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事诗词格律的教学与研究,需辨认古人声字。章根据遵义方言的特点以及普通话和遵义方言声调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遵义人辨认入声字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2部首轮新编志书的研读,指出存在的硬伤:搞错诗体,归类不当;不懂格律,冒用词牌;不懂押韵,弄错音义;不懂典故,常出笑话;抄错排错,校对失职。并谈了诗词入志的重大意义和如何把好诗词入志的质量关。  相似文献   

3.
本认为彭耜与王庆升是道教金丹派的两位重要传人,他们都有诗词作品传世。彭耜的作品保存于《金华冲碧丹经秘旨》;王庆升的作品保存于《爰清子至命篇》及《三极至命筌蹄》中。他们的诗词作品通过特殊的意象组合,暗示了内丹修炼的原理与境界,体现了道教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水浇园丁》这部一个镜头的电影,初步构建了电影长镜头的雏形,是电影长镜头的鼻祖与典范。《水浇园丁》是卢米埃尔兄弟诸多作品中最早具备初步叙事特点的一幕片断,其叙事手法也为后来的电影种下了电影叙事的"基因",更对其后电影长镜头理论的日渐丰富完善和长镜头创作实践的不断拓展创新具有历久弥新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亘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作品十分丰富多彩,繁荣昌盛。伴随着创作的繁荣,批评鉴赏之作也纷纷涌现,比比皆是。不仅有众多零散的评议篇什,而且有众多的“诗话”、“词话”之类评议诗词的专。撰有评、注的作品选集也历代多有。尤其近二十年来,由《唐诗鉴赏辞典》开端,以“辞典”的形式鉴赏诗词作品的专如雨后春笋般露出地面。这类评议诗词的作,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学知识,提高读的艺术鉴赏能力,自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有关西藏地方的汉资料为数不少.但是诗歌的数量却不多。究其原因一入宦藏地的官数量不多.加上地理环境及特殊规定的制约.此地很少有游历.人少创作的诗歌数量也少;二是藏话及某些特殊名词要在不影响汉诗词格律的前提下融入其问比较困难,不免对诗词的创作产生影响。即使如此,前人也遗留若干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为今天认识清代西藏地方社会的重要史料,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锡刚 《百年潮》2006,(8):74-75
在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争议最大的作品之一。官方所公布的创作时间与作品所表露的作者心境,有着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译界泰斗、著名学者、诗人杨宪益先生原名杨维武,安徽泗县(今江苏盱眙)人。1915年生。他出身书香门第,祖辈出了四个进士。其祖父杨士燮,是光绪进土,曾任淮安府知府、杭州府知府等职,被清政府派往日本考察学务。其父杨毓璋年轻时留学日本,精通诗词格律,是我国第一代银行家,曾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相似文献   

9.
杨阳 《神州》2012,(24):7-7,10
李商隐和吴文英作为诗词史上的两位大家,虽生活朝代不同、作品体制有别,但在其创作和生活思想等方面都能看出二者的相似,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诗词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即选取了二者政治诗词的角度,进行同异对比的探究,来深入理解二者诗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冯锡刚 《百年潮》2006,(8):74-75
在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争议最大的作品之一.官方所公布的创作时间与作品所表露的作者心境,有着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临流选石图》是一幅人物肖像画。图卷中有30余人题写了诗词、题记、题签。本文考证了像主的姓名、事迹,诗词、题记等作品的写作时间以及作者与像主的关系。并指出,图卷诗词、题记等反映了当时士人喜用室名、字号的风尚,对《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有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岑沫 《文史春秋》2003,(4):28-31
徐海生,字鉴兴,号“旧枝新鹊”,别号“东海渔夫”。1962年冬生于广西岑溪市城谏镇一个偏远的山村。他当过矿区教师,任过矿区的宣传部副部长,后调到梧州市委组织部工作,担任过《梧州党建报》的副总编,现在与摄像机为伴从事电视教育工作。近几年来,他工作之余一直担任梧州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及《梧州诗词报》编辑,是位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中坚人物。他对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待人热情豪爽、平易近人。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亦痴亦醉,不仅工于书法,在古体诗词、对联、曲赋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通晓其中的格律、音韵。…  相似文献   

13.
侯仲章生于光绪二十年(1876)——卒于民国十三(1924),清末廪生,白泥田老寨子人。自幼就读凹水名儒拔贡陈小溪先生门下。时丁杨斌也同仲章就教于陈先生塾馆。仲章记忆超人,诗文敏捷,《侯氏族谱》中有仲章与其师唱和诗词较多,有《赠陈师》、《和陈师》、《留别陈师》等诗章。其诗格律稳健,立意新颖,气势豪迈。陈师因以称之为“奇才”,着意鼓励与诱导。  相似文献   

14.
正孙中山曾经说过:"中国诗之美,逾越各国,如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有一韵数句,可演为彼方数千百言而不尽者。"他还说:"或以格律为束缚,不知能者以是益见工巧。至于涂饰无意味,自非好诗。然如‘床前明月光’之绝唱,谓妙手偶得则可,惟决非寻常人能道也"。对于当时有人提出要废除诗词格律,孙先生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说"今倡为粗率浅俚之诗,不复求二千余年吾国之粹美,或者人人能诗,而中国已无诗矣。"孙中山一生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奔波,他并无意做诗人,他曾对日本朋友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到20世纪间,河湟地区涌现出了十多位对中华传统诗词有造诣、有成就的文人,他们创作并留下了数千首诗词作品,成为青海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谢铭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  相似文献   

16.
裴慎先生曾以精湛的医术享誉秦陇,又以娴熟超人的诗话闻名国内。他的诗文集收录了他一生的精品之作,其诗词的精美度均不输于前人名家,从中流露出的拳拳忠心值得我们仔细品读。本文试图与其人生经历相结合,探究裴慎诗词作品的内容题材和蕴藏于其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锦 《丝绸之路》2011,(24):48-49
甘肃民族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在历史上曾形成三次高峰,涌现出近百部优秀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均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与花儿结下了不解之缘。甘肃民族歌剧剧本题材多反映花儿流行地区的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民俗民情等,唱词多以花儿格律和结构方式为主,音乐则以花儿曲令为基础,道白采用花儿流行地区的方言土语,在表演上吸收了花儿演唱中的摇头、垫步等表演程式,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民族歌剧之路。  相似文献   

18.
赵榆 《收藏家》2005,(5):53-56
谢稚柳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的大师之一,是书画鉴定界的巨擘,同时又是具有丰富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权威。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即开始摄影活动。当时,红军没有专职摄影人员,留世的摄影作品,有的是部队领导如叶剑英、聂荣臻、陈赓、苏静、童小鹏等人利用战斗训练间隙拍摄,有的是由私人摄影馆拍摄。直至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影像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群体特色的符号性文化品牌,形成了包括影像创作实践(拍摄、暗室制作)、摄影出版、展览宣传、影像队伍建设、影像理论建设、影像成果整理与保存等一整套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六舟的梅花题材绘画为例,分析了画家绘制这些作品的时间以及所处的环境。六舟创作了许多咏梅诗句、梅画及题跋,也收藏了一些历代墨梅作品。六舟的梅花绘画,应当是汲取了宋元以来梅花诗词及绘画大师作品的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