,高8厘米,左侧似一男子吹笙,高6.5厘米,两人侧面席坐笛笙齐奏,右侧一伎女挥长袖举臂作舞,高6.7厘米。第三层  相似文献   

15.
书中人     
读权谋,读奋斗,读历史,读女人。作者蒙曼是百家讲坛的新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书讲的是从武则天铁血统治结束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到来这八九年的历史。武则天的成功刺激了一批宫廷女性的政治野心,前仆后继地追逐着最高权力。在这些宫廷女性中,有4个人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9月,考古人员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出两座保存完好的周代贵族墓葬。研究表明,它们的下葬年代很可能在西周末或春秋初年,墓主应是卫国的"士"级贵族,其中M2为男性,M1为女性,二者是夫妻异穴合葬墓。发掘者对三类器物的定名有误,其中M1出土的圭形铜片应该定名为"翣",是一种用于遮障棺柩、标志贵族身份的礼仪丧葬器物。此外,M1出土的以铜鱼为核心的饰棺用器,其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可能代表了古文献所谓"士一池"的社会等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武则天设置北都的时间,存在天授元年(690年)和长寿元年(692年)两种不同的记载,长期悬而未决。从两种记载详略、史书书写与史源、武周革命过程、"并州长史"称谓变化多方面考证,长寿元年的记载相对较为准确。武则天以太原为北都,其最初始原因并非武则天的家乡情节,或出于加强河东防御的目的,而是打破"关中本位",弱化长安之后的陪都替代,以之充当武周的陪都。北都恰恰在神都洛阳正北方向,地位在长安之上。太原与长安地位升降的根本动力,当源于以神都洛阳为中心展开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5月北京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套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先生为总主编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百科全书》,其中《玉器卷》第81页、第四章"观赏、陈设玉器"的"玉组饰"一节介绍了一套9件一组的玉组饰。原书注释:玉组饰汉单体长8.12厘米青白玉,微褐沁。由虎、人、龙、凤鸟、璜、文字等组成,其用意不详。设计、造型十分独特,工艺以凸起纹、阳线纹雕饰,技术纯熟,线条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4,(9)
<正>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中心的长江沿岸汉墓中,常发现带有圆形小孔的鎏金牌饰,多在表面刻有精细的西王母、"天门"一类图像,常常与泡钉同出,这些精致的牌饰一般被认为是贴附于木棺上的棺饰。本文拟对这些鎏金棺饰在巫山汉墓中的使用情况略作分析,兼论汉代饰棺之法。一巫山汉墓中的鎏金棺饰2012年夏,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地处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巫山县龙头山和水泥厂墓群进行了抢  相似文献   

20.
衡文 《旅游》1996,(12)
从古城西安往西北乘一个半小时车便达乾县。由乾县向北沿着一条新扩的宽阔大路行6公里就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墓——乾陵。 远远地望去,乾陵是一座横卧的翠岗,近看陵前立有华表、翼马、石狮、朱雀、人象、石碑等。陵前的二块巨大墓碑,一为唐高宗李治生前的功德碑文,内容由武则天撰写;二为有名的武则天无字碑。因武则天临终有旨,她的功过是非留与后代人评说,故碑面光无一字。 乾陵给予人的神奇魅力与无限遐想是其历经千载风雨而未遭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