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堆雪人     
正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拉开床帘,一片雪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跑去跟爸爸说:"外面好多雪啊!要不我们去堆个雪人吧!"爸爸说:"可以啊,真是一个好主意!"我听了爸爸说的话马上跑出了家门。站在雪地里,仿佛来到了一个雪白的世界。我们先在雪地上滚了一个大雪球来当雪人的身子;又滚一个小雪球来当雪人的头。之后,我们拿来两个扣子当雪人的  相似文献   

2.
偏门景点     
选择一种正确的旅行方式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拿着偏门的旅游攻略去苛求导游,还是用偏门的喜好去应对只抱有普通诉求的游客,郝是有偏差的. 带团的时候,最怕遇到客人拿着旅游攻略书跑来问我:“徐,明天我们去的长城在哪里?”我告诉他我们去的是八达岭,客人又问:“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书上说,北京好多地方的长城都比八达岭好呢.”我只好告诉他:“去别的长城路太远,往返要花很多时间,而八达岭离市区比较近,景色又好,所以一般旅行团都去那里.”客人听了依然觉得不满意,嘀咕着:“带旅行团去的地方肯定都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3.
靠天吃饭     
那一回我带团去桂林,有客人提出想去看漓江上的一个实景演出,因为他们的朋友曾经去过阳朔,对那个节目印象很深,因此也推荐他们去看.从北京到西安,从西安到桂林,一路上老外一直问我能不能订票,我答应他们一定会做安排.终于到了阳朔,问团里有多少人想报名参加,老外们齐刷刷地全都举了手.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天开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因为演出是露天的,遇到雨天虽然会照常进行,但肯定没有人愿意淋着雨去看演出.客人们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悦的神情.  相似文献   

4.
徐昕 《风景名胜》2014,(1):172-173
正带团的时候,我也常常会给客人们"加点",只是心境会大不相同。有人说,导游不都喜欢"加点"吗?因为"加点"有外快可赚啊!确实,"加点"曾经是导游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在这背后,也有很多外人所不知道的故事。带爸妈出门旅行,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我在设定的计划之外给他们"加点"。比如有一次我们在重庆,最后一天订的是中午的航班,十一点出发去机场。爸妈本想在酒店休整半天的,但是吃完早餐后,我觉得上午这两个小时也不能浪费了,便临时起意,带他们去坐长江索道。爸妈勉为其难地跟我坐完  相似文献   

5.
内部矛盾     
徐昕 《风景名胜》2013,(5):170-171
好吧,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竟会如此相通:当你觉得对方"有问题"的时候,这种判断多半是有一定道理的。导游带团,难免会遇上一些比较"各色"(难弄)的游客。有一次,我的团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是那种你一眼就能从人群中把他们挑出来的类型,穿着非常体面,说话彬彬有  相似文献   

6.
徐昕 《风景名胜》2013,(8):170-171
很多年前,有个外国大客户来旅行社考察,把公司的导游全都召集起来进行培训。当时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回他组的一个旅游团来中国玩,团里有个客人看见中国大街上的自行车都带着一个铃铛,觉得很有意思,便想带一个回国作纪念。那游客跟导游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已是行程的最后一天,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要直奔机场回国了。去哪里变个自行车铃铛出来呢?这东西虽然常见,可真要寻觅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  相似文献   

7.
柔软一点     
到今年二月份,我入旅游这一行就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刚“出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回想起来,那会儿的自己真是青涩得很.第一次独立带团,我从机场接上客人后就直奔酒店,结果到了前台,发现房间还不能入住,只好让客人在大堂里等.等了半个多小时,房间还是没好,老外们坐在大堂的沙发上都睡着了.我害怕他们投诉我,就跑去前台去跟工作人员吵.工作人员说:“按照国际惯例,酒店入住时间是下午两点,可现在才十点多……”我气坏了,直接甩出一句:“别跟我扯什么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8.
《旅游》1998,(1)
冬季京都的几个主要景点交通路线冬季到了。北京郊区最吸引人的是龙庆峡冰灯艺术节,同时北京有几个春节鞭炮燃放点向游人开放,它们分别是:大兴县北普陀影视城、延庆县龙庆峡、康西草原、莲花湖、昌平县明皇蜡像宫、怀柔县雁栖湖。旅游团队有专车,背包族怎么去呢?北普...  相似文献   

9.
带团神器     
也就是说,从我带团的第一天起,我就已经跌跌撞撞地步入了手机时代。如今手机早已跟我们融为一体,但是偶尔我也会感到好奇:没有手机的时代,导游们是怎样带团的呢?我第一次带团是在2000年2月,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了。当时我还是个学生,接到旅行社的实习任务,出发前一晚才想起自己还没有手机,赶紧厚着脸皮向同学借了一个——那一年手机还是极为贵重的东西,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人家肯把新买的手机借给你用一个星期,真的是很大的面子。依稀记得那款手机的型号是摩托罗拉2066,但是  相似文献   

10.
坐飞机     
正上一个假期,我和妈妈坐飞机到深圳玩。到了飞机场,我们和爸爸告了别,就进入了候机大厅。这时,妈妈想起了一件事,她说:"我们去买点口香糖吧!""为什么?"我问。"因为飞机起飞的时候耳朵会痛。"妈妈说。"好啊!我最喜欢吃口香糖啦!"我高兴地说。说完我们就一起去了商店。上了飞机,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什么时候起飞  相似文献   

11.
徐昕 《风景名胜》2014,(6):174-174
带团去外地,很多导游都不喜欢坐火车,因为麻烦,带着一大队人,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当然,事情多就意味着故事也多.我最难忘的一次是带团去洛阳.当时正值牡丹花节,去洛阳的火车爆满,旅行社票订晚了,当计调把火车票交到我手里的时候,都不敢正视我的眼睛:二十位客人,被分布在七节不同的硬卧车厢里.七节车厢,差不多两百米的距离,要在忙乱的站台上、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老外们一一送到各自的车厢、找到铺位、放好行李,必须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12.
有人跟我说起谁谁是一工作狂,主要事迹一如此这般……我听了大惊,怎么会!以及二这般如此……我更惊了,impossible!和三……我就疑虑而不太肯定地说,下次他激动的时候你注意一下,看他身上会不会掉电池下来,没准是机器人来着。  相似文献   

13.
我与非洲     
我对非洲和野生动物产生兴趣的源头是CCTV的《动物世界》.从记事起,我就痴迷于《动物世界》,其中许多纪录片取材于非洲稀树大草原.从80年代初的黑白电视机到现在的液晶电视,30年来,我一集都没漏过.我最爱去的地方是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去了不下百次.我每到一个城市,其他景点可以不去,动物园是绝对要去的.从小学开始,我订阅了一些书刊,只要有非洲野生动物的文字和图片,就剪裁下来,整理在一个小匣子里.到上高中的时候,我集合了几乎所有市面上能见到非洲动物的资料,对非洲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习性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个人,想叫儿子成器,又不供儿子读书,也不教儿子手艺,总是叹惜他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这个人有一手斗犁架子的手艺,方园百十里都有名气。有一天,儿子跟他说:“阿爹,我找着一个犁弯,硬是好。”他叫儿子领他去砍。父子俩到山上,儿子指着一棵直瞄瞄的树说:“阿爹,你瞧多好多直!”他气得眼  相似文献   

15.
正韩国离我们实在太近,飞一趟韩国往往比去个长江以南还便宜,因此韩国也是我时间不充裕,而且也没什么目标时候很好的散心地点。近期两国的关系比较暧眛难解,而我也从来都不会和朋友说韩国是个"好玩"的国家,事实上我早在10年前就已经对韩国的很多景点失望透顶了,每次来韩国,到水产市场吃吃喝喝是最吸引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缘于一个工作上的机会,我在悉尼待了两周,爸爸也跟我前往,第一次出国的他对悉尼充满了好奇,他说他要仔细地看一看这个城市,那些世界知名的景点,比如悉尼歌剧院、达令港、蓝山等等是非去不可的.可是除了这些竖立着指示牌的一成不变的风光,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了解风土人情,也在爸爸的计划之列.  相似文献   

17.
梦之夏     
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夏天那一些美好的往事。夏天是个甜蜜而快乐的季节,虽然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但是我却不觉得。每年的夏天,我都和小伙伴们去池塘里游泳,我们一起打水仗,一起玩耍。记得有一次打水仗,我见"敌人"来了,准备给他来个下马威,刚准备泼水,忽然,背后来了个水球,我赶紧躲进水里,而他们居然双面夹击,害得我喝了好多水。夏天是凉爽的!夏天,我们还会到树林中探险。哇!好凉快啊!  相似文献   

18.
义卖     
正记得去年夏天,我和姐姐去义卖报纸,因为我姐姐是一个小记者。这次义卖的主题是:有一位大学生姐姐生病了,没有钱治疗,所以我们义卖报纸来给大姐姐筹款看病,领队的老师说谁报纸卖的最快、最多,谁就有机会见到那位大姐姐。听了老师一大堆要求,终于开始卖报,地点在玄武湖。"呼……不错,玄武湖有凉亭还可以乘凉呢!"我开心地说道。"喂!我们是去卖报的,不是去休息的!"姐姐大声喝道。"好,好。那咱们赶紧进去卖报吧!""冲啊!杀啊!"我说。这时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我和姐姐恭恭敬敬地走上去,清了清嗓子,这时姐姐发挥她的口  相似文献   

19.
不要说话     
徐昕 《风景名胜》2014,(4):172-172
我自己讲解的时候,遇到开小差的客人,我会使出老师们惯用的手段:提问.可事情常常是这样的,一分钟前我刚刚讲过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一分钟后提问,必定还有很多人回答是黄河.我觉得当导游和当老师,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我有一个哥们,有一次带团去八达岭长城,一路上,照例要给老外们“上上课”,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面貌.他拿着麦克风在车上讲着,后排有几个客人顾自在那里聊天.这本来也没什么的,我讲我的,你听不听随意.  相似文献   

20.
陶恒生 《纵横》2010,(12):21-25
心惊胆战的逃亡之旅 我父亲走的时候跟我们说:“我到香港去。”他那时没有想到会公布密约,不知道高宗武已经把密约拍照下来。他说到香港去再想办法让我们过去。其实他也很茫然,并不知道怎样想办法。他走后,我母亲想带几个孩子也走,就去买船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