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会见毛泽东时,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找到新路,‘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相似文献   

2.
精通中国历史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毛泽东,深深懂得治国之道。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就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谈过,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避免“人亡政息”的新路,是完全可以跳出黄炎培所提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支配。新中国建立之前,他谆谆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国解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地位,毛泽东在重视言传的同时,更重视身教。他率先垂范,谦虚谨慎,廉洁自律,成为全党楷模。在凯歌声中他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兴衰周期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兴衰周期率问题1945年7月且日,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应毛泽东邀请到延安访问。7月4日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作客,遂请黄炎培谈他在延安考察的感想。黄炎培真诚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不说,亲眼看到的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  相似文献   

4.
黄方毅 《江淮文史》2012,(5):4-22,1
“黄炎培周期率难题”执笔人姚维钧 上个世纪有两部同为夫妻合作,又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著作。一部是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其妻海伦的合著《西行漫记》,首次介绍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及其领袖们;另一部是1945年黄炎培与夫人姚维钧合作完成的《延安归来》,向世人介绍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同时又向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提出“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前者影响之大,超出中国,传遍世界;后者传颂天下,影响之久,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不时为人提起,被称作“黄炎培周期率”或“黄炎培周期率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向全国发出抗战宣言,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9月29日毛泽东又在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指出:"抗日需要一个充实的统一战线,这就要把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加入到统一战线中去。"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也指出:"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本着动员一切力量参加抗战的原则,当抗  相似文献   

6.
正8月1日至4日,江苏省政协组织全省政协系统领导干部,赴革命圣地延安培训学习,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加强学习,强化政协机关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8月2日下午,我们在中共七大会址,听取了刘延生教授关于"窑洞对及其现实启示"的现场报告。报告很好,对我们启发很大。本文就我们党的历史上著名的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的周期率问题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说,"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这样的结论易得,但对掌握绝对权力者而言,实施起来却需要莫大的勇气,这是个艰难的自我革命过程,除此,别无选择。中共十八大闭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吹响。拉开这一新时代序幕的,是不出意料的两个关键词——"改革"和"反腐"。尤其在"反腐"方面,无论是顶  相似文献   

8.
试论毛泽东对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瑞 《攀登》2010,29(5):33-37
跳出执政"历史周期率"是毛泽东始终思考的重要命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毛泽东关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思想,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征 《炎黄春秋》2000,(8):20-21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特别值得注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和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讨论过朝代兴衰的周期率问题;新中国建立前夕,毛主席把中共中央迁往北平,比喻成“进京赶考”。目的都是告诫我们,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优  相似文献   

10.
耿庆彪 《攀登》2006,25(6):46-49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通过整党整风、率先垂范、制度建设等方面力求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但他的反腐倡廉思想缺少对党风不正、为政不廉的根源和反腐倡廉治本之策的探究。邓小平在汲取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治本之策,并取得了反腐倡廉实践的一个个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陈小丽 《百年潮》2008,(6):46-51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诤友。他亲手创建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中的民盟、民建并任两党派中央第一任主席。他与毛泽东的延安对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仍不时被人提起。近日,黄老的儿子黄方毅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黄老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在这些往事的片断中,让我们一起追寻黄老曾走过的路、曾有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沈宝祥 《沧桑》2008,(6):220-22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跨越式前进的三十年。回顾三十年,我们很自然想起毛泽东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特别值得注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和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讨论过朝代兴衰的周期率问题;新中国建立前夕,毛主席把中共中央迁往北平,比喻成“进京赶考”。目的都是告诫我们,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力戒骄傲自满,防止因腐败而覆亡。在反腐防变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也的确曾创造出一些经验。建国初期,除了著名的“三反”运动之外,1954年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布反腐防变“八八”指示的过程及其成果,也可以算作经验的一例。 50年代初,我在人…  相似文献   

14.
韩刚 《百年潮》2015,(3):72-73
毛泽东的书法在中共高层领导人中,无人能出其右。据官方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披露,1976年(1月9日—6月25日)毛泽东写出的批示有15件(《年谱》披露的有19件)。第一件是1月9日关于周恩来丧事报告的批阅文件,只有两个字:"同意"。最后一件是6月25日毛泽东与华国锋谈话时所写的纸条,也只有七个字:"国内问题要注意"。所有批件加在一起共19件,其中只批两个字的有9件,多是"同意"、"照办"、"可以"一类文字。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带不带毛泽东参加长征,长期以来只有一种"版本",即所谓的"主流观点"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从宗派主义出发,曾经想把毛泽东留在中央苏区,即不带毛泽东参加长征;只是在毛泽东的要求和周恩来的争取下,博古和李德才勉强同意毛泽东参加长  相似文献   

16.
1950年春,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在阐述自己主张的同时,直揭时政弊端,用词尖锐、意见直率,可谓知无不言。"万言书"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其主张和建议,有的不久就成为中央的决策,有的则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演变为现实。这段史实,也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风之开明。  相似文献   

17.
正"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这一命题,最早是由毛泽东明确提出来的。1945年,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强调:"全党要注意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并且要加强这个合作,使我们能联合更多的人,联合得更好。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党内有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1979年3月16日,李维汉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统战系统干部大会上,重申"统一战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好老师,我们只有一个答案便是"爱"。这个爱包含着,爱学生,爱学习等等。无数个"爱"便能筑成高尚的师德,也只有拥有这无数的"爱"才能筑起师德光环!一、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要想成为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过长期曲折道路并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起来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党在历史上最重视民主政治的时期之一。抗日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民主问题。他说:“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为了实现民主,党中央一方面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地实行了民主政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民党进行民主改革。这两方面都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丰富的经验。1945年7月,毛泽东对来延安访问的黄炎培发表了中共决定以民主政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著名谈话,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导读     
正这是一条曾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前,毛泽东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自此翻开治淮新篇。70年筚路蓝缕,70年激流勇进,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从人水相争到人水共生。党领导人民抵御洪灾、斗水驯水、与时俱进、化害为利,走出了一条治淮新路。为全面总结成就经验,弘扬奋斗精神,本刊特辟专栏,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