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分     
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交"秋分"节气,今年秋分为9月22日。秋来北上看红叶。9月底,吉林省蛟河举行的"长白山红叶旅游节",便是观赏层林尽染的佳处。有道是"秋风醉染万叶丹,百里红霞沁心田。若寻神怡桃源处,红叶为伴谷为天。"在蛟河市红叶谷景区,整条山谷满眼红叶,金黄橙红,五彩斑斓,有时如蜡染般明丽纯粹,有时又似水彩画般浓淡相宜。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1,(9):15-15
每年9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今年秋分为9月23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天文学上规定秋分为北半球秋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九月令     
《中华遗产》2018,(9):7-7
节气 白露 南京人喝白露茶、酿白露米酒福州人吃龙眼,温州人吃十样白太湖渔民祭禹王 秋分 祭月,竖蛋,吃秋莱,送秋牛图。  相似文献   

4.
敦煌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其中有关"二分二至"的漏刻标注,始终没有出现在相应的节气(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日期上,这主要表现在具注历日对昼漏50刻的标注往往要比春分、秋分节气晚1—3日,而夏至昼漏60刻和冬至昼漏40刻的标注又提前了3—4日。另一方面,具注历日所见一年的昼夜长短变化中,多数情况是每8日昼夜时长增减1刻。较为特殊的是,春分、秋分前后,昼夜长短变化中每增减1刻通常需要的时间是7日。相比之下,冬至、夏至前后漏刻增减的时间要稍长一些。具体来说,"二至"前昼夜时长增减1刻需要的时间是12日,"二至"后昼夜长短增减1刻需要的时间是18—19日。若与春分、秋分"加减速,用日少"的特点相比,大体比较符合《唐六典》"二至前后加减迟,用日多"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1,(6)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早在春秋时期,已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从孟春的大地复苏,到仲春的朝气蓬勃,再到季春的姹紫嫣红;三春经历了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解读春天里节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立春,又称“打春”、“报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代表春季的开始。农谚有“春打六九头”之说。冬至开始数九,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即冬至后的第四十六天,通常在公历的二月五日前后。立春这一节气名称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  相似文献   

7.
冬至     
JNTO图 《风景名胜》2013,(12):13-13
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今年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二十.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  相似文献   

8.
小满     
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节气,今年小满为5月21日。养生有道"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养生要做好"防热除湿"的准备,应坚持健脾利湿、清心祛暑和胃养阴三原则。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  相似文献   

9.
白露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交"白露"节气,今年白露为9月7日。9月初,到辽宁盘锦去欣赏如火一般的红海滩。盘锦红海滩位于渤海之滨,是举世罕见的湿地景观。造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唯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  相似文献   

10.
草木与节气     
纪红 《贵阳文史》2013,(6):83-86
寒露物语 二十四节气是一统的过程,一个节气是一个节点,古人委实智慧,将节气划分得适逢其时、恰如其分。节气各有自己的物候,古时为每个节气标了三候,  相似文献   

11.
霜降     
《风景名胜》2014,(10):13-13
每年的lob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2014年霜降为农历九月三十,公历10月23日。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随着霜降的到来,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霜降来临,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泉州老人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除了鸭子、柿子,有些地方到了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  相似文献   

12.
处暑     
《风景名胜》2014,(8):13-13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立秋,2014年处暑为农历七月廿八,公历8月23日。处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期间,气候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少摄取辛辣食物,多增加隐性食物,如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莱、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处暑     
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节气,今年处暑为8月23日。养生有道处暑昼夜温差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对于老年人,不要贪凉,也不要穿太多,应该根据气温及自我的温  相似文献   

14.
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勃 《民俗研究》2007,(1):169-181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汉代以前即已出现。但作为节气的清明与作为节日的清明毕竟不同。譬如韩养民、郭兴文明确指出:“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  相似文献   

15.
大寒     
每年1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交"大寒"节气,今年大寒为1月20日。养生有道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  相似文献   

16.
大寒     
JNTO 《风景名胜》2014,(1):13-13
正每年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2014年大寒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公历1月20日。由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建议食用八宝饭、芪杞炖子鸡、山药羊肉汤等。  相似文献   

17.
春分节气刚过,桂林正是春意盎然时。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很高兴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面。3月22日,拉夫罗夫的专机降落在桂林。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拉夫罗夫首次访华,也是继去年9月王毅外长访俄后,两人时隔半年再次面对面会晤。  相似文献   

18.
<正>"天人合一",节气为农历特色,也是乡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命脉。时代在变迁,记忆在磨灭,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所携带的乡韵,始终流转并萦绕。农历重农事,重节气。而节气与气候、物候,与节日、习俗紧密关联,它是传统生活的文化指南,具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节"。2016年底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相似文献   

19.
每年从秋分至春分的冬半年,元朝皇帝在燕山南麓农田之间的大都理政;春分至秋分的夏半年则巡游到燕山北麓牧场之上的上都治国。两都巡游的御道和其上天子的脚步打造出一块生态地貌与民族文化异常丰富的交融之地,成为大元帝国的“腹里”轴心,和光耀历史的世界心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庆祝活动的组成部分,应日本北海道方泉处钱币资料馆邀请,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发起组织的中国钱币代表团一行八人,于1992年9月23日至30日访问日本,与日本钱币界同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