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风波 《攀登》2012,(4):137-13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的"五个必须"。教育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环节,包括形式公平、信度公平和效度公平三种境界。而只有在效度上实现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覃冬菊 《神州》2012,(16):17-17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与教育公平理念有密切关系。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而人生的起点在小学,小学班级管理中是否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本文就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并试着寻找相应对策,努力使学生从人生的起点——小学开始就伴随着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文萌川 《神州》2011,(4):72-72
康奈尔是一位“跨性别”研究者,他用男人的眼睛,站在女人的角度来研究男女两性的社会建构历程和相互关系,在社会性别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她的性别秩序三重关系论、男性气概社会建构论和她看世界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和见地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韩廉 《清史研究》2002,(1):41-47
戊戌时期妇女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始终关注反帝救亡的民族革命,而相对淡化了对男性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的批判,其缘由除了海内外学者已论及的历史原因即当时的民族矛盾远比两性矛盾尖锐外,还有三个传统文化因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重实用、黜玄想的致思倾向使戊戌时期妇女运动的参与者对强国保种实际需要的热情本能地高于对男性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的理论批判;二、“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使得国家和民族利益自然地成为戊戌时期妇女运动参与者压倒一切的选择;三、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方式使得戊戌时期妇女运动参与者将妇女解放的内容等同于一般人民解放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育中最缺失的价值观正是"公平与正义"。我们丢弃公平与正义久矣!折射到语文教育上,有以下一些表现:其一:不教语法;其二:文法似八股;其三":道"总是那么"玄"。要在语文课堂上贯彻公平正义之精神,对语文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语文教师要做公平正义之化身;二、语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文、史、哲知识;三、语文教师要吃透教材;四、语文教师要敢于抨击时政。  相似文献   

6.
第二轮志书在编纂实践中牵涉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记述中的“三点一线”。三点指任何一项事物的起点、末点和拐点。一线则指任何一项事物从起点到终点。起点是事物的发端,末点是事物的终端,拐点是事物的转折,一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为了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就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在诸方面教育中,使人印象最深,终生难忘的教育要算形象教育,它比那些抽象的说教较易接受理解。形象教育主要包括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电影、戏剧、舞蹈、小说、音乐等。通过形象教育更好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的熏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革命纪念馆的形象教育除了在内容上的教育性,手段上的直观性,形式上的艺术性和认识上的渐进性外。还有它显著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二是科学的陈列体  相似文献   

8.
蓝威 《沧桑》2010,(3):51-52,9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本文从教育公平思想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对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进行再认识,并从法理的角度对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保障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但是,教育现状摆在面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依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事物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教育公平问题与经济、政治、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同时,教育内部矛盾也是统一于一体。教育资源、教育方式、教学模式、教育实现等各方面都在显示着教育公平问题上的重重矛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体现在:(1)阐述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2)精辟论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的核心内涵;三、阐明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既是社会公平的实质内容又是社会公平的保障。对于我们今天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