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满族是一个姓氏繁多的民族。满族称姓氏为哈拉,共有哈拉679个。其来源不一,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沿袭金代女真旧姓。如:完颜氏、钮祜禄氏等。 其二、以部族名称为姓氏。如:纳喇氏、辉和氏等。 其三、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宁古塔氏、董鄂氏等。 其四、赐与姓氏。如:吴拜本姓瓜尔佳氏,纳木泰本姓舒穆禄氏,努尔哈赤以军功皆赐姓觉罗氏。 其五、以名为姓氏,也叫“随名姓”,即  相似文献   

2.
"著姓"之说源于《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其中将瓜尔佳氏、钮祜禄氏、他塔喇氏、觉罗氏、舒穆禄氏、纳喇氏、都英额地方赫舍里氏、马察地方佟佳氏这八个姓氏划分为满洲八著姓。本文对这八个著姓进行整体研究,主要对这些满洲著姓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清初政治、军事和与清朝皇室的密切关系进行探讨,从而体现出满洲八著姓对清初政权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满族瓜尔佳氏源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尔佳氏(汉译关氏)是满族中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位重要的一个宗族。目前,从我们在辽宁省所收集到的三百余部满族宗谱中,瓜尔佳氏就有三十部,约占十分之一。其中大都分具有学术价值。本文试图利用其谱书并结合有关的史料,阐明瓜尔佳氏源流及其在满族史上的地位。其它问题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民委在锡伯族历史调查中,搜集到一部瓜尔佳氏(今姓关)家谱,(下简称“大连谱”)记载较完整,笔者幸得其复印件。在《沈阳锡伯族志》中,也搜入一部与大连谱为同一家族的关氏谱书。(下简称“沈阳谱”)两部家谱的主要记载,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下简称《通谱》)卷一,苏完地方瓜尔佳氏条,基本相吻合,并有不见《通谱》记载的珍贵资料。而且,两部家谱内容又互为补充。所以,可为探讨锡伯族源和发展变化,探讨明代后期的锡伯部与科尔沁蒙古、与后金等关系问题,提  相似文献   

5.
清初五大臣之一费英东家族所出自的苏完部的来源及早期活动历史目前还比较模糊。本文比对和考订了苏完瓜尔佳氏七代先世中主要人物在传世谱书和《朝鲜实录》两个史料系统中的人名及活动轨迹,经辨析可知,苏完部前身应为图们江流域的毛怜兀良哈,而非海西女真。明代毛怜卫在中朝疆界两侧反复迁徙,被朝鲜多次进攻后逐渐西迁,在建州女真中仍以半独立状态存在,其分支温河卫是明末苏完部之前身。经朝鲜中宗时代对歧州卫、温河卫的打击,苏完瓜尔佳氏先世最终迁至富尔江流域与建州三卫融合,演变为明末建州女真诸部之一的苏完部。而温河卫其余部分也大体融入建州女真。  相似文献   

6.
文史摘     
神农、炎、黄关系考以炎帝、黄帝之时姓氏真情考炎帝、黄帝、神农姓氏之实,则炎帝、黄帝、神农氏身份,昭然已明:炎帝、黄帝因为少典之子,为异母同胞兄弟;炎、黄异母,各从母姓,故异姓;炎帝、黄帝封姓各异,因此又异氏。炎帝、黄帝生姓、氏姓各异,正合于实理。神农氏,为世传氏姓,故为朝号之名;无帝位号名称,且与少典氏、女登以及炎帝,皆无涉。证炎帝同神农氏确实各为一人。炎帝、黄帝世系家族,虽然生姓、氏姓各异,但其为一家一族,至迟于汉代以前,仍然属一个清楚的历史问题。以黄帝氏姓为证,颛王页、帝喾、尧、舜、禹氏姓各异,但其同为姬姓之后,…  相似文献   

7.
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藏有一件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民间收集到的清康熙瓜尔佳氏诰封。这件诰封是康熙帝赐与正黄旗五品官员以上的文告,绵绢本,手卷两端开头有标题,左为汉文,右为满文,满、汉文格式和内容均相同,均为直书。诰封内容为康熙帝对瓜尔佳氏的推恩令,但更主要的是涉及到康熙帝初期亲政到执政期间发生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8.
关悦 《满族研究》2022,(4):20-25
乾隆九年川陕总督庆复上奏揭发阿炳安侵冒宁夏城工帑项,拉开了历时六年的侵冒案调查帷幕,此案于乾隆十四年正式结案。文章从三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了阿炳安侵冒案的始末,正红旗哈达瓜尔佳氏家谱中相关记载,以及侵冒案对正红旗哈达瓜尔佳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抢救满族家谱,增进民族团结,编者常裕铖,关捷等历六年余从民间征集,整理编辑,于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收入家谱27部。本书特点,一是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展先生等多位专家学者为本书作序、题字;二是图文并茂;三是家谱中满族大姓、著姓占三分之二,如瓜尔佳氏、舒穆禄氏、富察氏、伊尔根觉罗、钮祜禄氏,还有两部爱新觉罗氏等;四是收有开国勋臣额亦都、武勋王杨古利等历史英雄人物家谱多部;五是编审时在内容上注意反映时代精神,注意全例上一致性。总之本书具有知识性、可读性,它的学术性对研究清史、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盛京满族家谱精编》问世@鲁渝生  相似文献   

10.
正"姓"的本义是"生",本来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氏"冠在男人的名前,表露着一个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职以及追谥,代表了男人的荣耀、功业和尊严。譬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其实,周公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相似文献   

11.
程砚秋(1904~1958)是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大师,程派的创始人,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並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工青衣。 他是满族人,生于北京,姓瓜尔佳氏,是荣禄的侄辈,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早年艺名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玉霜。1932年易名砚秋,改号御霜。他在艺术上艰苦探索,卓然成家。幼年家贫,6岁从荣蝶仙、荣春亮习武功和武生,后从陈桐云学花旦,继而又师从陈啸云学青衣。12岁登台正式演出,颇获赞誉。后得诗人罗瘿公的多方支持(二人结为忘年之交,切磋艺术,瘿公专门为程砚秋创作和改编剧本达十一部),先从九阵风(阎岚  相似文献   

12.
震钧(1857—1920),是清末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载亭、在亭),号涉江道人。辛亥革命后改姓名为唐晏,字元素。 据震钧自著的《天咫偶闻》记载,他祖上在天命二年(1617年)归后金(清),以“二等侍卫事太祖,太宗”开始,至他名下已传了十二世,且由武入文,世世簪缨。震钧出生故居——北京东城总捕胡同宅院,后来相继成为当时大学土恩承及李鸿章的宅笫。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名,分为氏、姓、苗字、名字四个部分,其中氏、姓、苗字分别表示一定意义的姓,名字即本人的名。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西起北九州,东至中部地方的许多分散的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  相似文献   

14.
忠心耿耿为党为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同志江南“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关向应同志逝世所题挽词,对关向应同志光辉的、战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关向应,原名关致祥,满族人,满姓瓜尔佳氏。1902年农历8月9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姓孔的吗?不是,孔子是“子”姓,不过,这个“子”字与“孔子“的子不同。前者是姓,后者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孟子、荀子、韩非子的“子”也是一样。既然“孔子”的子是对这位古圣人的尊称,又说他“子”姓,那么,为什么不称他为“子子”,却称他为“孔子”呢?这个“孔”又是什么呢?原来,孔子的“孔”是氏。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族号。以姓为标志的家族,其子孙繁衍后,一族  相似文献   

16.
满族画家关增铸,字晚钟,号三境寒舍主人,满族姓为瓜尔佳氏,北京市人,1946年生。增铸自幼学画。十六岁学治印。他多才多艺,对文学、书法、民俗等也广泛涉猎。在绘画上,也是个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他多年来在艺苑中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发表的代表画作有:《民族脊梁》、《龙门涧》、《长城怀古》、《秋实图》、《芭蕉图》、《磻溪怀古》等。并出版大型画册《关增铸画集》及印谱《关增铸篆刻艺术》。另外,还担任了其他一些大型书画集的主编、副主编。关增铸现为北京市文艺学会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美术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并受聘北京京华艺校美术系副教授、国家计量局书画协会顾问等。  相似文献   

17.
周代的"女子称姓"制度是为治先秦史者所熟知的一项制度,那么周代女子有哪些称姓的方式?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分单称姓、氏+姓、字+姓、名+姓、谥+姓五大类来谈这一问题。周代的已婚女子以其既是父方宗亲,又是夫方宗亲,因而可以同时称两方面的氏;但以其血缘关系归属于父方,因而只能称父方的姓。本文在第二部分将详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氏姓是古代日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它以氏区分贵族血统,以姓鉴别等级高下,维是持统治秩序。了解氏姓制度的原委,揭示日本历史乃至日本社会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氏姓制度的兴衰氏姓,在古代史书中一般同时使用,如“物部连”、“苏我臣”、“倭直”、“水取造”,物部、苏我、倭、水取为氏,连、臣、直、造为姓。氏是职业、世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关玉衡,名瑞玑,号玉衡,化名国尔家,郭尔佳。满族,祖先为长白山麓叶赫部落瓜尔加氏,正黄旗。1898年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古塔城。 张作霖称他为“福将”  相似文献   

20.
清代早期和晚期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太后,即孝庄和孝钦。孝庄(图一)为清太宗皇太极妃,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贵族家庭,父亲寨桑,受封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她生了清世祖福临,在顺治朝称太后,康熙朝称太皇太后。活了七十五岁(1612—1687年),清史上称她为“孝庄文皇后”。孝钦(图二)为清文宗奕詝(咸丰)妃,满族人,姓叶赫那拉氏,出身旗籍职官人家,父亲惠徵,做安徽道台。她生了清穆宗载淳,在同治朝称太后,宣统朝称太皇太后。活了七十四岁(1834—1908年),清史上称她为“孝钦显皇后”,在世时称“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最巧合的是,这两个太后的经历、资格和寿命都很相近,并且都曾在实际上掌握朝政几十年,直到老死,所不同者只是一个不公开一个公开而已。然而,两人的政治表现和生活作风却大相径庭。她们对近三百年中国的兴衰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和影响。今就可以征信的资料记录将她俩作一对比,并予以评议,当有助研讨清史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