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继平 《世纪》2023,(2):88-89
<正>上虞经亨颐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担任过好几所名校的校长,其中以浙江一师和春晖中学的影响最大,皆是因他而成名。春晖中学是经先生离开浙江一师后,回老家上虞所创办,在他的个人魅力感召下,该中学云集了众多学者名师,成为享有“北南开,南春晖”之称的全国名校。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虽然历任校长十多位,在经亨颐之前有沈钧儒,之后有姜伯韩,  相似文献   

2.
刘敬坤 《江淮文史》2006,(3):155-157
抗日战争初期,我曾在由上海迁到阜阳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读了几个月的书,当时的校长是吕荫南。吕荫南系阜阳城西吕家大寨人,同盟会会员,抗战前,曾任上海私立安徽中学(以下简称安中)校长。据我所知,安中是上海的安徽同乡会办的学校,主要资助人为民国元老柏文蔚将军。柏将军之子心瀚兄(已去世多年)生前曾对我说:“你在阜阳进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是家父在上海办的学校。家父每年都为学校筹措经费,去向上海的安徽籍工商企业家募集款项,大概大家都看家父的老面子,也都认捐一些,学校就是这样办起来和维持下来的。”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不久…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1948年春才经人介绍到当时天津一所著名中学——新学中学去任教。到校以后,校长领我到教员休息室去认认同事。在十几位未来同事中唯独坐在屋角的一位中年人不知怎么却吸引我坐到了他旁边。他有一张长着连鬓胡子的大方脸,总带着一种微微的笑容。他姓张,名公骕,河北省南皮人,比我约长七八岁。他是  相似文献   

4.
50年代的中国,有过一座全是“高干子弟”的学校,即今北京101中学。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学校,造就出了一些什么样的学生,这个学校的校长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5.
胡苑 《神州》2012,(28):195+197-195,197
CET-3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3) in Zhejiang Province adds English writing part to the new syllabus and therefore to develop strong English writing skil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English teach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of CET-3 English writ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s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students’ level of English writing.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符定一,字宇澄,号悔庵,1878年12月12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瓦铺子(今属湖南湘潭县),从衡阳府师范学堂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回湖南从事教育活动。1912年春,符定一在长沙任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后改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时,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7.
创办于1997年的上海市杨浦区风帆初级职校是一家与众不同的中学,在对新同学进行语文、数学摸底考试时,小学三年级的卷子,往往有80%的人不及格。这所中学专收在普通中学每门功课都开红灯的留级生(或随班就读生)。很多中学都把本校最出名的“差生”送到这里,现在这里已集中了182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18周岁,最小的15周岁。它成了国内第一所名副其实的“留级生”中学。但是,同样是这些孩子,在三年的学习后,36名学生参加了上海市劳动局职业技术考核,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孩子们自信地站到了迈入社会的起点上。校长王瑞兴原是聋哑学校的校长,他搞…  相似文献   

8.
阎阳生 《纵横》2008,(10):26-31
从1964年到1966年,清华附中成为北京市三大著名中学之一,其更以两个清华预科班(高三后可直接升入清华大学)的创立和在全市中学中超强的体育实力遐迩闻名。校长万邦儒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倾尽了全部心血。其时,愈演愈烈的阶级斗争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校园。还原那段历史,是为中国今天和明天的教育提供一份鉴往知今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1948年,我在武昌读私立大江中学高二下。学校的董事长是湖北名宿张难先。英语老师先后是: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私立中华大学教务长的严士佳教授,湖北省体育专科学校的凃亚伯副教授(二位在解放初大专院校调整中到华中师范学院任教);地理老师是复旦大学毕业的杜履和(据说他于武汉解放时去某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历史课老师是国立师范学院毕业生、一中校长小同乡汪子英;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金秋十月,欣然参观常州花博会。花博会举办地在武进区美丽的滆湖畔,眺望粼粼碧波时,常州同仁相告湖之西南便是宜兴市官林镇,那里是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的家乡,而老校长于2013年10月1日驾鹤西逝,享年99岁。常州人习惯将常州中学称为"省常中",就像苏州人习惯称苏州中学为"苏高中"。史绍熙从1951年起担任江苏省常州中学校长,该校以教育质量和人才辈出名闻全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前曾专程赶到常中会见史校长,称赞说:"你们学校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陶诗秀 《大江南北》2022,(10):42-44
彭子冈,原名彭雪珍(1914~1988),江苏吴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解放后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女记者。(一)彭雪珍生长在书香门第。她七岁时,家道开始中落。她的父亲只得到浙江淞江中学任校长,雪珍也就成了淞江女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民意与真相     
6月27日,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叶志平因脑溢血突发去世。作为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汶川大地震之后,经媒体报道,他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3.
裕雄 《炎黄春秋》2006,(8):60-62
岁月沧桑,血雨腥风的文化大革命已过去了30年。当年的一代青年学生也已两鬓斑白,进入了回首入生的老年。 我于1965年从北京师大女附中(现名北京实验中学)毕业,考人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即得知师大附中卞仲耘校长遇难的噩耗。一位中学女校长丧生于自己的学生——而且是女生——的皮带与棍棒之下,这本是古今中外少有的惊天血案!然而,继之而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十年文革,无数的血案,无尽的冤魂,麻木了人们的神经,也掩埋了人们的记忆;卞校长的遇难很快便被淡忘了。  相似文献   

14.
私立华中大学是由美、英两国的教会于1924年创办的.它是由武昌文华大学、博文书院大学部和汉口博学中学大学部合并而成的一所大学.第一任校长孟良佐(美籍人,原名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博士),1929年由韦卓民(中国人)接任校长职,在他任内又将长沙雅礼大学和岳州湖滨大学并入.这样,华中大学就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47年秋至1949年,在武汉私立武昌博文中学(今武汉市第十五中学)读初中,我这初中娃娃,坐井观天,只听说教会学校博文中学、文华中学、希理达女子中学是比较好的中学。后来,听到的议论多了,就知道湖北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简称“省武高”或“省高”、“武高”)是更好的中学。师生们说:“武高有名校长,有好老师。在武汉的中学教师中,数学名师‘四大金刚’吴荫云、王言伦、丰道济、陈化贞,都曾在或正在‘武高’任教。”“‘武高’教导管理有方,教学质量高,很多人考取了北大、清华……”每当我听到这些议论,就无比向往。于是,暗下决心:如果能读到高中毕业,非“武高”的毕业文凭不拿!这是小子狂言,只能埋在心里。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二十多年前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为华师大校长培训中心的题词。现在,有人批评这句话是典型的"人治观念"。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有些浅薄。"名校长出名校"这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的,如李希贵之于北京十一中学、刘彭芝之于人大附中、柳袁照之于苏州十中、蔡林森之于洋思中学。如果校长"一文不名",即使是把名校交给他,估计也会慢慢"不名"起来。所以,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傅国涌 《文史博览》2007,(10):46-48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的办学方针,从而开创了北大精神,也使北大从"官吏的养成所"变成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基地。然而这位受人景仰的北大校长却在十年间七辞校长职务。  相似文献   

18.
忆盛配     
叶一苇 《古今谈》2004,(2):23-24
盛配(1909—2001),字山带,浙江温岭人。早年曾随鲁迅先生赴厦门大学求学。1932年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师和校长二、三十年。  相似文献   

19.
刘振璜(1904-1938),号炎民,宿迁(今宿豫)县耿车乡刘圩人。幼年聪慧好学,为乡亲邻里称道。16岁时入徐州中学读书,1924年中学毕业,为实现报国之志,毅然从戎,经徐中校长顾子杨(国民党徐州地区地下负责人)介绍,与几位同学南下广州,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期间,勤学苦练,各科成绩俱佳。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育英中学是一所资格很老的中学,2014年是它建校150周年。育英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1949年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不久改名市立第25中学。解放前,校长一直是李如松先生。1949年夏,我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由北京市委学校支部工作科派到这所学校任政治教员,几个月后又兼教历史,一度还做过教导主任。1954年离开25中,到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我在育英中学工作一共5年,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现将这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