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开  范永恒 《世界》2008,(7):30-32
采访的前天夜里,左小青刚从台湾回到北京,身上的阳光及海水的气息似乎还未散去。“兰屿是全台湾最美的地方。我回来后一直告诉身边的朋友一定要去兰屿看看。兰屿是一个让人无所事事的地方,观光客很少,能完全让我放轻松.什么也不做才是真正的度假。旅行的时候,我喜欢过过当地人的生活,比如穿着背心、拖鞋和短裤到兰屿的小村庄最市井的小店喝咖啡吃早餐。”  相似文献   

2.
陈珍 《文史月刊》2010,(3):70-71
我国的屿,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厦门的鼓浪屿,温州的江心屿,台湾的兰屿和福建东山的塔屿了。  相似文献   

3.
高山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也是唯一尚待解放的兄弟民族,约有二十二万人,包括阿美人、百宛人、泰耶尔人、布嫩人、朱欧人、蕯斯特人和耶美人等七个部族.除耶美人居于台湾东南部的兰屿岛外,其它均分布于纵贯台湾南北的中央山脉的崇山叠岭地带——约占全岛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的一半.同我国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高山族人民有着勤劳、智慧和具有革命斗争传统.长期以来,和汉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共同开辟了祖国的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十六世纪末叶以来,由于长期遭受  相似文献   

4.
东门屿,仙山之远,名屿之近据说。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地理》曾评出中国四大名屿,即温州的江心屿、台湾的兰屿、厦门鼓浪屿以及我们此行前往的东门屿。评选的标准我们不得而知,但亲身前往的好奇却是满满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2009,(3):56-59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电影《练习曲》用美轮美奂的镜头和这句反复出现的煽情台词,让所有看过的人见识到了梦幻的台湾公路风景,并产生环岛骑行的冲动。而我却更想去看看兰屿——站在太平洋最深处的海岛尽头,会有怎样的滋味。海岛不远,先驱车至台东,再坐半小时轮船,纯净得近乎透明的碧海蓝天,就出现眼前了。  相似文献   

6.
魏章柱 《百年潮》2002,(6):77-78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而建立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的一个重要纽带便是文化因素,而教育是文化的播种机,使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但是,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历来都是人文地理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但以往研究较少将饮食文化置于旅游的背景进行考察。文章借用饮食民族志的方法,以我国台湾兰屿岛的达悟族飞鱼饮食文化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在旅游发展下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的作用下,地方的饮食文化从传统的体系中"脱嵌",并发生了一系列跨越式变迁与重构;食物的属性、烹调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形变与重塑。而这一重构的发生正是作为"我群"的原住民与作为"他者"的游客之间互动协商的产物。游客的"凝视"与消费为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提供了基本动力,而本地人的自我学习和文化自审构成了地方饮食文化重构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9.
台湾道台是台湾方志修纂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他们在台湾方志序言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台方略。在台湾道台的描述中,台湾是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教育日渐兴盛的地方。透过台湾道台之眼,我们也可以窥探台湾之"实",即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不断深入完善、台湾社会在曲折发展中步入近代等重要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我是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古坑乡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农家,由于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道贫寒,我从小就很自立自强,1940年在台湾台南市专修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进入台湾制铁所机械工厂当见习生.因为家庭环境不允许我继续学习深造,我就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专门部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函授三年结业. 上世纪40年代初,台湾尚是日本殖民地,年纪不大的我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饱受了亡国之苦,我与广大台湾人民一样,总盼望台湾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总盼望中国能独立富强,不再受列强的欺侮.  相似文献   

11.
唐景崧历任清朝吏部主事、福建台湾道台、台湾布政使、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败,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朝廷被迫与日本侵略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命令唐景崧“内渡”回大陆.唐景崧回到大陆后,旅居桂林,在桂林寓所潜心研究桂剧,亲自编写40多个剧本,并组建桂剧戏班,进行桂剧改革,成为桂剧第一个剧作家、桂剧最早改革者.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 比较确凿的台湾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存只有2处,即台南左镇乡菜(?)溪人类化石和台东长滨八仙洞打制石器.其中前者是台湾地区唯一发现古人类化石的地点.关于左镇人类化石的发现.过去台湾报刊曾经报道,台湾学者和日本学者也进行过一些研究.大陆学者也在一些场合作了叙述.一般认为,左镇人化石是1970年夏发现的,它是一个青年男性的右顶骨残片,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年代在距今1—3万年前,根据出土地点可将其命名为“左镇人”.实际上,由于长斯以来台湾与大陆的隔绝,大陆学者普遍对台湾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了解不够,上面的表述是极其不足的,我们有必要根据近年公布的材料加以更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南方人物周刊》2011,(38):11-11
倘若比较一下全世界各国的生育率,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全世界5个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地区)都是华人社区:中国大陆(1.22)、新加坡(1.09)、香港(0.97)、澳门(0.91)、台湾(0.90)——括号中的数字表示一个妇女甲均生的小孩的个数,这个排名包括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除了梵蒂冈)。  相似文献   

14.
1928年,我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市一个平民家庭.我家祖籍江西,父亲在抗日战争前移民到台湾行医,母亲是台湾当地人. 我共有兄弟姊妹8人,由于遭遇不幸父母早逝,只得由长兄长姊抚养年幼的弟妹.我排行老七,从小便渐渐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勤勉朴素、吃苦耐劳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83年11月,一位身患绝症的湖南沅陵籍台湾老兵,在海峡两岸尚处于隔绝状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从台湾归返祖国大陆,回到家乡故土,将自己送骨安魂、落叶归根. 那年,我曾陪同父亲向隆海去探访这位从台湾回到沅陵的老兵吴学志,见证了海峡两岸沅陵人几十年的“乡愁”.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写满沧桑、左脚略跛的中等个子老者,口音仍然带着浓厚的沅陵味.  相似文献   

16.
张荣国,1935年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伯父和父亲都是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知识分子,父亲在台湾公众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反对日本侵略奴役台湾人民的演说,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分子迫害,被驱逐出台湾故土.回大陆后,他先后在福建和上海行医.后来在上海与堂兄联手开设数家光华眼科医院,闻名遐迩.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张氏家族一方面行医济世,一方面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7.
简讯     
20 0 2年 8月 9日 ,中国侨联与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在北京举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谴责‘一边一国’言论”座谈会 ,强烈谴责陈水扁“一边一国”的台独言论。中国侨联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林兆枢指出 ,无论是在事实上还是法理上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同胞大部分来自大陆 ,台湾地方文化源于大陆 ,与大陆的其他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 ,因此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台湾的前途应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共同决定。林兆枢会长进一步指出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是分裂中国的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虽然经历了从"解放台湾"到"一纲四目"乃至"一国两制"的演变,但坚持一个中国、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其不变的原则.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处理两岸关系更趋务实灵活,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两岸关系基本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地名,凝结着荷兰侵略、郑成功收复、福建移民、日本人殖民统治、两蒋败退台湾等历史痕迹,夹杂着台湾各部落语言、闽南话、客家话、日文等发音,几乎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故事. 高雄旧称“打狗”,来源于当时此地马卡道部落话“takao”,义为“竹林”,音译为“打狗”.嘉义民雄乡在20世纪20年代才有了“民雄”的新名,之前此地一直被称为“打猫”,因为此地为台湾平埔打猫社所在地,“打猫”是部落话Taneaw的音译.来自台湾原住民部落的音译地名还有基隆(旧称鸡笼)、艋舺、暖暖、关渡、八里、斗六、大埔、达邦、特富野、弥陀等等.  相似文献   

20.
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远规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大规模交往的第一次记录,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出航台湾,并在台湾行使国家权力的最早证明.此行对于开发台湾,密切东南沿海和台湾的经济文化联系,以及开拓我国东海、南海及南洋的海上航道,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