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潮》2021,(3)
正笔者最近有幸见到一本80多年前的日记,这本日记的作者甘露,于1940年5月进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以下简称"延安女大"),在日记中甘露详尽记录了在延安女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可以说是了解中共中央创办的这所早期妇女干部学校的一份难得历史资料。与此同时,也让人们穿越时光隧道,切身感受到当年那些奔向延安的年轻革命者的热血青春。  相似文献   

2.
正1941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萧军照例总结全年工作。他在日记里谦逊地检出六条没完成的事后,不无得意地罗列十条已完成的,第四条即是:计划实现新文抗的建立,俱乐部筹款,参加省参议会二十天。萧军特意提到的俱乐部其实已建成,就是"文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作家俱乐部。当时延安已有专为文化人提供活动场所的文化俱乐部,与"文抗"驻地不远,萧军为何还执意建成作  相似文献   

3.
《延安日记》的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是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彼得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来到延安。他以日记形式,根据自己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40年6月15日,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这六年时间,是萧军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萧军在此期间写下了内容丰富的日记—《延安日记(1940—1945)》(上、下卷),书中大部分材料对于透视中共政治文化传统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1938年春,抗日战争正酣之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宫卫立煌将军决定访问延安,向毛泽东请教抗日大略。对陕甘宁边区和延安的情况,卫立煌早有所闻;访问延安,他也早有此意。抗战初期,卫立煌指挥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配合作战,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和忻口会战的胜利。太原失陷后,他亲自为八路军总部安排驻地,从八路军中引进了许多干部,加强所部的战地工作。1938年春节,他特意给朱德总司令拜年,并访问了八路军总部。其后,他对左右颇有感慨地说:“八路军就是人才多,能打仗,能演戏,还能写文章,好青年都跑到他们那里去了。”春节过后,卫立…  相似文献   

6.
张天社 《百年潮》2014,(6):71-73
蒋介石关于西安事变经过的记载,可考证的最早是事变后不久的1937年2月,公开发表的《西安半月记》。《西安半月记》是以日记的体裁出现的。发表《西安半月记》的目的,蒋在其“引言”中说,一是因为“诸同志及各方友好,均以不能明悉当时实情为缺憾”,所以他“检取当时日记,就一身经历之状况与被难中之感想,略纪其概,以代口述。”供人们了解、参考。二是记载他“谋国不臧与统率无方之罪”,自我反省和检讨,这当然是蒋介石的客套话而已。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从宋科炳先生50多年所记的日记中,摘录了部分关于过年的片段。从一个国家省级机关干部的视角和经历,反映了七八十年代贵阳过年的情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关键的转型年代,由于"文革"所导致的物资短缺、精神贫乏和对改革开放的渴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碰撞,年文化的变化痕迹特别明显。与他的五六十年代日记(参看《贵阳文史》2013年第一期)相比较,可以看到收音机、电影、凭票购物等关键词变成了电视机、彩电、春节物资供应会、书画展、迎春灯展、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电视春节联欢节目、奥斯卡金奖电影颁奖大会等。对于过年,经过"革命化"春节"洗礼"的贵阳大众,到八十年代又在年的传统文化、习俗的恢复中涅槃。日记中选录较多的拜年礼仪的记述,可以看到拜年礼仪从亲友扩至同事、社会知交,从年前到年后。过年期间,对新年的渴望和激情,年文化的复活和更新,无形中盖过了日常工作。这是大众对未来新生活的幸福有"想头"、有"追梦"的体现。贵阳俗语常说:"衣食足,礼仪新",从日记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界,刘大鹏这个人物很有名气,这主要得益于他从三十四岁(1890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临终前都笔耕不辍,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直至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去世。其日记共有200册,并题为《退想斋日记》。在这部长达半个世纪的日记中,刘大鹏根据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记载了相当丰厚珍贵的社会史料。既有当时当地农村的气候、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02,(11):61-61
伪造的书,自古有之。近代出版史上,有三大伪书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一是《当代名人轶事大观》,署名吴研人著。内容是把当时每个有名的人物,写几百字的小文字,记述其风趣的故事。但仔细一读,便知是假的。因为这本书发生在吴研人逝世以后,和吴研人的文风相差甚远。但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至今考证未果。二是《石达开日记》。据《石达开日记》记载,石达开在大渡河畔被川军唐友耕俘虏后,在狱中曾写有4本日记,这4本日记后来下落不明。当时的世界书局却称找到日记真迹,印了出来。其实这些日记是常州人许指严伪作。三是《足本浮生六记》。包…  相似文献   

10.
伍能光同志,1943年3月至1945年11月在延安中央党校整风运动期间,先后任党校二部总务处副处长、处长和校务部副部长,主持后勤保障工作,成绩卓著,多次受到当时主持党校工作的副校长彭真、秘书长黄火青的充分肯定。1978年底,彭真住院,伍能光去看望他时,回忆起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岁月,彭真说:"延安中央党校后勤工作有成绩,靠你和全校工作人员。"1986年伍能光到北京看望黄火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中共毛、朱、刘、周、任五位高层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他日理万机,与周恩来一样,被称之为当时中央延安最繁忙的人。笔者最近和朋友去宁夏沙坡头,在宁夏中卫县偶闻延安时期任弼时家的保姆生活在这里,当地还流传着有关任弼时一家与她的一段美丽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实核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实核述朱萍歌剧《白毛女》1945年在延安问世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环境里,延安的物质与文化条件更为艰苦,当时关干歌剧《白毛女》创作、演出的文字记载十分稀少。近50年来虽然有了许多的回忆或研究文章,但又众说纷纭,其说不一...  相似文献   

13.
孟红 《湖南文史》2009,(4):34-36
钟灵,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美术家。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抗战时期钟灵曾在延安城墙上写过一条宣传抗日的标语,由此上了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中南海俱乐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4.
钟灵,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美术家。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抗战时期钟灵曾在延安城墙上写过一条宣传抗日的标语,由此上了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中南海俱乐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正1942年9月1日至7日,在延安举行了"九一"扩大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是朱德提议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广泛开展国民体育运动","支持反法西斯残酷的战争与繁重的革命工作","使每一个国民应该有强壮的体魄,方能担负起繁重的抗战救国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为响应朱总司令的号召,当时延安负责体育活动的党中央青年联谊会决定召开"国际青年节扩大运动会"(后来被  相似文献   

16.
李锐 《炎黄春秋》2015,(4):21-22
我认为,曾彦修是对党,尤其是对党在1949年后执政治国问题上觉悟得最早的人之一。他是讲究做人的,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人,当做人与做党员发生冲突时,他选择做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常值得敬仰和学习。我跟曾彦修是同时代的人,我比他长两岁。我们同在延安待了六七年,最初我和他都是做宣传工作的。我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被打成特务。他与田家英是同乡,当时他们都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知道我的经历。1952年后,他调到中宣  相似文献   

17.
顾炳枢 《文史月刊》2005,(12):25-26
延安时期,中共毛、朱、刘、周、任五位高层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他日理万机。与周恩来一样。被称之为当时中央延安最繁忙的人。  相似文献   

18.
俞泽箴(1875-1926),字丹石,号德孟,浙江德清人.俞平伯堂叔.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曾任无锡竞志学校教员、厦门集美学校教务长、江苏省立图书馆主任等.1919年11月至1926年7月,在京师图书馆工作,曾任"敦煌石室唐人写经室"负责人,直接参与了敦煌写经的整理、编目工作,为早年的敦煌学研究做出了贡献.1931年3月,署名"陈垣"的<敦煌劫馀录>,就是根据他们的编目,录副编排出版的.俞泽箴参与了整理唐人写经的全过程,在他的日记手稿中,多有记载.读他的日记,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前辈学者为我国的敦煌学研究而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工作过程.正是他们前赴后继的努力追求,才为今天的敦煌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征得俞氏家族亲属的同意,将俞泽箴日记手稿中有关整理敦煌写经的部分辑录出来,另名为<俞泽箴整理敦煌写经日记>,并加以适当的注释,供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钩沉了一位经历坎坷却信念坚定的传奇革命家雷经天:五四时期是南宁学运领袖,参加组织过中共发动的"三大暴动";曾3次被冤开除党籍,两次背着"黑锅"参加长征;在延安,他主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庭工作,主审过轰动延安及全国的黄克功案,也因亲民公正被当地群众称为"雷青天";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司法制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