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解放了全国大部分领土,国民党军队以台湾为根据地在少数几个地区负隅顽抗。新生的政权急需得到苏联的援助来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和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成果。苏联方面,美苏冷战日趋激化,在欧洲面临着美国及其西欧盟国的巨大压力;在远东它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遏制美国势力的扩张。此外,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政策又会影响到苏联通过雅尔塔协定所得到的远  相似文献   

2.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对于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方面似乎是心甘情愿,并且有些急迫。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此结果甚至有些“自鸣得意”,认为中方也取得了胜利,“是一个双赢的条约”。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在丧权辱国的情况下仍“自鸣得意”呢?回顾一下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过程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3.
陆安 《文史天地》2014,(7):34-38
正在近代中国外交关系史上,美国首任驻华公使凯莱布·顾盛无论如何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没有这个人物的出场,"领事裁判权"也好,"在通商口岸建教堂"也罢,这些横亘在近代中国人头顶之上、使之备受凌辱的殖民阴影,或许无从谈起。如果说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王朝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的话,那么,顾盛一手炮制的《中美望厦条约》则使得中国雪上加霜、更进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4.
自从1840年英国人利用中国长期专制统治和封闭状态所造成的严重落后,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不久又企图打开西南各省的贸易路线。但是,苦于此地距海太远,因此想打通英属缅甸至中国西南的通路,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英国虽多次派人探测,希望修建从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地区的铁路,然而却一直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5.
"弱国无外交",时至今日,仍是真理。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在"二十一条"签订中,虽多种原因而未能直接参与谈判,但时任外交部参事的他始终作为参谋人员身历其中,并起草过许多重要文件,深知其中内情,其回忆录对"二十一条"签订始末也有较为详  相似文献   

6.
1842年夏,鸦片战争至此已进行了将近3年。英国侵略军攻城掠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战争灾难。道光帝鉴于清军在广东和浙江的两次反攻均遭失败,又害怕人民起来推翻其统治,遂由过去的战和不定变为求和乞降。他任命耆英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议和。同时派往协助耆英议和的,还有重新被起用的前钦差大臣伊里布。 当时,英军无意停战,而是要按既定计划,闯入长江,控制长江与运河两大水道,截断南北漕运,使北京所需江南的大最糟米和税银无法北运,扼住清政府的经济咽喉,再肆意要挟。而清政府却错误判断英军将北犯天津,威胁北京,所以,清军重点在山东、河北沿海设防,而忽视了长江一带的防务。  相似文献   

7.
中法《李巴条约》签订于1885年6月9日。因系李鸿章与法驻华公使巴德诺所签,故有此称。通常也叫《中法新约》或《天津条约》。这个条约,虽是李鸿章在天津画诺,实际上系英人赫德及其亲信金登于在巴黎与法国政府密商的。  相似文献   

8.
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香港英国政府凯觎香港由来以久。1841年1月,中英广州谈判尚无结果,英方即出兵占领了香港。中方不予认可,广州谈判告停。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英国政府进一步扩大战争。到1842年8月中英在南京重开谈判时,清政府已无讨价还价的资本,割地赔...  相似文献   

9.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日双方于1974年11月开始缔约的预备谈判,后因日本政局变动使国内政治力量重组,自民党亲台势力掌控党政大权,在反霸问题上态度变化,导致谈判受阻;与此同时,中国也因文化大革命在缔约问题上回旋余地有限,致使缔约谈判一度中断。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为恢复中日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日于1978年5月恢复了谈判,并于8月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的签署对中日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1840年6月1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硝烟北移,寇入长江为牢牢地守住北京这个中心,清政府只在山东、河北沿海作重点防御,却忽略了长江防务。5月,乍浦沦陷。6月中旬,长江门户吴淞失守。7月...  相似文献   

11.
《南京条约》签订前之中国■文/陆水明大千世界史海钩沉关门,意味着落后20世纪80年代,一位充满睿智的老人以他特有的率直对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说,中国在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明成祖的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19世纪以前基本上保持着友好关系。进人近代以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最大危胁。翻阅历史自1871年至1935年,两国间订立的条约、协定、章程、合同多达271项,几乎都属于不平等性质的,是日本以各种方式胁迫中国签定的。但值得提出的是,列在这些条约之首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一个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且经过了一番曲折的斗争过程。日不在东方的问起及其担回住。19世纪对年代的远东,是西方资本…  相似文献   

13.
史海威 《文史天地》2008,(10):40-42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大片土地,其中以俄国为最多。仅通过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就掠夺了我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贪欲是不会自我满足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极熊又把侵略的眼光投向了我呼伦贝尔.投向了我满洲里……  相似文献   

14.
1932年和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向苏联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互助条约问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争取与苏联签订互助条约,促使苏联出兵参战,成为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工作的重点。这一条约最终未能订立,但有关交涉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结束。本文探讨了这两个条约的相互关系及交涉的全过程。关于互不侵犯条约,重在分析国民政府从首先提议,到不愿订立,再到急于签订的种种原因。关于互助条约交涉,则着重梳理其过程,并分析其对中国战时外交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两个条约交涉的不同结局,是由两国战略利益的异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的短短6年时间里,沙皇俄国就从中国割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贪婪的沙俄并不感到丝毫的满足,蚕食整个东北,实现其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才是最终目的。对东三省这块肥肉,沙俄可谓是垂涎已久,势在必得,然而这种妄想最终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16.
黄昊 《文史天地》2008,(4):40-42
回顾晚清外交史,几乎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式:只要侵略者一威逼,不管战事胜败,便派出和谈大使卑躬屈膝地乞和停战,最终都会以和侵略者签订丧权卖国的不平等条约为结束。在与列强签订的几十个条约中,有一个条约却被清政府拒绝了,这就是《里瓦几亚条约》。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敢于冒犯强大的沙俄?这个条约最终又以怎样的方式得以解决呢?  相似文献   

17.
溥仪“寓居”天津的七年间,是其思想意识发生巨变的重要阶段。本文以翔实的笔触记述了溥仪如何在封建帝王思想的支配下,不惜卖国求荣,开始自觉从事复辟清王朝的政治实践。同时也昭示人们,这样一个卖国投敌的大汉奸在解放后居然被改造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新人,说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英明和伟大!  相似文献   

18.
李庆刚 《纵横》2010,(4):33-36
民国肇始,中国思想界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思潮悄然勃兴,宣扬各种思想的党派、社团纷纷建立。然独有中国社会党在天津设立支部一事,颇费周折。此事在中国社会党与天津警厅、直隶总督及内务部之间公文往复,推来挡去,后天津支部虽勉强成立,却未获当局正式备案允许。  相似文献   

19.
《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是近代以来中葡两国草签的一个重要条约,葡萄牙政府在谈判过程中曾采用各种手段,以期从法律上确认对澳门的占领,清朝谈判官员的昏聩,使葡萄牙人几乎实现了他们在几个世纪里梦寐以求的目的。只是清政府在换约前提出修改条约的主张,才使其努力功亏一篑。本文依据中葡双方的档案史料,对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这次修约交涉中企图侵占澳门的险恶用心和卑劣手法做一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20.
论《日苏中立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苏中立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签订的一项颇具影响的双边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史学界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对它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认真剖析这一条约,不仅会使人们对条约签订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日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关系也会得到正确的评价。本文仅就《日苏中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