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引起了我国的全民抗战.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抗日统帅部.以军事委员会为统帅大本营,内设八大部,其中国民党中央党部改为第六部,以陈立夫为部长.省一级党部撤销,各行政区设第六部指导专员办公处,指导各县的党务.主要任务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全面抗日战争,以应战时需要.当时湖北省就是这样安排的.我经人介绍随第六部湖北省第六区指导专员黄宝实到宜昌任该处秘书.当时第六区的行政督察专员是李石樵,宜昌警备司令是蔡继伦.党、政、军三巨头,各行其事,互不合作.三位从来就没有在一起开过会,共同商讨宜昌地区的军政大事.每逢三巨头会议,黄宝实总要我代表他出席,李石樵、蔡继伦也常常不到会.我同蔡继伦直接打交道较多,蔡的一些处长同我有私交,因此知道蔡的许多内情.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见到张子善,是在冀中十专署召开的教师座谈会上。由于刚解放,大部分是新区,国民党长期的反动宣传,在教师当中存在着各种糊涂观念及对共产党的模糊认识。张子善当时是十地委书记,针对这种情况作了讲话,宣传党的教育和知识分子政策。谈的很深入,很贴切,对一些思想情况摸得很透。那时张子善衣着很朴素,披着旧军大衣,光着头,穿一双大头棉鞋,一边在台上来回走着,一边讲,没有稿,讲的很自然、舒畅。休息间隙,他还和大家亲切交谈。他吸的烟很一般,有时还用纸卷两根。影响很好。不久,我调到十专署做文书工作。张子善一见面就…  相似文献   

3.
杨飞  刘静 《文史天地》2012,(1):25-30
1941年10月22日,国民党王牌部队74军58师少将师长廖龄奇被蒋介石以“临阵脱逃”罪名枪决。消息传来,举国震动,74军58师所属四个团团长更是集体辞职以示抗议。蒋介石后来也有些后悔,指示将廖龄奇按抗日阵亡将官给予抚恤,其遗体厚葬于国民党最大的“烈士陵园”——南岳忠烈祠;为其家属颁发“荣哀状”证书。那么,这一黄埔名将到底是因何原因被处死呢?本文就将为读者揭开这一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之真相。  相似文献   

4.
明初的解缙,才思敏捷,政治见解卓越,但一生仕途坎坷,最后因触怒皇帝,无罪被杀。从他的不幸遭遇,我们可以窥见明初专制主义统治的黑暗和对人才的摧残。解缙(1369-l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六七岁便显露才华,人们称为神童。据民间传说,他家里很穷,有人故意奚落他,问他父母是干什么的。他应声答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其实他父亲是一位挑水卖苦力的,因起早贪晚,清晨的太阳、晚间的月亮映照在他父亲挑的桶里,叫做“肩挑日月”;母亲织布,手转织轮,被说成为“手转乾坤”。关于这类脍灸人口的传说,几百年来在…  相似文献   

5.
正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年)是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被公认为"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在国际诗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阿赫玛托娃一生命途多舛,创作上步履艰难,其不幸的遭际读来令人悲悯。一阿赫玛托娃原姓戈连科(Γоренко),1889年6月23日出生于黑海沿岸敖德萨近郊的"大喷泉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南京城,自武定桥到东关头,从秦淮河两岸到夫子庙旁,妓院毗邻、妓女成群,当时在以夫子庙为中心的这块弹丸之地,竟云集了上百家妓院。尤以钓鱼巷、东关头、大小石坝街一带最为集中。 1949年 4月 23日,南京解放。为维护社会治安、整顿社会风气,人民政府制定了对娼妓“加强管理、缩小影响、逐步根除”的规划。从1950年1月开始,有关部门对全市娼妓逐一进行登记,查封妓院,对大批妓女进行收容改造,对于那些罪大恶极又不思悔改的妓院、鸨头从严惩处。在南京第一次被处决的是被称为“歌妓四大家”之首的王文波、王周氏…  相似文献   

7.
李春华 《纵横》2008,(9):26-29
1938年8月中旬,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会战正酣,在国民革命军武汉卫戍总司令部的礼堂内,针对长江防线上马当要塞失守责任的军法会审正在秘密地进行,会审的对象是担任马当、湖口要塞指挥部司令的陆军第十六军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史》2012,(1):43-43
在13世纪的英格兰,死刑适用于除报复伤害和轻微盗窃之外的所有重罪,其中许多犯罪都具有宗教性质。在中世纪的欧洲,被判处死刑的人一般会被剥皮、钉在尖桩上、喂昆虫或野兽、沉水、石击、勒死、钉十字架、肢解、水煮、焚烧、饿死和当做炮灰。  相似文献   

9.
胡风案件牵连人之多、涉及范围之大、案由之荒谬、影响之深远,在共和国历史上是仅见的。诗人阿垅因为与胡风的两次通信而蒙冤入狱,备受折磨。无可奈何之际,他将与胡风通信的经过、自己的历史,以遗书的形式向世人表白。含冤而死后,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连骨灰也无法保存。诗人死后13年,冤案始得昭雪。读罢全文,令人长叹掩涕,惟愿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0.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妇孺皆知,其作者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772—846),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6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李绅在无锡长大,启蒙,读书,赴京科考,再次返回无锡闭门读书,数年后进入宦途,留下许多有关无锡的诗篇。他是无锡首位进士、当仁不让的历史名人,论身家,他与陆贽、范仲淹、李纲等地位相似,然而由于在唐代牛李党争中被政治对手抹黑,以致长期以来以讹传讹,被描成了一个有“污点”的高官,在江苏无锡惠山祠堂群中,尽管宰相祠也有十多座,但是唯独不见李绅的祠堂。  相似文献   

11.
正"你最讨厌什么季节?"当别人问你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夏天。"因为夏天炎热,让人大汗淋漓,可是作为夏天的"我"却感到很委屈,很无辜,作为万物主宰的人类,可反省过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如今的夏天越来越热?在太阳下收割庄稼的农民,挥汗如雨,请不要抱怨天气的炎热,如果没有"我",麦苗怎会成熟饱满?瓜果蔬菜怎会香甜?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建筑工人,汗湿衣襟,请不要抱怨天气的炎热,如果没有"我",涂料、水泥不会很快凝固,工期不会按时竣工。但人类也要好好想想,不要为了城市的  相似文献   

12.
李洁 《炎黄春秋》2012,(7):26-31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报纸和杂志多次刊登所谓高岗里通外国的报道注1。归纳这些报道的观点,无非有三:一,说高岗曾向柯瓦廖夫注2提供情报,柯瓦廖夫把高岗提供的情报报告了斯大林,而斯大林出卖了高岗,把这些情报转交给了毛泽东;二,说高岗1949年夏天和刘少奇、王稼祥访苏时,在会谈时曾向斯大林建议,把我国东北变成苏联的第17个加盟共和国;三,说1949年冬天在莫斯科有一段对话。说斯大林讲,"‘毛泽东同志,你的一些同事,对我们在满洲的合作,非常高兴。’接着,他赞扬了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  相似文献   

13.
群众泄 愤怒杀张辉瓒 张辉瓒,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885年,早年毕业于北洋保定军校,后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21年任湘军第四混成旅旅长,与毛泽东一同参加了驱逐张敬尧的驱张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4师师长。1929年冬任国民政府陆军第18师中将师长,驻兵长沙。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了12万重兵,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第一次大规模地围攻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30日,毛泽东与朱德指挥红军经过几日激战,全歼张辉瓒第18师师部和两个旅近1万人,活捉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子弹100万发,电台一部。  相似文献   

14.
位于浙江温岭县长屿镇河头梁丁岙自然村的一组古墓葬,被专家们确认为南宋诗人戴复古之墓。温岭县人民政府因此决定将此墓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规定在墓四周五十米范围内不得建造与文物无关的永久性设施。  相似文献   

15.
1991年,俄国学者贡恰洛夫(又泽为冈察洛夫)对当年苏共中央驻中共代表柯瓦廖夫的访谈录发表后,受到我国学界关注;2004年,柯瓦廖夫1949年写给斯大林的报告原文公布后,又引起反响。今年第7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李洁的文章认为,柯瓦廖大的报告和访谈录“完全是凭空杜撰”,“均属无稽之淡”。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柯氏的报告和访谈录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应随便否定。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供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16.
邓恩铭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的一位在校就读的中学生,他出生在贵州荔波一个水族人家庭,也是13名代表中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1927年3月,邓恩铭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并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会后邓恩铭又应邀到毛泽东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办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向广大学员介绍山东的工人和农民运动情况。随后,邓恩铭回到山东并接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郭小芳 《丝绸之路》2009,(14):85-87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尔蒙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作家,传统上被列为老一辈象征主义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有一种特殊的音乐性,他是个泛神论者,接受“瞬间的哲学”支配,美与幻想是诗人创作中的基本诗韵,其诗作充满了雄浑阳刚之美,成熟期的诗歌主题是永恒的太阳。  相似文献   

18.
临时政府决定将皇族成员送往英国,但遭到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反对,结果他们被送到叶卡捷琳堡(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当白俄的军队开始进攻时,地方政府接到命令,不能让沙皇和其他皇族成员落入白俄军队手中。  相似文献   

19.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他的文章、著作和电视节目中,谈到蒋氏父子当年在台打击的“台独”分子时,说真正被枪毙的只有1人。  相似文献   

20.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他的文章、著作和电视节目中,谈到蒋氏父子当年在台打击的“台独”分子时,说真正被枪毙的只有1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