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正帝继位后,康熙十四子"胤祯"更名"允禵"的问题,曾作为持雍正继位"窜立说"学者们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他们的"求证"只不过是利用"次等史料"来证明了十四子的名字曾经是"胤祯"的史实,而没有能证明十四子出生后的"原名"就是胤祯。不但如此,他们对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也找不到任何关系。本文考订了解决皇子更名问题最具权威性的史料——皇室玉牒,结合康熙朝满汉融合中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深入与十四子更名有关史料中的语境与情境,阐明了持雍正继位"合法说"学者们根据皇室玉牒对十四子胤祯改讳允禵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而化解了他们在此问题上关于史料解读的分歧,最后也试图对他们共同遗留的"未决"问题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2.
重华宫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西面、内廷西六宫之北。原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子时居住的潜龙邸——乾清官西二所。乾隆皇帝即位后,对乾西二所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将其升为"重华宫",成为紫禁城内一组相对独立的重要宫殿,成为集宴赏,娱乐和休息于一体的重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龙生九子之后,分别给各龙子以不同的秉性和能力,甚至长相和脾气也各不相同。据说这样一来,龙子们便可以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不至于发生争斗。康熙皇帝执政到了第22个年头,第九子胤禟出生,但康熙并没受到"龙生九子"这句古语的束缚,丝毫没有节制生育的打算。是故,直到康熙花甲之年,仍有皇子出生,这就是排行最末的胤祕。据统计,从康熙十一年生下长子胤褆开始,到最后一个皇子胤祕为止,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作镇曾闻古,钟祥亦匪今。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这是清乾隆皇帝巡视吉林城,在参加望祭长白山盛典后留下的一首诗,标题为《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远在京城的乾隆帝,为何巡视吉林城?又留下了哪些文字呢?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天生聪颖,自小深受父亲雍正皇帝和祖父康熙皇帝的喜爱。乾隆元年(1736年)即位,在位60年,崇拜祖父康熙。  相似文献   

5.
嘉庆与和珅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11,(11):31-31
1796年(嘉庆元年),乾隆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嘉庆,自己当了太上皇。按说,乾隆帝退居了二线,该享清福了,不应再过问朝政了,但乾隆还是紧握大权不放,朝中的大事小事仍由他说了算,嘉庆帝成了一个摆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清代重华宫之沿革。乾隆皇帝即位后,将其为皇子时的龙潜旧邸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太子宫。作者同时考证了翠云馆的装修年代为乾隆十九年,而其现存格局的形成应在乾隆二十年。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后期至今十余年间,史学界编撰历史人物传记蔚然成风,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历代帝王的传记。不仅立传对象已从较有作为的皇帝延及一般平庸之辈,而且往往有同一帝王的多种传记连续出版,如清朝乾隆帝的传记先后已有五六种面世。看来,传记史学大有方兴未艾、一发不收之势。这种史学现象,迟早会成为史学史研究要审视与反思的课题。本文不揣谫陋,拟结合几种乾隆皇帝传的比较评析而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待之于来者。一、几种乾隆帝传记的成就十八世纪末即1799年,清朝乾隆帝逝世,迄今已将近两个世纪。回顾历史,这位封建君主无…  相似文献   

8.
张长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9):54-67+144-145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罗汉题材的绘画,曾命丁观鹏、姚文瀚等宫廷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罗汉画,还亲自对罗汉的名号和座次进行考订,并依章嘉国师编纂的《同文韵统》重定了罗汉的名号。十六罗汉的座次则与章嘉国师所编《诸佛菩萨圣像赞》中的一致,系遵循了藏地的传统。十八罗汉中的最后两位接纳的是汉地的降龙和伏虎。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有两个失误:第七和第八、第十七和第十八尊者的译名对译错误,位号错置。本文对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两个失误的详情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亦能窥见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认知和宗教取向。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的"爱好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鉴赏家的气质"~((1)),作为诗人,"乾隆帝一生喜爱读诗、喜爱写诗,是中国诗史上创作最宏富的第一名多产诗人""其诗作之多,有史以来,首屈一指,无人可望其项背。"~((2))乾隆在位年间所写的御制诗集共5集,434卷,收诗41800首,即位之前有《乐善堂全集》,退位之后还有《御制诗余集》,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0.
奕绘(1799—1838),字子章,号太素,别号幻园、幻园居士、太素道人、妙莲居土、观古斋主人,堂号明善堂。爱新觉罗氏,曾祖父为乾隆皇帝,祖父永琪,为乾隆皇帝第五子,于乾隆三十年(1765)封荣亲王。永琪博学多才艺,精通汉文、蒙语,长于骑射,尤善算学,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王子,乾隆皇帝曾属意于他,以继大统,但因早逝而未果。父亲绵亿,为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皇子分府是清代皇家事务中重要的一环,它是皇子们走出紫禁城,独立生活的开始.清代的皇子分府内容有分爵、分府第、分旗、分户丁、物品及移居府第时的相关工作,涉及到内务府、宗人府、工部、礼部、兵部、钦天监等多个部门.在清代,皇子分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皇帝对皇子的控制.同时,皇子分府与清代不同时期的皇室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清乾隆朝既是“康乾盛世”发展的顶峰,也是清代由盛入衰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综观其统治之所以由盛趋衰,原因虽然众多,但始终与这一时期文治状况的好坏,特别是乾隆帝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及其自身的奢侈程度紧密相联。《朝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下文简称《选编》)为剖析这一时期的吏治状况。及乾隆帝在这一转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选编》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辑录了乾隆二十二年至六十年间乾隆亲自处置的十七个贪污案例。全书共分…  相似文献   

13.
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皇帝降旨收缴改订自己居藩期间诗文作品的结集——《乐善堂全集》。为什么必欲修订少年之作呢?乾隆解释说:“今日偶阅《乐善堂集》,缘初刻所存卷帙颇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①一《乐善堂全集》是乾隆二年(1737)弘历即位后奉谕旨由武英殿雕梓发行的,它集中反映了涉世未深的年轻皇子弘历的政治理想、生活情趣以及闲适恬淡的心境,其中浸透着正统儒家的教条和理念。全书凡四十四卷,是刊行于世的《乐善堂全集》的第一个正式版本。《乐善堂全集》的书名来源于乾隆当皇子时居住在大内时的书房——“乐善堂”。康熙六十…  相似文献   

14.
乾隆帝四次东巡盛京谒陵礼成并在盛京皇宫举行升殿大典及筵宴后,还要进行祭神活动,地点主要是在旧宫正寝清宁宫。至于祭堂子,乾隆八年盛京内务府佐领根柱等曾为此呈请王大臣定准,进行与否不见记载。仅乾隆四十八年盛京堂子重新维修后,九月十八日皇帝“出抚远门诣堂子”祭天祭神,又派随行的皇子、王等于“二十一日在堂子竖杆、挂纸、打扎板”。此堂子祭亦有萨满念祝辞请神。清宁宫的祭神活动则始终受到乾隆帝的高度重视。“国朝礼重祭神,必于正寝,兹旋故宫,执豕荐醑,一遵旧制,弗敢废也”,成为他四次东巡盛京谒陵礼成驻跸盛京期间的一项重大活动。乾隆  相似文献   

15.
奕劻,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磷之孙。光绪十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封庆郡王,十七年迁总理海军事务大臣,二十年晋封庆亲王,三十年任军机大臣。宣统三年任内阁总理大臣。  相似文献   

16.
皇子教育历来是统治者所极为重视的,它不仅关系到皇子自身能力、修养的提高,而且与国家的兴衰成败紧密相连。清代的皇子教育因兼具满汉两种民族特色而显得与众不同,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家法"制度,即上书房制度。上书房制度以其严格的时间观念与监督机制而著称。康、雍、乾时期的皇子教育对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比较完整的乾隆皇帝在皇子时期的书法习作,当时称为"仿",这些习作不仅记录了从康熙六十一年冬到雍正十三年八月期间,弘历每天临摹字帖的情况,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授课老师的硃笔批阅。本文在对这些"仿"作进行整理与分期的基础上,对弘历的书法启蒙、父祖影响、选帖安排、纸张使用、老师指导以及个人喜好等几个方面再行考证和研究,以期还原一个相对真实而完整的清代皇子书法学习的情境,从而为更准确地评价弘历的书法艺术提供一些详实的资料和一个全新的角度。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书法学习是清代皇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是每天课业的第一部分。第二,弘历的系统书法教育始于雍正元年,主要学习方法是临摹楷书,期间经历了以摹写颜真卿《多宝塔碑》打基础,以摹写唐诗、《千字文》等学习大楷,以摹写王羲之《乐毅论》学习小楷,以摹写《瑞麦赋》重新学大楷四个阶段。第三,弘历的书法学习与家庭前辈的喜好、老师的指教暨字帖选择和字体练习次序密切相关。最后,雍正皇帝的突然去世,打乱了弘历书法学习的进程,对其书法的进步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他的风格水平过早定型,难有更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雪轩图》,系清代乾隆朝皇六子永瑢为其上书房师傅倪承宽所作的山水画卷。此图绘制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时永瑢等诸位皇子及师傅正扈从热河避暑山庄,师生共同欣赏前代画作之余,永瑢应邀完成此作。画卷描绘了倪承宽故乡杭州的"古雪轩"书斋图景,且于画卷诗塘及裱边处,乾隆诸位皇子均有题跋。此件绘画作品,让我们窥视到史书志乘中鲜有记载的皇子与上书房师傅之间真诚的师生关系,是一件兼具艺术与文物价值的珍贵文物。本文力图通过对上书房择选授业师傅、陪扈热河等相关制度的梳理,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还原《古雪轩图》绘制时的历史背景,探究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此外,本文拟借助永瑢等诸位皇子与师傅互赠诗文书法等交往互动的相关资料,揭示其时以上书房为中心,业已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游圈。上书房师生诗文书画等日常生活情趣的交流,加之因共同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所结成的共事利益关系,使得这个交游圈得以巩固传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织绣珍品《纳纱天鹿图》卷为研究对象,修正了乾隆帝命名为"天鹿锦"的错误解读,并从纹样、品名和工艺方面提出补充认识,指出明代的"天鹿"亦称"麒麟",明代麒麟多作长颈鹿形状,而此件文物本应为一件麒麟补子。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收藏家》2002,(1):52-56
在中国历史上有才能的皇帝不乏其人,特别是能诗能文的帝王大有人在,但是乾隆皇帝却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王。早在做皇子时他就开始书写诗文,发表他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各种问题的看法。他一生自著文集三部,为文1350余篇,诗集五部,共收诗41800余首,被称为中国诗坛上作诗最多的人。乾隆御制诗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题材之广泛也令人惊叹,其中既有风云政事的纪实,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尤以写景诗占有很大比重,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的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