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海宏 《丝绸之路》2012,(20):111-112
本文介绍了平凉市博物馆古籍馆藏情况,阐述了本馆在古籍保存、保护方面出现的隐患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2年5月,赤峰博物馆征集到4件辽代经幢石,现收藏于馆内.据了解,这4块幢石均出自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城附近.幢石上均镌刻有文字,记载了许多高僧、佛寺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赤峰市博物馆征集到四块金代石刻,上面雕刻有孝行故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下面对这组石刻加以介绍. 一、石刻的基本情况 四块石刻均为浅灰色沉积砂岩质地.长方形.正面磨制平整,上面用减地法雕刻出卷草纹边框,内刻孝行故事,画面中的房舍、人物等细部,用阴刻线表示,整体形成布局有序的浅浮雕画面.每块石刻整体布局合理,上面的各组孝行故事构图讲究,房舍、动植物、人物雕制的线条流畅,形体完整、生动.石刻上每组孝行故事的旁边,留有用来题写故事名称的竖条状平面,但上面没有刻字和墨书.  相似文献   

4.
青铜牌饰,旧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东周至魏晋时代我国北方草原地带游牧民特有的一种装饰品,这些青铜牌饰大多采用浮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制作方法,设计奇巧,刻画入微,纹饰内容多以种类丰富多彩的动物纹为主,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化面貌,体现了北方民族强悍,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是  相似文献   

5.
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被人们喻为形象的史诗,艺术的画卷。它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记录了人类社会由荒蛮走向文明的艰难历程,讲述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在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众多岩画藏品中,  相似文献   

6.
北魏河南石雕三尊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集中北魏时代以河南北部为中心制作的石雕三尊像诸例,在指出其特色的同时试图作出编年,阐明造像具有的独特绘画性和地方色彩。并对其与龙门石窟,即所谓的“中央样式”的关系,以及与这一样式初期阶段河北造像的关系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魏时期,皇帝经常举行以赏赐为目的的宴飨活动。尽管这些宴飨的类别不同,但涉及的社会群体是很广泛的。皇帝宴飨群臣,主要遵循君臣之礼,而皇帝宴飨宗室,则按家人之礼进行。皇帝赐酺宴,则以显示恩德为目的,通过下达诏令,使全体编户民都参与的聚饮活动。这些赐宴活动,都不同程度与皇帝的施政方略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产生比较明显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魏外交对象层次复杂,既包括对峙的南朝政权,也包括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以及西域、高丽等四方远国。北魏在同这些国家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外交对象和不同的外交事务分别采用不同类别的外交文书。而且,各类各级外交文书都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起草、撰写。北魏外交文书不仅表现了北魏国家在外交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是其外交方针和策略上注重实效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北魏前期都城平城遗址发掘出土了数批石雕柱础。其体量虽小,但纹饰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本文从作品的雕造、艺术风格及具体功用方面作以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与起居省内,已不同于北魏秘书省之史阁。大臣监修改变了北魏以来秘书监、丞典领国史的传统,入馆修史加兼著作,脱离了秘书著作系统。著作从秘书省游离出来,与集注起居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东魏北齐沿承北魏,置集书省和起居省,北魏以守尚书典注起居,东魏北齐以散骑常侍等侍官监领或撰修起居注。史馆修史与起居集注,造就了《魏书》、《齐书》、《齐纪》等史书。东魏北齐史官制度变化的依据为礼制的修订,唐代礼多因循北齐,故其史馆修史制度亦上承北齐。  相似文献   

11.
北魏孝文帝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他刻苦学习,坚持不懈。他重视文学艺术,亲自作文,吟诵诗赋,并倡导雅集,与鲜卑王公和文士进行文学交流。他还博通儒家众经,亲自讲论经典,并重视史学,喜好玄学,讲论佛学义理。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经史学术,孝文帝都积极模拟和取鉴于南朝,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