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玉河 《中国地方志》2022,(4):90-97+127
从1938年底开始,国民党根据自身需要对三民主义进行再诠释,其目的既要与汪精卫争夺三民主义话语权及国民党之正统地位,更是为了以三民主义压迫中共放弃共产主义,从而引发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共在论争中将三民主义区分为“真假三民主义”,阐明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内涵,并提出“新旧三民主义”概念,明确宣告自己“愿意为之彻底实现而奋斗”的三民主义是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为了摆脱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话语,毛泽东用“新民主主义”一词指代“新三民主义”概念,构建了以“新民主主义”为核心概念的“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及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有种长期居主流地位的看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一大”《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在这之前,“是旧三民主义”。在这以后,“是新三民主义”。“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3.
武汉国民政府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上,发表了曾宪林《论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一文(下称曾文),探讨了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认为“武汉国民政府是在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国民党左派政府”,“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因素,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政权。”这种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现将我的一点浅见写出来,求教于曾宪林同志。  相似文献   

4.
兰梁斌 《史学月刊》2022,(7):95-105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范文澜、胡绳等撰写的相关论著,运用唯物史观、新民主主义等理论,实事求是地书写辛亥革命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评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下的中国近代史体系中对辛亥革命论述的基础。他们将辛亥革命史的书写与延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具体背景相结合,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力图有效地维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团结打败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才是辛亥革命事业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的真正继承和发展;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假三民主义、反共愚弄人民的本质,批驳了蒋廷黻等为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服务的错误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辛亥革命史书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认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本性和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认清革命的任务,起到了重要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1949年8月,驻留香港的国民党立法委员和中央委员黄绍竑等44人联合发表政治声明,号召忠于三民主义、忠于中国人民的国民党员,立即与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声明发表后,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响应,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脱离旧政权运动,时人称之为“香港起义”。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范文澜、胡绳等撰写的相关论著,运用唯物史观、新民主主义等理论,实事求是地书写辛亥革命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评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下的中国近代史体系中对辛亥革命论述的基础。他们将辛亥革命史的书写与延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具体背景相结合,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力图有效地维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团结打败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才是辛亥革命事业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的真正继承和发展;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假三民主义、反共愚弄人民的本质,批驳了蒋廷黻等为国民党政杈和蒋介石服务的错误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辛亥革命史书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认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本性和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认清革命的任务,起到了重要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引论 建国初期我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围绕这个问题,在50年代中叶和70年 代末80年代初,理论界曾两度展开讨论。大多数人即传统的观点认为,建国头七年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即 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种观点认为,从建国第一天起,我国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而 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既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而是已经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兼有上述两种社会属性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戴季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戴季陶主义形成的历史过程戴季陶主义是一股反对新三民主义、反对新民主主义的反动政治思潮。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继续和向反动方向的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戴季陶在革命潮流的影响下,以工人运动同情者的姿态出现,在他和沈定一主编的《星期评论》上,用不少篇幅讨论劳动问题,报道世界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在当时还是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 孙文的民生主义,众所周知,是构成三民主义的一个要素。从三民主义的关联性来看,它是与民族、民权主义溶为一体,构成驱逐满族、创建平等自由、繁荣富强的新共和国的完整的革  相似文献   

10.
综观 8 0年代末以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有关研究 ,其探讨的重点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经过了一个从孕育、形成、发展到最终放弃的过程。对于其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学术界发表专题论文进行宏观探讨的不多 ,分歧也不大。但在对各个历史时期中共其他领导人对这一理论的贡献的具体表述方面 ,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异和矛盾之处。第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关于这一社会的性质和特征问题的探讨 ,存有较多不同意见。由于毛泽东等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应克复 《炎黄春秋》2011,(12):55-56
朱相远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孙中山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炎黄春秋》2011年第9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这在中国知识界已是无人不知,各种近代史版本的史书、史论无不秉持此说,这已成了定论,还有什么可疑的呢?史界和学界将"三大政策"确立为"新三民主义",其权威根据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的一段论述。毛泽东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再认识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在50年代前期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机是否成熟、甚至是否必要,有争论。有的同志认为,中国不应该急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按照《共同纲领》,不超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再干一、二十年,待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甚至是实现了工业化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由此而来的一种观点则认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只指出三大改造存在有“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缺陷,是不够的。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所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认为上述认识是不…  相似文献   

13.
谭肇毅 《广西地方志》2010,(1):47-51,16
“三自政策”是新桂系据桂反蒋时期制定的,其用孙中山三民主义包装,集中反映了新桂系割据反蒋、治省理政的诉求,实质是割据治省的一种理论,也是一项基本政策。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三自政策”的实施,巩固了新桂系的统治,也对当时广西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我党党政关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过渡时期我国党政关系的研究从微观上讲 ,对过渡时期党政关系的研究 ,是党史界和政治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些研究中 ,分歧较大的是关于党政体制形成和确立的时间问题。庞松、韩钢二人的文章是研究建国后党政关系问题的开山之作 ,颇有影响。他们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作为党政体制确立的下限。他们认为 ,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我国确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基本格局 ,即一元化领导原则及其领导方式和具体制度、党的领导结构系统等。[1]陈雪薇把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为党政体制确立的下限 ,认为当代中国党和国…  相似文献   

15.
重新评估三民主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孙中山的精神遗产中最突出的就是三民主义。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一直存有偏颇,认定它早已过时,被历史远远抛到了后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条件下,面对现实,人们对此不能不予以重新思考:既然当今仍然强调要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实现祖国统一;既然提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既然还高调宣示关注民生,并将其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那三民主义的历史使命岂不就仍未完结?由此我认为,重新评估三民主义价值的问题,应被提上日程。需要说明一点:我们这里的评述是以较为成熟的三民主义为限的。三民主义经过了一个由笼统的三民主义,到具体的一民主义、二民主义,再到具有丰富而深刻内容的三民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赵金康 《史学月刊》2001,(6):99-105
建国前后,刘少奇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前途、党的领导地位、中心任务、国营经济的领导成份等重大治国方略上有一致的认识,这是他们从同样的政治理念思考重大问题必然得出的结论;在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步骤、对城乡私人经济的具体态度上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他们各自探索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建国方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案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邓小平的特殊贡献就在于继承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三个建国方案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讲,中国是先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而后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先有实践而后才有初级阶段论。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富有中国特色的篇章。它的早期形态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寻常的实践活动,获得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国体、政体的基本认识,揭开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扉页。本文试图对这一认识运动作史的考察,为深入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不愧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是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一生。他不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随着时代的演变,与时俱进,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促进了中国革命的潮流。这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的巨大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