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难解之谜1 978年元旦 ,正在德黑兰访问的美国总统卡特称赞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动荡的中东地区创建了一个“稳定之岛”①。可卡特刚离开伊朗 ,这个“稳定之岛”立即陷入伊斯兰革命的狂潮之中。翌年二三月间 ,不但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王冠落地 ,而且巴列维王朝也寿终正寝 ,在伊朗延续了 2 50 0多年的君主制的历史随之终结。伊朗伊斯兰革命震惊世界 ,部分原因在于仅用口号和传单武装起来的反对派竟然在短期内推翻了拥有强大国家机器和颇多国内外有利条件的统治者 ,埋葬了巴列维王朝。在国王手中 ,有 4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 …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2009,(1):88-88
学界新论 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改革、战争与革命 金雁 伊朗巴列维国王改革失败的教训 雷颐  相似文献   

3.
公元三世纪二十年代,阿达希尔推翻安息朝奴隶主政权,建立萨珊朝,标志伊朗历史开始进入封建主义阶段。公元五世纪是伊朗达到社会和政治根本改组的时期。奴隶制急遽崩溃,给奴隶以份地,使其自行经营的“彼库里”制,是开始向封建过渡的一个方面。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代表,世家巨室在政治上仍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各省总督出自这些家族,由他们组成的贵族会议有废立国王之权。“对奴隶和人民,他们自以为握有生杀之权”(阿米安·马塞林《编年史》)。中小奴隶主,即所谓“阿扎特”(Azst,  相似文献   

4.
1974年,17岁的西丽·娜沙特来到了洛杉矶学习艺术。5年后,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她与家乡失去了联系。等到她再一次踏上故土已是1990年。那一次的返乡之旅对她触动非常大,儿时记忆里的伊朗虽然由国王统治,但却是个开放多元的世俗社会,人们有选择宗教的自由,而眼前的这片土地已由神权政体替代,人们被迫遵循严苛的伊斯兰教法,  相似文献   

5.
动向     
重点八国峰会开幕朝鲜伊朗成中心议题俄罗斯总统普京夫妇于当地时间7月15日晚召开非正式晚餐会,宴请参加八国峰会的各国首脑,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2届八国峰会由此拉开帷幕。此届八国峰会是俄罗斯第一次担任主办国。在7月15-17日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朝鲜发射导弹和伊朗核问题将成为中心议题。预计此次峰会将发表“不扩散首脑声明”,要求朝鲜冻结发射导弹、伊朗尽早答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德国提出的“一揽子方案”,以渲染八国集团在解决各种国际问题中的团结。  相似文献   

6.
蒋真 《史学集刊》2022,(5):35-46
人质危机发生后,伊朗从美国的昔日盟友变成了一个“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和外交产生非同寻常的威胁”的国家。这一认识成为人质危机期间美国制裁伊朗的首要法律依据。在冷战背景下,为向伊朗施压使其释放人质,冻结资产和贸易禁运成为美国对伊朗单边制裁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效果,美国要求其欧洲盟友遵守冻结伊朗资产的法令,按照未获通过的联合国法案制裁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的制裁措施后来虽然被取消,但伊朗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认知并没有随着人质危机的化解而结束,这一理念成为后来美国对伊朗制裁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质危机不仅开启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未来的美伊关系,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成为四十年来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神州民俗》2009,(7):12-13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莫过于三山国王与公王信仰,如同福佬人信妈祖一样。“公王保外乡”,一如妈祖林默娘保出海的航船平安一样,三山国王是专门保佑上外乡闯荡的客家人。但是,各地关于三山国王的“根”却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当年在潮、惠、梅交界处,有三座名山,即巾山、明山、独山,这三山国王分别为隋代的连、乔、赵三姓首领,因为救驾有功,被封为这三山之王。一说是,三山国王,分别为红脸、黑脸、白脸。红脸者为铁匠,天天面对炉火,脸焉得不红?  相似文献   

8.
孟凡青 《史学集刊》2023,(1):120-131
王后参政频现是托勒密埃及政治的重要特征。这一现象的出现尽管与法老时期王后参政的传统密切相关,但王位继承制度由父子共治向国王、王后共治的转变是促使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因。托勒密埃及的国王、王后共治大致经历了“名义共治”“平等共治”及王后对国王权威的“超越”三个阶段,他们在共治中多表现为夫妻共治,但也存在母子共治和特殊背景下的三人共治。王后获得王位继承权后,其权威虽不断提高,但并非直线上升,这多取决于她们自身的年龄、政治经验等因素。即使王后凌驾于国王之上或暂时独掌政权,但臣民依然坚守的是国王、王后共治,并不认同其长期的单一统治。从文明交往的角度而言,一向反对女性参政的王国统治者希腊—马其顿人对这一统治模式的接受与认同,间接反映了他们自身的埃及化。  相似文献   

9.
黄志良 《纵横》2014,(9):59-62
2014年6月19日,西班牙新国王费利佩六世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议会大厦宣誓就职,正式接替其父胡安·卡洛斯一世成为西班牙国王。老国王胡安·卡洛斯在宣布逊位时说,他期待西班牙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见到这新旧两代人政权交接的一幕,我不禁想起了36年前胡安·卡洛斯一世偕王后第一次访华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小重山 《风景名胜》2016,(8):99-116
当我踏上伊朗这片土地,穿行在大街小巷,与热情好客、阳光开朗的波斯人谈天说地、勾肩搭背,才知道之前我对伊朗非常缺乏了解.“如果你心存偏见,请不要踏上这片土地”.从踏上伊朗土地的第一天开始,我都在感动中度过.伊朗人热情好客,纯朴善良,如不曾来过,很难体会到.初到德黑兰,在街头问路,伊朗人居然付钱让出租车带我们到目的地;在马什哈德,善良的出租车司机因我们而被罚款,但他并没有多收钱;当我深夜来到哈马丹时,正逢伊朗传统假期,所有酒店居然客满,眼看要露宿街头,最后被开快餐店的大男孩索罗士收留,和他一起在店里打地铺,第二天又陪我玩了大半天;在大不里士,热情的姐妹花带我去伊朗的农家乐,品尝最地道的伊朗美食“烤爸爸”.  相似文献   

11.
约旦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属于半专制的君主,介于象征性君主和专制君主之间。他有很大的权力。不久前,在接受《大西洋月刊》记者的采访时,他透露了国王的生活和当国王的感受。对于他来说,特别是在“阿拉伯之春”汹涌而至之际,当国王真的没那么美妙。即便是一个有权力的国王,阿卜杜拉都想不干了。他还说,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仅仅做一个象征性的君主。这或许更好  相似文献   

12.
十六世纪英国“王权至尊”的确立与教皇权的衰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权至尊”的确立是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的核心事件。它的确立直接导致“教皇权至尊”原则的衰落,削弱了教皇和教会管理社会和宗教事务的功能。在“王权至尊”确立后,英国16世纪僧俗两界的权力体系得以重组,宗教改革演变为政治变革。“王权至尊”由亨利八世创立,确立了王权在宗教和世俗世界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国王在议会中”使国王拥有了立法权。国王可以联手世俗立法机构直接面对教职会议并使其职能削弱,最终一身二任的国王实现了对教会的直接管理。但“王权至尊”的确立并非终局,质疑其合法性的声音从未停歇,膨胀的王权最终还得面临进一步的“被革命”。  相似文献   

13.
曾见一些著作写道:英国近代国王“统而不治”,王位“形同虚设”。这些词句指明了英国近代王权的发展趋向,但用来衡定近代前期王权,似有些言过其实。本文目的不在于重新强调“光荣革命”后王权大大削弱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是补充论证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光荣革命”后相当长时期内,国王仍拥有一些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顾名可知,本文涉及时间范围是英国近代前期。何谓“前期”?国内未见确定提法。但著文当确定一时间范围,以免漫无边际,鉴此就把“前期”下限定在十九世纪初吧。一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伊朗外交部1月15日证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签署宗教敕令,禁止伊朗开发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表示,政府将努力使领袖的指示转化为政府必须遵守的世俗性文件,"有了这一法令,那些国家应该放心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向反对发展核武器,并于2005年口头下达过禁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宗教敕令。为打消西方对其发展核武器的疑虑,伊朗不止一次地重  相似文献   

15.
尹虹 《史学月刊》2003,(3):74-78
都铎时期是英国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英国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国王在政策上仍需要议会的支持,议会亦需要王权的保护。这种“互助”的关系也反映在流民立法上。当英国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时,议会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法规中充分体现了国王的意志。因此,无论是“血腥立法”还是“社会福利”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解决社会危机,避免发生动乱,稳固统治,在这一点上议会与国土的利益是一致的,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伊朗神权共和体制的确立,巴列维王朝在伊朗的统治被永久的终结,其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白色革命"似乎也作为一种不成功的探索模式而被历史封印了。但是,笔者认为,巴列维伊朗的"白色革命"还是成就斐然的,尽管土地改革是核心内容,但它还是所涉及了政治、医疗、卫生、教育等诸多的领域,从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传统伊朗向现代化的转型。然而,由于国王自身的好大喜功及其改革的主观目的满足是维护王权专制统治和地区争霸的需要,也未能很好的协调与传统文化尤其是伊斯兰宗教界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白色革命"还是以失败告终。深刻反思和借鉴这种昔日的现代化模式,如何选择一条真正适合当代伊朗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仍然是当今伊朗决策者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藏南有个地方叫乃东,很久很久以前,统治乃东地方的国王人们都叫他乃东王。乃东国王御前有个非常聪明的大臣,他的名字叫尼曲桑颇。 有一天尼曲桑颇向国王禀报:“尊敬的万人之主,我看别国的稀世珍宝都拿出来晾在太阳底下金灿灿、亮闪闪,多么令人羡慕。而我们国家的宝物一年三百六十天锁在国库里多无聊啊!”国王听了尼曲桑颇的话觉得此话不无道理,于是下令:“我命令你”指着尼曲桑颇:“亲自动手,打开国库把我们国家最最珍贵的宝物拿出来晾在太阳底下,让百姓们饱饱眼福”。尼曲桑颇向国王行了礼,恭恭敬敬地说道:“臣遵旨”,尼曲桑颇直奔国库把最贵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伊朗“核计划”步骤的加快,波斯湾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国际社会一方面纷纷猜测美国会否对伊朗动武,一方面又在为伊朗盘算“家底”。伊朗在“核问题”上为何敢如此强硬,不怕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人除了自信,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一位巨人——有强大号召力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握有许多对付美国的“底牌”……  相似文献   

19.
君主制时代法兰西国王及其国家的“宗教身份”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文海 《世界历史》2006,2(4):69-78
从中世纪后期直至法国大革命初期,君主制下的法国国王在宗教身份上一直拥有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其他任何国家的君主均不得“盗用”的称号,即“笃信王”(法文SaMajest啨Tr埁sChr啨tienne,英文HisMostChristianMajesty)。从“笃信王”概念的源流、“笃信王”内涵的演变以及“笃信王”称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出,“笃信王”一词虽然是由罗马教廷于公元8世纪时首创,但到了中世纪后期,它却成为法国国王用以同罗马教廷以及基督教世界其他敌对国家进行斗争的工具。正是借助于“笃信王”这一身份,法国方面在舆论上维护了自身的独立地位。也正是借助于“笃信王”这一头衔,法国王权获得了凌驾于法国教会之上的特殊权力,进而促使法国王权走上政教合一的“绝对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革:一个离婚案的故事 欧洲国家的特殊政治、社会结构,王室选择怎样的女人为后,对国家前途与命运有着重大关联,欧洲战场上许多战争就是因为国王老婆引起的。欧洲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国王无一例外都是基督徒,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国王不能同时娶两个老婆,于是经常发生“婚外情”。英国国王提出的“离婚”诉求,直接导致英国政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引发社会组织方式全面改弦易张,并在未来岁月中影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