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多年前,延安曾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王实味案":1942年,延安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因"托派分子、国民党特务、反党集团成员"罪被开除党籍,后康生下令将其逮捕。1947年暮春,王实味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被秘密处决。当年中共的"特务王"李克农因曾经手此案,以至于成为他心中一段抹不去的隐痛。  相似文献   

2.
在延安的"整风运动"中,王实味首当其冲,因<野百合花>等文而遭到大批判,被强扣上"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等弥天罪名,而其人其文在国统区一时广为传播则是国民党相关新闻机构和媒体借此来"宣传"延安边区的"黑暗",以达其政治目的.王实味的冤狱和被处死的可悲结局,中共相关机构及其领导人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民党的大肆宣扬客观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幕催人泪下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时在中央研究院工作的王实味,在《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了《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及《硬骨头和软骨头》等杂文,被当时中央社会部长康生上升为政治问题,随着又居心险恶地给王实味罗织捏造了“反  相似文献   

4.
50年前,在延安,发生过一桩冤案──王实味案,曾经轰动一时,震动了延安和一些根据地,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区一些人的注视。毛泽东在1949年进北京后,知道王实味被错误地处决了,大为震怒,曾厉声说要还他一个王实味。多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人仍对此案颇为关心。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王实味问题已经彻底平反了!平反决定 王实味被强加过3个罪名:“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这3顶帽子都是在1942年戴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年来,终于逐个得到了平反。中共中央组织部在1982年2月作出决定,h定了所j胃‘…  相似文献   

5.
陕北冤案     
谈金铠 《文史天地》2008,(10):51-53
王实味(1906—1947),本名王诗薇,王实味是他常用的笔名,还用过叔翰、实微、诗味等笔名,河南潢川人。1925年9月考入北大文科预科。他积极参加政治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同共产党。翌年,因与党支部书记同时爱上一位女同学,而受到支书的指责,负气不再参加组织生活,而脱党。  相似文献   

6.
曾宪新 《百年潮》2002,(12):20-23
1991年2月7日,公安部作出了<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否定了王实味同志参加过托派组织一事,这是为王实味的冤案最后的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7.
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盖因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近80年时间里,在整整几代人心目中,托洛茨基或“托派”都是反动或反革命的代名词。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而《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也是戴着“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罪名在1947年被处决的。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决定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但是,从这一决定中仍可以看到,王实味是平反了,但托洛茨基并未昭雪,因为王实味是个好同志的前提,恰恰是他“没有”“参加托派”,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死有应得了!  相似文献   

8.
延安整风期间,李克农被牵扯进一桩大案。这桩大案一直纠缠他多年,成为他心中的一段隐痛。它就是轰动一时的“王实味案”。一王实味,1906年生于河南省潢川县,父亲王耕渭是前清举人,为人耿直,一生清寒。受父亲影响,王实味从小发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一位老师曾当面夸他是“天上的玉麒麟下凡”。中学毕业后,王实味因家贫无力继续考大学。不久,他得知开封有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招生,这所学校不收学费。王实味便前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东走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投资创办了广智书局。该书局成为康梁向国内传播其政治理想的思想阵地,它重视历史类、政治类图书的译介,力图通过图书出版帮助国内知识分子建立对世界局势和中国形势的新理解,吸纳被边缘化的精英群体。书局译介历史类图书六十余种,涉及"专门史"著作、历史教科书等。译介出版的史书文字明白晓畅,充满激情与魔力,风行于华夏,激荡着国人的一腔热血。广智书局译介的史学著作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对新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译介史著中体现的"普遍历史"思想、"专门史"的书写模式以及新的史书体裁,推动了中外史学的"会通",促进了"新史学"思潮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0,(6):167-170
<正>第一次读到周文的文字在10多年前,那是他1942年6月在延安批判王实味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从鲁迅的杂文谈到实味》,一篇叫《鲁迅先生的党性》。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批评王实味  相似文献   

11.
王实味被冤杀了。人死不能复生.奈何!因此。我们只能真诚地希望冤杀王实味的环境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2.
正在西方国际政治学术史尤其是理论史叙事中,除了修昔底德之外,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无疑是学科"史前史"——20世纪之前的思想传统——中最常被提及的两位人物。尽管相距近两百年,但这两位分别来自意大利和英国的思想家往往共同被视为近代国际政治观念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的开端。我们仅从如下书名中便可见一斑:《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彼得·帕雷特著,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东北史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历史系程妮娜《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以下简称《朝贡史》)一书,已由中华书局于2016年3月出版。该成果曾被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北古代民族朝贡制度研究"),并成功入选了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认真拜读之余,笔者认为,这部长达70余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是一部有较高见地与深厚学养的研究成果。一、宏大的学术视野。东北民族朝贡制度作为边疆民族服属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庄浪出土隋虎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符是古代军队最高指挥权的物证。甘肃庄浪县出土的14枚虎符是隋大业三年以后的产物,是隋代"府兵制"的史证,为研究隋代军事、政治、兵符制度及庄浪和周边地区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6.
曾鲲化编译的《中国历史》,是20世纪初实践新史学方案之一,不论体例、内容还是插图,皆大量取材于日本明治时期各种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贯彻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宗旨,在编史架构、新词入史、图像入史等方面深刻影响辛亥前十年国史改造的基本取径,在同类文本中尤具示范意义。曾鲲化是近代中国最早在历史叙事中编织黄帝东迁故事和绘制黄帝肖像者,对20世纪初年"黄帝热"形成具有先驱作用。曾书的时代性很强,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史学的脉动,不仅是一部史学作品,也可视为政治教育读本,然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知,只是共享了那个时代的思想资源,最终摆脱不了时尚者易过时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延安文艺整风之前的1941—1942年,延安的作家丁玲、萧军、艾青、罗烽、王实味等人认为:延安在被歌颂的同时,也同样需要批评,而杂文是批评的利器。因此,他们对杂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杂文,如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他还在3月15日《谷雨》第1卷第4期上发表了《政治家·艺术家》)、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罗烽的《还是杂文的时代》、萧军的《论同志的"爱"与"耐"》等杂文,对于延安生活中的某些缺陷,对老干部弃旧娶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7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与中共党史学会党领导政治建设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的研究生约40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达芬奇密码》小说与电影的造势,把基督教被去中心化这个时代潮流照亮了。"去中心化"固然是后现代文化政治的特色,改写早期基督教史的试图却由来已久。《达芬奇密码》里说耶稣是人不是神、曾结婚生子,并无新意。1988年的美国电影《基督的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乃根据希腊作家卡赞扎斯基(Nikos Kazantzakis)小说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范式来源、政治背景、中西历史走向比较、被支离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国际宋史学界对唐宋史分期认识的变化以及国内唐宋史研究的实践等6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才成为热点问题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唐宋史研究特别是宋史研究中的利弊得失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基本结论是,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纠缠于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这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