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威王名田因齐,是战国中期齐国的一位为政资明、勇于革新的国君,他在位或间(公元前356年一前319年),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使齐国逐步强盛起来,被称为中兴之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非常重视开展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和选用优秀的军事人才,对齐国军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卓格的贡献。一齐威王大力提倡弘扬齐国传统兵学(-)齐威王弘扬传统兵学的重要意义齐威王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首先体现在他大力提倡并积极组织人力对齐国传统军事著作的整理与研究上,根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可知,在威王即位后齐国开始进行的兵书整理、…  相似文献   

2.
仁政学说是孟子主要的政治主张,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前提,具体表现在孟子的"王道"主张,其中心是"以民为本"。孟子民本思想的根基是性善论,表层是仁政论,孟子在大力提倡在施仁政的同时,重民心向背,强调统治者要有善的动机,要重民意、施仁政。  相似文献   

3.
一、性善与性恶论孟子的政治学说是仁政,它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良本性,不过有的人把这种本性丢掉了,有的人却保存下来,“庶人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以下凡引《孟子》均只注篇名)。按照他的说法,每一个国君都是...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实践哲学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修 《史学月刊》2007,1(8):17-21
孟子的实践哲学是一个完整而精致的体系。在确立人为实践主体的前提下,设定了以仁政王天下的宏伟实践目标,规划了以道德实践为核心的内容,通过"求放心"、"思"、养心、养气等主体的思维实践,张扬善端,实现仁政王天下的实践目的。孟子在他的实践哲学构建的过程中,凝练出高扬主体价值、主体与客体高度统一、人性与实践有机结合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亚圣孟子在战国时代以善辩闻名。他在与人言谈交锋中抨击诸侯征战的无道,阐发自己的"仁政"思想,教人以生活的智慧。在《滕文公》上下两篇中详细记录了孟子"好辩"的原因、方法和"辩"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6.
陶佳 《沧桑》2013,(3):24-26
孟子"仁政"有其独特的内在理路。主要表现在:以心性假设为基础,寻找"仁政"最本根的来源;以"民为邦本"为原则,设计一套"以民为本"的具体施政措施,全方位的"为民着想";肯定主体的人在"仁政"中的能动作用,形成一条隐形的施政主线;以"天下大同"为"仁政"的理想追求,构设了人类世界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战国智谋二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战国时,有一次秦军借道韩、魏以攻齐国。齐威王派将军匡章率兵迎战,两军交错扎营。开战之前,双方使者来来往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徽章,混杂到秦军中待机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齐威王派往前线的人探不明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齐威...  相似文献   

8.
导读     
<正>作为从农家走出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一向重视、依靠农民,也最关心农民的疾苦。在农民性命攸关的粮食问题上,他更是力图避免重蹈苏联覆辙。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一再批示"减"、"免"农民负担,甚至多次直接干预中央粮食征购计划。但最终,他却支持粮食统购统销,使减轻农民税赋化为泡影。是什么原因促成毛泽东的态度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大仁政"使得他将照顾农民看作"小仁政"而最终舍弃?请看著名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战国时期有相当影响的思想家。《孟子》是一部孟子的言论集。它虽然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往往捃摭《春秋》之文”据以论证他的思想,从而反映出孟子的历史观点。“先王”史观是孟子历史观点的历史根据。孟子对先王特别是尧舜备极赞颂。他认为历史上的治乱兴衰,是由于君主能否施行“先王之道”,从历史上的表面现象看,又有治乱交替的情况;这样,他在历史发展变化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往复循环的观点。他从“先王之道”导引出来的理想的“仁政”思想中,在决定历史发展的力量问题上,夸大了“先王”和“贤明”君主的作用,但也有强调人民力量的一面;他把用人事解释不了的问题,都归之于“天命”,因此又有“天人相应”观。本文拟从“先王”史观,历史循环论,“天人相应”观三个方面,试对孟子的历史观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社会稳定观吴昕春综观孟子言论,虽未言及“社会稳定”的概念,然在字里行间却蕴涵着息战非攻、施行仁政以保持社会稳定的企盼与筹谋。一、“非攻慎伐”的思想,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在孟子的社会政治观中,“非攻慎伐”的思想较为显见。“非攻”主张,在孟子以前的...  相似文献   

11.
孟子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性善论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它既是"仁政"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重视道德教化这一传统的思想渊源,更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今天借鉴和反思孟子性善论及其影响,重塑国人的思想意识,对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进步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面同桌     
正人,都是只有一张脸的,但是我的这位同桌却有着"两张脸"。嘻嘻!这当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啦,条件是——上课前和上课后。我想你一定要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在课前和课后?打住,打住。别问了,快来与我一起认识认识我旁边的这位"高人"吧!NO.1,第一面:下课面。我的同桌是朱宁晨,他可是我们班级里的"男子倒数三大天王"其中之一。不过,他下课玩起来那可叫一个"疯"啊。这可不,现在他又和他的好兄弟朱翔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进步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我国最早有民主倾向的思想家,然而在十年动乱中。在左的思潮的支配下,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成为批判诋毁的对象。而孟子的仁政学说尤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诬为“复辟倒退的一面黑旗”。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估价孟子的仁政学说,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时代精神与历史研究"这一主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什么是时代精神?二、为什么说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和认识不可能脱离时代精神的制约?三、既然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和认识不可能脱离时代精神的制约,他还能不能认识历史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沧桑》2008,(3):147-148
孔子讲求适度,偏重于理论上。孟子重视行权,多体现在实践中。战国社会形态变化加剧,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权变成为解决仁、礼冲突,两难情境的重要途径。孟子通过行权对统治阶级进谏"仁政"思想,对庶人普及"仁义礼"教育,力图维护宗法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鄢烈山 《世界》2006,(10):69-70
“寡人有疾”是个并不生僻的成语,典出《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第三章和第五章。孟子去游说齐宣王行“王政”(王道和仁政)。齐宣王首先询问了外交之道。孟子回答:唯仁者能以大事小,唯智者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  相似文献   

17.
正培根说,愤怒能使傻瓜变得机智,也能使聪明人变成一个傻瓜。有时候,这句话会让我想起"身份",它不就是爆发火气的根源吗?问世间"怒"为何物,直教人变颜变色。你愤怒什么?别人有的是理由跟你愤怒瞪眼,但那些没愤怒的人,就因为他没有你那样的身份。一旦有了居高临下的身份,他也就会时不时整出点儿歪气来。所以,愤怒是用自己高贵的身份当作枪膛制作的一种武器,可惜我们的手无法支配它,它却可以支配我们的手。  相似文献   

18.
岑燮钧 《文史月刊》2010,(12):26-29
<正>一、晏子与孔子的"过节"晏子与孔子是有点过节的。本来,孔子在齐国做访问学者时,与齐景公有多次交往,并且给景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景公打算把泥谿田封给孔子。可是,晏子却劝阻了景公,说儒者是一群说得天花乱坠却不懂实务的人,那一套周朝的礼乐制度早已过时,不适合齐国,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娄敬能一言定都,关健还是刘邦能从善如流,读者以为然否?娄敬,西汉初年齐国卢(今长清)人,生卒不详。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娄敬作为齐国的一名戍卒被发往陇西(今甘肃一带)戍边。途经洛阳时,他听说住在洛阳的刘邦打算  相似文献   

20.
范美忠是一个声言誓死捍卫自由主义立场的人,一个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才子,一个有浓厚精英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心怀启蒙国民信念的中学教师。他还是个球迷。他说,"大学四年我只做了两件事情:看书和踢足球,连西乙联赛的替补球员都能背出来。"网上流传,他的爱情宣言里有一条:找个看球时不打扰他的女孩。他每周都要带着自己的学生踢两次球。但在"5?12大地震"中,他却抛下了自己的学生,独自一人跑到足球场上。更让人意外的是,事后他洋洋洒洒地为自己辩护,说"即使我的母亲我也不会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