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竹青 《安徽史学》2010,(3):23-26,125
南京原有人口近90万,但在太平天国奠都3个月统计人口时仅剩下15万。时人把人口剧减归咎于太平军的屠杀。然而,自太平军攻打南京至第一次人口统计(即1853年3月至6月)3个月间因各种因素死亡者仅8万至15.5万,与90万的记载相差甚远。实际上,人口剧减的主因是民众的逃亡,尤以太平军攻打南京前民众的逃亡为著。南京的例子表明,在研究战争时期的人口损失时需仔细考辨和分析逃亡人口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日军航空队袭击南京的暴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军航空队袭击南京的暴行高晓星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日军南京大屠杀作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有力地揭露和谴责了侵华日军在攻入南京城后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野蛮罪行。然而,人们对日军在攻破南京城4个月前就开始的空袭南京的暴行却注意不够。...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红 《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派学一直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上大做章,其中一个特别具有煽动和迷惑性的论点就是,南京沦陷前夕南京居民只有20万,加上5万的守城部队,“怎么会有30万人被杀呢?”日本右派学“20万说”的“根据”究竟为何?南京沦陷之前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南京?对南京沦陷之前南京人口数字问题的解读为何大相径庭?本认为,日本右派学在论述“战前南京人口”时,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只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摒弃对已不利的一切史料;在论述过程中,他们经常不断置换南京市人口与南京城区人口、南京城区常住人口与南京城内人口等不同概念;在论述立场方面,则一直试图压低战前南京人口数字,以说明屠杀“30万”之不可能。日本右派学对南京战前人口问题的偏向诠释与解读,将不利于两国民众对战争仇恨的化解与共同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后,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我被害同胞达3O万人以上。日军在杀、烧、奸淫的同时,对南京城乡内外,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抢劫掠夺。他们贪婪成性,所到之处,十室九空,不论私人住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入南京城的日军第六师团犯下了大量屠杀、强奸、掠夺等暴行,其师团长谷寿夫也因此在战后的南京法庭上被判处死刑并被执行。然而,第六师团的日军老兵中相当一部分人却以师团并未进入过南京城为由,至今依旧否认自身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甚至于企图为第六师团的“名声”翻案。为还原历史真相,本文引用中日双方幸存者、目击者的大...  相似文献   

6.
1937.12.13祭     
孙月红 《铁军》2020,(1):4-5
2019年12月13日上午10时整,防空警报又一次在南京的上空响起,凌厉尖锐的声音响彻南京城的每个角落,犹如30万冤魂在悲鸣。南京市中心的交通信号灯变换成了红灯,街上的车辆缓缓停下,司机按响了喇叭鸣笛,路人也停下匆忙的脚步,摘下帽子,在寒风中伫立默哀,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这一刻,古城南京沉浸在历史的悲恸之中。  相似文献   

7.
金陵西花园散记文/袁丁出南京城过长江大桥约11公里,就来到了享有"金陵西花园"美誉的南京西郊风景区。这里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青水秀,林木参天,充满森林野趣,可观鹰击长空、白簿翱翔,赏千年银杏,访书法圣迹,洗汤山温泉,不愧为南京名胜之一。"金陵西花园"...  相似文献   

8.
1350至1400年的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大古都”之一的南京 ,在元明之际发生过重大转变。本文对 135 0至 140 0年间的南京进行了全面考察 ,着重论述了朱元璋选择南京作为都城的原因、明初对南京城的大规模营建 ,以及南京城结构的变化等问题。认为当时南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经过明初的营建 ,南京成为江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化都市 ,在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927年4月17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74次政治会议”,议决国民政府奠都南京。翌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并开始办公。府衙办公地址初设于丁家桥江苏省议会内。9月15日宁汉合流后,国民政府于9月20日迁至原两江总督衙署(今南京长江路292号)办公。  相似文献   

10.
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初探葛晓康笔者在考证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文物铭文的过程中,发现该地宫与明初著名航海家郑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将初步探讨结果公之于众,以求教于方家。一、弘宽寺塔的历空沿革牛首山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约13公里处,因东西两峰状...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奠都南京后,南京就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化中心,也是统辖全国宗教的中心。洪武元年(1368年),京师(南京)在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司掌全国佛教;在朝天宫设立元教院,司掌全国道教。朱元璋在南京大力征招高道,寻觅方术,广设斋醮,并敕建特有的道教宫观,建立了一支特有的道教国乐队伍。  相似文献   

12.
首都电厂     
首都电厂位于南京城西北隅,濒临长江,紧靠中山码头,现为南京下关发电厂老厂。首都电厂的前身是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下关发电所。  相似文献   

13.
南京是历史悠久的政治都会与文化名城,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以及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南京城市的基本面貌与基本性质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就其内部经济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进行一番探讨,对于认识与了解封建社会晚期南京城市的历史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清代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是有极为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的。 南京在历史上主要是由于政治、军事地位重要而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前期,南京曾多次作为南方偏安割据政权的统治中心,明代初年,它还一度成为整个国家的封建统治中心,清朝建立以后,南京虽然不是都城,却仍旧占据着东南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清朝“设江南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10日,笔者随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寻考南京古刹华严寺,在雨花台区小行一个小村子的农户门前,发现三块清代光绪年间的石碑竞被当做铺路石板,长期以来被人踩来踩去。  相似文献   

15.
7月4日北京时间零时整,南京明孝陵以全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中国四大古都中唯有南京没有世界遗产的空白。晚11时30分至次日下午3时,南京城区日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南京城区有降雨记录的日最高值为1931年的198毫米。暴雨给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13日入梅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连降大到暴雨,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里下河地区和沿江部分地区发生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内涝,滁河、秦淮河发生了较大洪水。74万名受洪涝威胁地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赴江苏实地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国民党的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作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项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运动。它兴起于1919年前后,始为知识分子及慈善家为改良中国社会和救灾防灾而倡导的民间运动。国民党奠都南京后,借用了“合作社”的形式,把推行合作运动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政策,希  相似文献   

17.
南京城市扩展与其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城市化发展的直接体现,透过对城市扩展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化本质的理解,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决策资讯。本文选取南京城市扩展作为分析的具体案例,在充分认识和剖析自然景观、区域经济及城市用地结构特征等条件基础上,揭示了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诱导性因子。基于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性理解,论文概括了南京城市空间增长的基本管理措施:即,外围总体控制--框定主城区;主城内部空间的分片管理-结构优化;区域层面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组织-外围空间引导。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为顾问,吕彦直等人为助手,于1929年底编制成《首都计划》,奠定了抗战前南京城市规划发展的基础。该计划按照现代城市功能,将南京城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其中有关中央政治区的设想几经修正。1935年中央政治区规划建设工作启动,但实施不久即因抗战炮火而中途夭折。此组文件部分反映了中央政治区建设的规划与变动状况以及界址勘定、征购土地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夜访阊门     
寻根的感觉阊门的名气很大,可从前去苏州是看不到的,2006年才重建,这次自然是必访之地。"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陆机《吴趋行》)。阊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那个时候就有苏州城,有阊门,还没有南京城,南京的地面也是属于吴国的。南京的第一座城叫"越城",还是越国灭了吴国之后才有的,城一定很小,大概叫堡更合适。还不是建在现今南京城的位置上,现在的南京城那时还是荒郊野田。  相似文献   

20.
《江苏地方志》2004,(2):41-41
余秋雨先生也写南京,他很自然地把这里当作他所渴望探求的化现场,他是用这样的字眼业开篇的——“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是的,每一个时代诞生着属于它的生命,同时也诞生着这些生命自己的环境……南京城与南京人,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