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踏歌》是中国古典舞学者孙颖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舞台作品——一举夺得了全国首届"荷花奖"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金奖。"古典"的创新和流行,作为舞界跨越世纪门槛之际的文化景观,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创校初期与美国关系匪浅。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学季独具特色的"拖尸"活动,就是源自美国的一项学生活动。所谓"拖尸",是一个英译名,英文为Toss(比赛或游戏中的投掷),具体发源于何处,已经无从考据。但在季羡林、姚依林、胡乔木等人回忆30年代清华学生生活的文章中,经常能看见这个词。这项特别游戏的目的是要求低年级学生敬重高年级学生,而高年级学生则负责  相似文献   

3.
邵骏鹏 《黑龙江史志》2014,(3):196-197,203
欧洲无政府主义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重要来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其追求"绝对自由"和以"暴力达到目的"两大特点被中国无政府主义基本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几起几落,于20世纪40年代破产。但是,这种思潮没有绝迹,尤其是以"绝对自由"、"暴力抵抗"为旗号蛊惑人心,实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所以必须对其"自由"和"暴力"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史学史萌芽于人们对史学著作加以评论的想法。随着19世纪以来现代学科体系的形成,学者们对历史撰述传统及其丰富遗产的整理与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之后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史学史研究迅猛发展,流派各异,著作繁多,体载多样,历经初始阶段、学科史学史阶段,终至现今的全球史学史阶段。中国史学史在"西学东渐"中于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近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内容愈加精细,观点不断深入,著作层出不穷,相关丛书、期刊也颇有建树,总体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5.
山西票号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兴起,在19世纪中后期繁荣发展,20世纪初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与清政府一损俱损的关系,无法与现代银行进行竞争和动荡的社会形势是票号衰落的外因,其自身经营制度的弊端和缺乏与时俱进的眼光是其衰落的内因。  相似文献   

6.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2,(2):159-163
李三孤堆青铜器是战国晚期重要铜器群,具有楚国王室背景,系19世纪30年代安徽寿县朱家集村李三孤堆出土。李三孤堆一带是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之后楚国"东保于陈"的政治中心范围,今天在淮河寿县、长丰一带还多存有战国晚期遗存。早在20世纪20年代,本地农民在这一带经常发现青  相似文献   

7.
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亏伯雨,晚年号可园老人。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间的50余年中,他集教育学家、学家、经学家、史志学家于一身,为南京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作霖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后任崇经塾教习、奎光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七  相似文献   

8.
俄国满语语言文献,即18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200年间俄国东正教使团成员和学者为服务于满语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而编写的辞典、读本和语法书等文献,此前并未被列入海外满文文献的研究范畴内。俄国满语语言文献最初见于18世纪,以服务东正教使团成员德曼与学习活动为目的,主要为手稿。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喀山大学、彼得堡大学和海参崴东方学院相继开设满语课程,并为此出版了近十部辞典、读本和语法书。俄国满语语言文献多取材于中国清代的满文文献,体现了俄国学者以欧洲语言观念建构满语语法体系的过程,并极大地促进了俄国满语教学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昔日哈尔滨     
19世纪末,本地人管这地方叫"哈拉滨".直到20世纪30年代,农村人还叫这里"哈拉滨".俄国人叫"哈拉滨乜",日本人叫"哈路滨".  相似文献   

10.
高句骊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高句骊政权存在705年。该文认为中国学者的高句骊研究肇始于好太王碑的发现,经历19世纪80年代至1949年的研究初始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冷落期、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研究勃发期。该文简要地评析了上述3个时期的研究方向、特点及研究成果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古代、中世纪犹太妇女地位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外学界对犹太历史的研究自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但"犹太历史教材中很少提及妇女"①,人们也听不到犹太妇女的声音,很少了解历史上犹太妇女对自身的生活体验及其所思所想的描述.在20世纪40年代,虽然曾经出现过有关犹太妇女研究的专著②,但在学界就此问题的探讨并没有由此而大规模地展开,犹太妇女在犹太历史研究中处于"整体缺失"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打破.  相似文献   

12.
苏冠林 《黑龙江史志》2013,(23):312-313
徐州市红十字会在筹备阶段即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可见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深受重视。"三定一包"是徐州市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中的一种,它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得到发展。本文通过探求徐州市红十字青少年"三定一包"活动的兴起、发展情况,并辅以鼓楼区红十字会的"三定一包"活动事例,从而得出其社会功能,期望能以点带面折射徐州市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的概况,推动徐州市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的有序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浒 《清史研究》2015,(2):83-96
"义赈"一词最晚在16世纪已经产生。在其后数百年中,该词的流布情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实践内容,都出现了重大变化。起初,该词主要被作为捐赈活动的一个褒称,使用频率十分有限。到19世纪前半期,该词开始被用来指称一种特定的地方性赈灾活动,其名声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从19世纪70年代起,该词又成为新兴民间赈灾活动的专名,并风行于海内外。这种名称不变而实践内容发生剧烈转换的状况,体现的正是一种既传承又超越的新陈代谢进程。而结合社会史和文化史来充分理解这一进程,也可以为考察中国民间赈灾事业的演变提供一条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肃慎、挹娄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相关研究无论是从名称、居地、文化、二者关系等各个方面,还是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等不同的角度来看,都相当深入而且广泛。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的肃慎、挹娄研究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可视为肃慎、挹娄研究的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40年快速工业化发展的美国面临一系列危机,包括种族和族裔矛盾的激化、劳资冲突加剧、"非美"思想的大量涌入以及传统公民美德的沦丧等;与此同时,"美国主义"的思想内涵在危机背景下也发生了扩充与转化。1919年成立的美国军团利用强大的组织资源、庞大的成员人数、退伍军人的政治身份,以及广泛的政商界关系,通过举办和参与一系列公民活动,大肆推崇以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为核心的"百分之百美国主义",并力图使这一思想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为全体美国人所接受,以应对整个社会面临的精神危机。美国军团在20世纪20年代发起和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打击"非美"活动和思想、推动改造新移民的"美国化"运动,以及监管年轻一代美国公民的道德教育等,不仅整合和改造了旧的"美国主义"思想,也帮助建构了此后贯穿20世纪并延续至今的保守性美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一、"昙石山文化"之界定及其文化内涵 "昙石山文化"因20世纪50年代最早发现于闽江下游流域的昙石山遗址而得名.昙石山遗址是闽江下游流域的一处贝丘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进行第一次发掘以来,至今已经进行过八次发掘,总揭露面积约达1800平方米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改革贯穿于整个20世纪,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阶段改革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效率政府”是这一时期行政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第二阶段改革实施于20世纪中期,“忠诚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的特点;20世纪70、80年代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强调官员的职业道德,改革特点为追求“道德政府”;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管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时期,“重塑政府”成为行政改革追求的主要目标,从而在实践上把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推向了高峰。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精简机构、节约开支和提高效率,始终是20世纪美国联邦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防止职业官僚垄断政府权力和整治官僚主义作风,也始终是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如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包"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命运一样,广西宜州合寨村"一选"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格局.两者均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两者都被誉为20世纪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9.
历史尽管有着古老起源,可作为一门有组织的学科则起始于近代。而社会史正式成为历史学的分支,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下半叶布克哈特发起的"文化史运动"开始。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中,社会史迅速发展,并催生了诸如"微观史学"、日常生活史等一大批新的史学领域。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敏锐地提出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有一次"重新定向",即"大约从1955年起,历史研究进入了迅速转变和反思的时期"。①而社  相似文献   

20.
东方问题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19世纪它是国际关系的重心,即使现在它的影响犹存。"东方问题"产生于18世纪末,斗争的重点在19世纪。列强之间的争斗是"东方问题"产生的根源,19世纪列强的插手中东延缓了奥斯曼帝国的灭亡,而20世纪列强的干涉加速了帝国的灭亡。但东方问题并没有随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它依然存在于当前的世界里。只要中东没有形成强大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它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会使列强继续染指中东",东方问题"就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