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逐渐发展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漳州窑瓷器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对外输出产品。文章通过搜集和梳理漳州窑瓷器在海外遗存的情况,结合漳州窑外销瓷的风格特点,探析漳州窑瓷器作为外销瓷在明末清初时期能够远销海外的原因以及其对国内外制瓷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传波 《收藏家》2010,(9):29-34
漳州窑是福建省明末清初生产外销瓷的著名瓷窑,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大规模发掘以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漳州窑主要产品有漳州五彩、素三彩及青花,这些瓷器的发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着国内外学者的“华南三彩”、“汕头器”及“克拉克瓷“(日本称“荚蓉手”)的窑属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5~7月,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开展的水下考古,出水了大量来自福建省平和县明末烧造的"漳州窑"瓷器,再一次使平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平和漳州窑的三大类瓷器(青花瓷、彩绘瓷和素三彩瓷),明清时期大量销往海外。已在东亚、东南亚、西亚、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等地被大量发现、收藏和研究。海外人士以"汕头器(SWATOW)""吴须赤绘(吴州赤绘)""吴须染付(吴州染付)""交趾香盒(交趾三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国明清两代输往葡萄牙外销瓷的史实。作者在论证中结合了西方有关的档案文献及目前存世的考古发掘与官私收藏的外销瓷实物,并重点介绍了早期存在于葡萄牙的外销瓷和纹章瓷。文章指出广彩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澳门是整个贸易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最后总结出外销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如今存世不多的葡萄牙人在华定制的“纹章瓷”是中葡关系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陈邵龙 《南方文物》2007,(4):162-168
福建平和县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外销瓷"漳州窑"瓷器的主要产地,境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窑址,产品以"砂足"的青花、五彩和素三彩瓷为主,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漳州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田坑窑的考古发现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首座专门生产素三彩瓷器的窑口,被认为是我国明清时期彩瓷研究的重大突破,为研究我国明清素三彩瓷器和中日文化交流起到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7):72-90+110-111
早在宋代,安溪就已开始生产青瓷、青白瓷。明清时期安溪制瓷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窑址数量众多。自明代中期开始,安溪就有窑场模仿景德镇窑生产青花瓷,是福建最早生产青花瓷的窑场之一。明代晚期至清代,安溪制瓷业生产达到鼎盛,与德化窑、东溪窑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外销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为全面梳理安溪窑业技术发展脉络及内涵,2019年9月至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溪县博物馆对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下尾林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遗迹4座,出土了一批瓷器及窑具标本,为研究明清时期闽南窑业技术发展演变以及外销青花瓷器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长沙窑瓷装饰艺术中的某些伊斯兰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对亚洲、非洲的一些中世纪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掘时,常发现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包括定窑白瓷)、釉下彩瓷与橄榄色釉青瓷共存。这些瓷器是晚唐五代时期外销的四大瓷种,可称为"四组合"。前两种瓷的窑口已为人们所知晓;后两种瓷的窑口曾是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不解之谜。橄榄色釉青瓷的窑口及有关问题本文暂不详述。釉下彩瓷的窑口通过1956年以来长沙窑的发现,1964~1965年及1978年两  相似文献   

8.
红绿彩瓷是晚明漳州窑生产的重要外销品种之一,其工艺风格主要传承自景德镇,装饰纹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的陶瓷生产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厘清漳州窑红绿彩瓷与景德镇窑红绿彩瓷的关系、日本仿烧漳州窑红绿彩瓷等问题,对于存世漳州窑红绿彩瓷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外销瓷主要通过贸易手段销往海外,可分为三部分:早期是以贸易形式由陆路或水路运出的,元代以前的外销瓷大多以这种方式销往海外;第二种是由外商来华收购、订购、订制等直接采购方式销往海外,明清两代的外销瓷多属此类;第三种是通过对外国元首、使者的赏赐和馈赠等方式输出,这类瓷器级别较高,烧制水平与官窑瓷器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7,(9)
<正>福建是中国古外销陶瓷的重要产区之一,闽南地区古代制瓷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宋代以来发展迅速,其产品多销往海外市场,在海外地区和中国水下考古工作中均有大量发现,是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也是目前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学术前沿之一。本书从闽南地区制瓷手工业遗存的分区与分期研究入手,探讨该地区的窑场分布与变迁、制瓷技术交流、瓷器行销与市场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瓷器从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外销陶瓷1987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2月16日至21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晋江县博物馆联合在福建省晋江县举办了中国古陶瓷和古外销陶瓷学术讨沦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文博单位、研究所、高等院校、编辑出版部门等137位教授,专家和学者。会议着重讨论了陶瓷生产与外销、外销瓷的传播渠道及地区、国外发现陶瓷的重新认识及窑口归属、各个历史时期对外销瓷需求的变化、青花瓷器何时作为商品行销于国际市场,以及外销瓷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漳州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外销瓷主要品种之一,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彰显独特的文化神韵和艺术魅力。漳州窑瓷器器型多样,纹饰繁复,其中又以大盘最具代表性。福建博物院从2018年至2021年陆续征集了一批漳州窑瓷器,本文以其中的大盘为例浅析漳州窑纹饰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在西方,"汕头器"的名称来自对其出口地为中国广东省北部汕头港的误解,如今它的产地已经确认为相邻的福建省漳州地区的一些民窑。漳州窑主要生产外销瓷,活跃于明末清初。从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这里生产的风格独特的瓷器从漳州月港大量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如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并有少量出口到欧洲和新大陆。虽然漳州窑瓷器受到景德镇(邻省江西省最大和最重要的窑场)很大影响,但它们的材质和生产方式存在很大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对明末清初的外销瓷器——克拉克瓷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对以往的一些关于克拉克瓷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对关于克拉克瓷产地的几种观点作了分析,认为福建漳州、德化均有生产克拉克瓷的窑口;对交趾素三彩,笔者认为晋江磁灶窑的红绿彩技术与平和素三彩工艺有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杜文 《收藏家》2020,(3):87-94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耀州窑窑址考古发掘与海内外公私藏瓷,发现该窑宋金时期青瓷装饰异常丰富,结合民间收藏的大量残瓷标本,显示该窑的造型和装饰纹饰丰富程度都在古代青瓷中堪称翘楚,飞仙、鲛人、蹴鞠、竹马、荡舟、道情文字等大量罕见装饰题材在耀州窑瓷器上陆续发现。20世纪90年代,考古发掘单位在整理宋代耀州窑器上陆续发现。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清县博物馆,对位于德清县龙胜村的亭子桥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区内,揭露出7条窑床遗迹,出土了大量仿青铜器器形的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一般日用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窑具。发掘表明,亭子桥窑址是一处战国早期为越国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和丧葬用瓷的窑场。  相似文献   

17.
东溪窑是闽南地区明清时期的一处大规模外销瓷窑场。2015年考古发掘表明,封门坑窑址不仅产品类涵丰富,而且保存有较好的窑炉、作坊、居住以及瓷土矿洞遗迹,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流程以及聚落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起漳州,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里的水仙花;若说到漳瓷,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漳瓷就像水仙花那么朴素美观。漳瓷对于中外古陶瓷、古外销瓷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并不陌生,曾经有幸在那个偏僻的小城召开过以漳瓷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盛会。漳州的水仙花闻名遐迩,深秋的漳州正是水仙花上市的季节,一进入漳州城便被满城大街小巷的清香四溢水仙花苞所吸引住了,记得我们一行人离开漳州时,每人都拎着一箱箱水仙花苞。漳州人还告诉我们,漳州又是水果之乡,深秋的北国已飘落下第一场大雪,然而漳州的阳光依然像夏日里那么炎热,…  相似文献   

19.
<正>宋代以降,德化作为泉州地区最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基地,无论是宋元的青白瓷、影青瓷,明代的白瓷,还是清代、民国时期的青花瓷,都大量销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输出商品之一。在品类繁多的德化窑外销瓷中,粉盒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不断出土发现的德化窑粉盒来看,粉盒显然是当时备受青睐的一种日用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吉三官村的3座土墩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墓葬均为一墩一墓,并出土有原始瓷、印纹硬陶等器,对进一步研究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