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记载 :公元前 3 0 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进行军事改革。两年后进攻“心腹之患”中山国 ,夺取了、石邑、封龙、东垣等四个城邑。后来经过多次征战 ,伐西胡 ,灭中山 ,几年时间 ,赵国一跃成为北方大国 ,是战国“七雄”中当时能与强大秦国一争高下的惟一国家。赵国的崛起与强大 ,固然主要得益于“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但与首先占领中山四邑这个战略要地 ,控制交通枢纽 ,发挥区位优势也不无关系。战国中山四邑的地理位置在当代的什么地方 ,它们的历史是如何沿革的呢 ?据查 ,这四个城邑在现在河北省石家庄附近。 ,即高邑 :赵武…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大部分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众的福祉.但是,每次改革都非常艰难,甚至伴随铁腕手段与流血牺牲.但世界上的事情并不能因为目标美好,就可以不择手段.我们不妨看看两千年前的两个改革案例. 一个是战国中后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国的第八代君王,一共在位27年.他亲政初期,赵国是一个烂摊子,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就要被别国兼并.  相似文献   

3.
赵武灵王(前340~前295),名雍,战国时赵国第六代国君,公元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他执政以来,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大胆推行“胡服骑射”,远攻林胡,近灭中山,使赵国迅速成为战国后期的中原强国。为了集中精力谋划统一大业,他提前退位称“主父”,传位于次子何(惠王)。公元前298年,与何出巡沙丘宫(今河北广宗县大平台村)。原太子(长子)章发动政变,大臣李兑及公子成(奉阳君)率兵平叛。赵章败逃主父宫,李兑搜宫杀章,因惧怕主父降罪而继续围宫三月余,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逝年45岁。此即历史上的“沙丘宫变”。  相似文献   

4.
浅析赵国灭亡之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乾博 《丝绸之路》2009,(22):36-38
赵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源在于赵国特殊的自然生存环境及其社会生存环境所产生的烈性尚乱的社会风习。社会底层的私斗之风和政权高层间的作乱妄杀对赵国造成极大的内耗,赵武灵王的改革并没改掉此弊端,赵国被秦国所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5,(3)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第六代国君;魏孝文帝是北朝时期鲜卑族政权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们曾分别以富有传奇色彩的“胡服骑射”和“全面汉化”的改革而名垂青史。这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思想和业绩虽然各有千秋,但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便会发现他们推行的改革大业有着本质的共性特点,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本文着重谈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战国中山王所迁肤施的地望,学界尚有分歧。根据战国中晚期秦、赵、魏三国在今陕北地区疆域变迁情况并参照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可推定中山王所迁肤施就是秦汉时上郡的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南,赵国曾经占据这一地区约十五年。赵国能够在赵武灵王末期占领今陕北,与本国战略和秦国形势密切相关。赵武灵王死后赵国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东方,失去了西部大片领土。  相似文献   

7.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名雍,谥号武灵王,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95年,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执政2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时赵国都邯郸,其疆域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河北省南部和陕西省东北部,其东北面与东胡部落和燕国连接,东面、东南面与中山和齐国连接,南面与韩、魏两国交界,西面与秦国毗邻,西北面、北面与林胡、楼烦两部落及东胡相连接。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于战国中后期,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兼并战争此起彼伏。赵国由于地理上为列国所…  相似文献   

8.
<正> 战国后期,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在北击林胡、楼烦,辟地拓境之后,为了保障这一地区的安全,曾沿赵国北部的新边修筑长城。关于这条长城的具体走向,长期以来,一直不甚明了。爰为此文,以事考辨。 《史记·匈奴列传》说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以后,赵“置云中、雁门、代郡”。赵武灵王长城作为保卫赵国北部领土的屏障,必在云中、雁门与代郡的北界,由这三郡的北界地望可以推断赵武灵王长城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9.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时,赵国的疆土领地有今山西省大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带,四周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秦、韩、魏等国包围着,尤其是小国中山骚扰最甚,因此赵武灵王把中山国当作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是中国历史画卷中光彩夺目、激动人心的篇章。自公元前445年魏文侯改革起,经楚悼王吴起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齐威王邹忌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燕昭王乐毅改革,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变法之风席卷中国大地。这场改革,自上而下地完成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其兴起之普遍、历时之久长、根源之深厚、内容之丰富、成效之卓著、使命之重  相似文献   

11.
战国至汉代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对羊纹金饰片",其性质为金珰,即两晋十六国时期金珰的早期形态。金珰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时被引入,西汉时诸侯国开始自己生产,使用群体为诸侯王及其近臣,风格上极力模仿北方草原地区,东汉时开始脱离北方草原风格,纹饰开始本土化。早期金珰的使用以4件为一套,并与貂尾相配,与金珰伴出的圆形带銎金饰,即为固定貂尾所用的"竿",有的貂珰还在冠周配以金泡饰。金颜和蝉珰是金珰的两个种类,不可等同,其区分主要是纹饰和博山材质。  相似文献   

12.
正引子:一代雄主的"垂帘听政"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的一天,赵国君臣进行了一场朝会。主持这场朝会的,是赵惠文王赵何。但正襟危坐、接受群臣朝拜的赵何知道,此时身后,还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死死盯着自己,让他无时无刻都觉如芒在背。这目光,就来自战功卓著、威名赫赫的父亲——赵武灵王赵雍。坐在赵何身后的赵雍同样心情复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出土于山西临县窑头村的"王何立事"戈的铭文进行了研究,认为"王何立事"是古代一种纪年方法,王何并非此兵器的监造者,此戈的监造者为赵国某位地位较高的大臣,"王何立事"所记之年可能为赵武灵王去世之年.  相似文献   

14.
赵宗彪 《湖南文史》2014,(12):62-63
改革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大部分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众的福祉。但是,每次改革都非常艰难,甚至伴随铁腕手段与流血牺牲。但世界上的事情并不能因为目标美好,就可以不择手段。我们不妨看看两千年前的两个改革案例。一个是战国中后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国的第八代君王,一共在位27年。  相似文献   

15.
晁福林 《史学集刊》2023,(2):141-144
先秦时期文献记载骑马射箭之事始于《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间居”条所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1)此后逐渐普及。其前尚未见到骑马射箭的记载。有关赛马之事的记载,最早者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教田忌赛马“逐射千金”之事。^(2)汉时称赛马为“驰逐”,晚至清代,“赛马”之辞方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掌辖赵国半壁江山.它是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距今至少已有2200年.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 城市的面目可谓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同地铁窗外一闪而过的广告牌.而看到开阳堡,它静静地呆在那里,尤其使人感受到它的孤独空寂.第一次了解到开阳堡,还是在2007年.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一幅开阳堡的照片,高大厚实的黄土,围作一座完整的城堡,雄伟壮丽,孤傲地伫立在那里.这座不知历经多少沧桑保留下来的城堡,一定有着道不尽的故事.从此,我对开阳堡一直心存好奇,想着某天,一定要去探访一番.  相似文献   

17.
李云 《收藏家》2013,(1):64-68
中山国是我国战国时期燕、赵、齐、楚、魏、韩、秦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郜连接齐国的领土,被赵武灵王称作“腹地”之地。它虽然只是面积“方五百里”的“千乘”之国,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在2013年6月1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来的。本文结合现实及实际,对当代文学中如何反映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治理官僚主义,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谷丽伟 《沧桑》2012,(2):82-84
"断章取义"是春秋时期引诗、赋诗的社会风气,最初并不含有贬义。孟子并不反对"断章取义",他对诗义的理解也符合"以意逆志"之旨。"断章取义"是用诗的方法",以意逆志"是解诗的方法,两者在孟子的诗学修养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11,(6):94
各行各业,大多有自己行业的祖师爷。造假行业的祖师爷最早见录于《韩非子》一书,文曰:"赵主父令工施构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尝游于此’。"意即赵武灵王搭架子在巨石上刻上大脚印,并留言:赵武灵王到此一游。明显是糊弄人,他的脚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