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有为以戊戌变法领袖,流亡回国,参预“丁巳复辟”。当日所谓“宗社党”者,分居青岛、旅顺两地,奉恭王溥伟、肃王善耆为帜志,二王皆亲贵中首抗逊位者也。袁氏手握钧衡,阴瞰帝位,虽阳与革党周旋,而实非同梦。地方割据者流,又皆其旧部,几同“百足之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执政后,就积极从事复辟帝制活动。他一面加强其专制统治,对资产阶级革命派施以残酷镇压,一面采取种种手段来欺骗和愚弄民众,拉拢民族资产阶级右翼集团,缓和阶级矛盾,为其称帝扫除障碍。袁氏地方自治的炮制就是其手段之一。因此,全面剖析袁氏地方自治的发生原因、演变、主要内容及特点,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袁世凯称帝的反动性。  相似文献   

3.
以父为质袁世凯想称帝,挟武力、施权术、密探遍地、网罗四布的情况下,暗杀了宋教仁,造成一时的全国恐怖的黑暗统治局面。“山西王”阎锡山为了博得袁氏对他的信任不疑,他着实地下了一番苦心:一方面疏远同盟会;一方面派员到北京贿赂袁氏左右。按当年袁氏把各省都督都排了队,凡属同盟会者大都撤了职,只留下云南的唐继尧和山西的阎锡山。阎氏在他的《早年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袁氏帝制运动期间,全国起义省份除山西之外皆己消灭……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无益,徒足招损,……四年(1915)九月,奉天上将军段芝贵领衔致袁请速正帝位的…  相似文献   

4.
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夕,奉派入川的陈宦,秉承袁氏的意旨,在全省开展“剿匪清乡”活动,冯玉洋参与了这一活动。护国战争爆发后,护国军在川南与北洋军展开激战,冯玉洋率第16混成旅乘护国军主力撤离叙府之机,经反复争夺,攻占叙府,受到袁世凯嘉奖。但对袁氏帝制自为,冯玉洋一开始就表示反对,进占叙府后便不愿与护国军再战,并与护国军停战讲和,力劝陈宦反袁独立,1916年6月,袁氏忧病而死,入川的北洋军纷纷后撤,段祺瑞欲冯旅仍驻川境,以便控制西南,冯玉洋置之不理,擅自由川北撤至汉中,后进驻廓坊,段氏不满冯玉洋在时之所作所为,免其旅长职,改任有名无实的正定府第6路巡防营统领。1917年张勋复辟发生后,段氏始恢复其旅长职。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袁世凯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袁世凯先为清朝重臣,后为民国总统,叱咤风云,举世瞩目。袁氏不是孤立的“个人”,而袁氏与民初社会之间又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对袁氏的研究也历来为人注目,纵观近百年来的袁氏研究,有成就、更有不足。本人拟就所掌握到的材料对此稍作探讨,以向同行请教。一对过去的总结中国大陆、港台以及国外对袁氏的研究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贡献。1.中国大陆的袁氏研究中国大陆是袁氏研究的重心,袁氏研究  相似文献   

6.
沈弘 《中华遗产》2006,(1):144-144
天坛作为祭天之所,最后的使用者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914年冬至,他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尽管复辟帝制遭到了可耻失败,但在此之前,袁世凯希望通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唤起国人的拥戴。当时许多国外记者对这次祭祀进行了拍摄报导,也为后来的世界遗产——天坛记录了最后一次典礼。  相似文献   

7.
民初“中央学会”的筹设与夭折严昌洪,杨华山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尽管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果实,但在窃得国权之初,袁氏尚不敢即刻帝制自为,而不得不稍顺民心和潮流,改革政治,制定法规,发展经济,促进学术,以骗取国人的支持。因此,...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是贵州护国起义七十周年。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首举义旗,宣布独立,开始了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独立通电中,当时贵州的军政首脑刘显世及戴戡、任可澄参与联名,因此又称滇、黔起义。七十年来,史学界对贵州护国起义的论述,大都寥寥数语,对它的历史地位缺少中肯的评价。本文拟对贵州护国起义的原因与作用加以探讨。一、刘显世对帝制的态度刘显世对袁氏复辟帝制的态度是从拥袁到反袁,这个变化过程,是与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九一三年十月,唐继尧率滇军回滇任职,刘显世以陆军少将衔任贵州护军使,戴戡任  相似文献   

9.
我所知道的袁世凯及其称帝前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吾 《文史精华》2001,(10):51-57
清帝逊位,袁世凯代孙中山当上总统,本可以终其身。而袁要僭自称帝,造成袁氏家无下。结果国人指骂,众叛亲离,蔡锷首举护国义旗,声讨袁氏,各方群起响应。洪宪帝制,仅83天寿命告终。时笔者在农商部任参事职,兹将清末民初耳闻目睹关于袁世凯的事迹,经过回忆,贡为史料。 袁世凯的班底及在京朝的布置 袁世凯督练小站新军,虽只7000多人,但第一步扩成北洋六镇,上中下三级军官,除少数留学生外,其余全是小站出身,即以后成立二十几个师,除奉天二十七、二十八两师特殊以外,亦多以小站出身为基础,袁氏有此北洋军的资本,军权在…  相似文献   

10.
晚年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有印一方,为吴昌硕所篆,朱文小字,常常把玩不已,其文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几概括自己一生经历。海外倦游归来,中国政治舞台上又有了他“保皇复辟”的身影。1917年康有为与张勋共同“丁丑复辟”成功,一时间南北将帅、朝野名流,几皆唯康南海马首是瞻。当时他在上海常驻“辛家花园”,颇类似于总理内阁之所在,天下之人率奔集于此,受其指挥。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复辟帝制蓄谋已久。早在1913年10月10日就任大总统之后,就开始了复辟帝制活动。1914年恢复“祭天把扎”,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杨度、孙流药、刘师培等六人组织了“筹安会”,公开策划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声讨。蔡愕在北京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极为活跃,引起了袁世凯的注目,对蔡严密侦察,派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到蔡愕离处搜查。蔡愕为了逃避袁世凯的耳目,防备袁下毒手,干是伪装游手好闲,不问政治,每天出入于八大胡同妓院,与妓女小凤仙颇为亲热,名传遗迹。袁世凯以为蔡愕是一个醉生梦死、…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正是祖国备受列强侵凌宰割的忧患时代,曾亲历辛亥革命、袁氏帝制、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军北伐、蒋氏专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至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阶段。今年九十,一生经历不啻一部中国现代历史,也是革命党人、共产党人和仁人义士力图奋发求强,由贫弱而富强的历史。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为了实现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而向前迈进。我国正由温饱而小康走向至郅以至大同。我生于忧患,终于安乐,倍感欣慰,今就经历笔之于书,以为世鉴。年老多忘,且难免错误,幸读者正之。  相似文献   

13.
清朝癸卯(1903年)以后革命之说大兴,不数年而促成辛亥武昌起义。从此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虽有袁氏窃国、张勋复辟,莫能动其始基。然无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彻底胜利及社会主义革命之康续进行,又何由见辛亥革命之具有绩效也能!(朱峙三: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载《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第126页)武昌起义前的舆论准备与报人动向1900年,寿昌县(后改武昌、鄂城即今日湖北省鄂州市)有人订阅《申报》、《新闻报》,这使当时关心时事的读书人能较及时地了解到中国的部分动态。由此产生的兴趣使有人于是年8月17号(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收集到张…  相似文献   

14.
于民 《安徽史学》2006,(2):108-115
复辟时期是英国财政与税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代.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复辟时期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深入探究.总体性、贯通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都成果斐然.研究主要集中在复辟王权财政状况、财政收入的税收和非税收构成、财政管理、复辟时期财政税收的性质和地位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复辟时期的财政税收展开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对联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因其贴近生活,取材丰富,历来为百姓所喜闻乐见.民国时期的对联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显得格外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不仅让人读了会心而笑,更在笑过之后临联反思,回味不已.下面将选取其中的妙笔生花者与读者共赏.曾为朝臣、又当总统、再称皇帝——袁世凯这位“乱世英雄”的曲折经历显然是时人撰写对联的绝佳题材.“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顶天立地,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紫泥.”精要地总结了袁自飞黄腾达到身败名裂的一段政治生涯,且叙且议中将这个高级政客翻云覆雨、贪得无厌的丑恶本性暴露无遗.袁世凯登基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以概之就是“洪水槽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此联联首冠有“洪宪”二字,一针见血地向世人揭示了这场闹剧的实质.当时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上句是“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国”.“園”字出“袁”入“或”即为“(?)”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失败病殁,有人灵机一动摹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句:“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余字代替首字在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及改革民国以前的传统节日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民国时期,历届政府对传统节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正式宣布民国采用阳历纪年,但该措施遭到袁世凯的反对。1914年1月,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建议改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四节之时,国民得休息,公务人员放假一天。袁氏批准了该建议。以阴历定节日,反映了当时坚持传统纪年的思想相当顽固,也和袁氏1915年12月13日定年号为“洪宪”,并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正> 胶东半岛的海阳、莱阳、宁海(今牟平县)等州县皆有不少族谱记其氏族系明初迁自云南或小云南者,此所谓“云南”不可能是今日的云南省,因明初云南属大理酋长梁王段氏管辖,明朝政令不及。因此,有人认为云南为豫南或汝南之讹;有人认为小云南在今安徽境;有人认为云南在山西地;意见纷纭,  相似文献   

18.
为金痴狂     
耿朔  荷风  王宁 《中华遗产》2010,(8):36-57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人对黄金的热爱,却不单单是一个“利”字能解释清楚。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它们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中国社会风尚的变迁,和国人对黄金用途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提起张勋,人们都会想到他独具特色的辫子军,想起这位“辫帅”于1917年7月在京城上演的仅12天的复辟闹剧。但复辟失败后的张勋最终结局如何呢?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一、逃入荷兰使馆张勋(1854—1923),原名和,字少轩、绍轩,江西奉新人。1917年6月,张勋率5000辫子军人京,于7月1日拥立清废帝博仪复辟,自封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张勋复辟激起了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段棋瑞趁机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举兵讨张。7月6日段发布通缉令要“前敌各军严拿务获,尽法惩治,以早法纪而快人心”。12日,“讨逆军”分三路攻入北…  相似文献   

20.
晚年的张勋     
1917年7月12日,张勋发动的丁巳复辟丑剧失败后,在两个荷兰人陪同下逃到荷兰使馆避难.张勋的复辟行动曾得到包括段祺瑞、冯国璋在内的北洋军阀的积极支持.可是一旦张勋拥溥仪复辟,陷入“普天同愤”的火海中时,这些军阀一看风头不对,立即摇身一变转入到讨伐张勋的行列中.那个与张勋称兄道弟积极支持复辟的冯国璋,7月3日就以副总统的身份通电讨伐张勋“叛国”,还在万人大会上表示要与民国共存亡,并在南京乘机登上大总统的宝座.段祺瑞与张勋共同策划了解散国会,推翻总统的复辟计划,这时也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表示要为“再造民国”而讨伐张勋,并自行恢复总理职务,成为这次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最大投机者和最大受益者.对于冯、段等军阀首鼠两端,翻脸不认人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