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11月15日,雷锋响应党的号召,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从家乡湖南省望城县来到地处祖国东北辽宁省的鞍山钢铁公司,并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当推土机驾驶员。与雷锋同乘一列火车来到鞍钢并同时被分配到化工总厂的还有他的老乡张月棋、杨必华、易秀珍等三位女青年。他们在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中结下了真挚深厚、纯洁无瑕的友谊。 如今,这三位女士都已经或即将步入花甲之年,退休在家。每当忆及当年与雷锋相处的日子,激动、缅怀的心情溢于言表。40年的风霜雨雪、春秋岁月,也难以磨灭雷锋这位与她们情同手足、  相似文献   

2.
黄东 《百年潮》2008,(5):19-22
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一次秘密的访谈正在进行。一位老人侃侃而谈,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负责大陆事务的两位官员和一位政治分析家时而埋头速记,时而打断老人的话提问几句,而桌子上的轻便录音机里的磁带也在飞速地转着……这样的场景诡异而神秘,这位老人是谁?他们在谈什么?  相似文献   

3.
查理九世在位到1568年3月和约时期的法国1561年6月初 僧侣们(作为一个等级)在普瓦西集会,贵族与第三等级则在1561年8月集会于蓬杜瓦兹。 在这些会议的间歇期间,居伊兹父子、蒙莫兰西将军、圣·昂德列元帅、西班牙大使以及教皇使节、喀德琳的密谋继续进行着、参与其中的她,时而同他们意见一致,时而又反对他们。巴黎法务院以一些通缉异端的法令(a son de trompette)公开地回答洛庇塔尔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纵横》2013,(1):33-38
眼前的老人黄菊芳,就是当年招收少年雷锋到湖南省望城县委机关工作的考察人,是她发现了雷锋,并把雷锋送到了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记者笑言她慧眼识英雄,老人说:“是历史的巧合,关键是雷锋个人的潜质不错!”  相似文献   

5.
余玮 《炎黄春秋》2022,(9):43-46
有那么一群人,60多年前,他们曾走近雷锋。多年来,本文作者从南到北深入许多地方,寻访这群特殊的知情者,查看遗物、加密档案,翻阅大量文献,寻找真实的雷锋,寻访雷锋离开的日子里他们的作为。2022年是雷锋逝世60周年,本文通过雷锋生前工友、战友乔安山,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雷锋生前战友冷宽,雷锋的同乡、生前好友冯健,多视角再现雷锋及他们平凡而真切的人生岁月。  相似文献   

6.
<正>沿河的树荫下,不时传来"啪啪啪""笃笃笃"的声音,这声音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时而轻微,只见一个老人坐在矮木凳上,弯腰敲着一只白铁盆,神情十分专注。那动作是那么的灵巧娴熟,似在弹奏一支乐曲,敲打出的是一种幽静。老人名叫林恒飞,在这里摆摊白铁加工十多年了,有人叫他老林,有人称他林师傅。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人肩挑一副担子,一头担子上插着几片光亮亮的白铁皮,一头是生着炭火的小炉子,步履缓慢地沿街走巷,晃动着的担子,不时发出铁皮的碰击声,继而听到一阵吆喝:"有修锅修盆的噢——",那声音不是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中国,“向雷锋同志学习”,已不像往日那般被时时提及;关于雷锋的记忆,也似乎正在远去。在最需要中国人自己倾注关爱的地方——贫困地区、社会福利院、文物保护区等,外国人的身影却越来越多。他们不怕劳累和艰苦环境,服务于人们最需要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的“洋雷锋”。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几位活跃在中国的“洋雷锋”,探究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8.
孟红 《文史春秋》2023,(2):4-12
<正>在辽宁省沈阳市,活跃着一批认识和了解雷锋、与雷锋有着深厚感情、终生颂扬雷锋精神的老作家、老记者、老艺术家。他们不但用毕生的精力写雷锋、说雷锋、画雷锋、演雷锋,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如第一个书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第一个描绘雷锋画像的杨宝威,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第一个说唱雷锋的朱光斗……  相似文献   

9.
宣靖 《神州》2007,(12)
如果人们在农闲、喜庆节日或庙会时来到江苏靖江农村,总会看到村庄和农户家中常会组织一种规模不等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济济一堂,并参加着唱和。唱讲者身心投入,听者如痴如醉,时而凝神侧耳,时而拊掌捧腹,他们全身心沉浸其中,可以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息。不知缘由的人一定会问:"他们在做些什么?"这时,身旁的人一定会悄声告知——这是靖江讲经。  相似文献   

10.
晓勇 《中国西藏》2015,(2):42-45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2014年9月26日,在拉萨市八廓南街夏扎大院举行的首届唐卡艺术节精品唐卡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赤列老人,也是第一次接触被称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那天,在夏扎大院右侧二楼一展厅,赤列老人侧站在唐卡旁,时而闭目,时而双手合掌虔诚顶礼。似吟似唱的旋律回荡在藏式回廊里。那天的精品唐卡展热闹非凡,许多区内外知名专家、唐卡艺人齐聚一堂赏唐卡、品唐卡,引得众多媒体聚焦。老人的说唱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但也只是片刻的停留后,人们选择离开,涌入更加火热的精美唐卡展。后来,在回廊里,就只剩下依然故我说唱的赤列老人,还有似懂非懂的我。我感动于老人远古沧桑的声音,感动于老者史诗般的吟唱。那个下午,赤列老人孤独吟唱,而我是唯一的听众。几天后,我登门拜访老人。与老人走街串巷最大的感触是,许多稍上年纪的人知道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非常想听老人讲说喇嘛玛尼。他们直言,老人是藏族史诗文学喇嘛玛尼的传唱者,喇嘛玛尼的根在群众中,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这个传自祖先的文化。而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拉萨喇嘛玛尼说唱传承人,希望赤列老人的说唱不会成为这座古城的绝响。  相似文献   

11.
香玉 《神州》2014,(7):96-97
<正>"学习雷锋好榜样"曾是我们耳边的谆谆教诲,为什么学习雷锋,怎么学习?《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为我们做出了最真实的注脚。《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是研究雷锋的国家一级作家华东方的作品。他曾在雷锋生前部队领导机关做过多年的宣传工作,连续12年在雷锋班和学雷锋先进单位蹲点,熟悉培养雷锋的老红军、老八路、和雷锋一起成长的战友、雷锋辅导过的学生以及25任雷锋班班长,被誉为"雷锋活字典"。雷锋日记家喻户晓,亿万人民阅读  相似文献   

12.
雷锋收藏家     
正1978年3月5日,中国邮政首次发行《向雷锋同志学习》(J26)专题邮票一套三枚,内容分别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华国锋为雷锋的题词、雷锋像。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董兴喜,是雷锋专题的收藏大家。董兴喜从事雷锋专题收藏开始于1989年。那一年,八一厂拍摄纪录片《雷锋是谁》,雷锋班的历任班长被邀请来京,董兴  相似文献   

13.
亮点     
《世界遗产》2012,(3):13-13
海城高跷秧歌:舞出雄劲东北风 辽宁海域高跷秧歌是生动、丰富的民间艺术。历经一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从最初的唱秧歌、扭秧歌发展成今天的海城高跷秧歌。激昂的锣鼓声一响,高跷艺人们身着古装、踩着鼓点就兴高采烈地登场了。他们脚踩两尺多高的高跷如履平地,时而翻滚腾跃,时而轻歌曼舞;时而火爆热烈,时而即兴狂野。  相似文献   

14.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 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在日记中写 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 1999年7月29日,在河南省孟州市,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刘思乐。 老刘今年60岁,中等个儿,短平头,他虽两鬓染霜,但面溢红光,精神颇好。西安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10集电视剧《我们的雷锋》时,特邀他参加第8集的拍摄。 谈及雷锋,他煞是激动,当年他与雷锋在沈阳同台演讲48天,朝夕相伴,结下兄弟般的友谊。他捧出一张珍贵…  相似文献   

15.
韩艳 《神州》2012,(10):50-55
雷锋,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对很多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对具体个人的代指,而是成为了一种符号的象征,一种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别为他题词,赞扬他的崇高精神;有关雷锋题材的电影、歌曲等文艺作品风行一时;《雷锋日记》和《雷锋的故事》一版再版,并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教育了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16.
琼州海峡天水相连,巨浪滔天。一艘木帆在海面上颠簸着驶向雷州半岛。舱内一灯如豆,一个头戴方巾身穿微服,年约65岁的老人,危坐灯下,一面捋着胡子,一面翻看着一部手稿。老人身旁的一个青年,倦睡如泥,时而发出阵阵鼾声。舱外睡着一条乌嘴黄狗。老人将书稿翻到最后...  相似文献   

17.
正每年的3月5日,我们都会听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这一天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从此全国掀起了学习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活动。第58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我们更加认识到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时代潮流,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1960年2月24日,时任沈阳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将军,在下部队检查工作时,听取了关于雷锋先进事迹的汇报,认为这是一个好典型,他批示:雷锋精神十分重要,值得学习。1962年2月20日,他提出特邀雷锋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员代表会议,并让雷锋作报告。会议期间,将军专门接见雷锋,并与他亲切交谈。会后,军区政治部党委在全区开展了向雷锋学习的活动。与此同时,杜平将军又专门指示宣传、文化和文工团等部门,采用“快板书”、“黑板报”等形式,宣传雷锋事迹,并派雷锋所在部队一名新闻干事住在汽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名字与中国最著名的士兵连在一起,25个人生从此被套入一条相似的曲线。从默默无名到立功受奖,从内向寡言到能说会道,50年来,他们的人生随着中国雷锋热潮起潮落。无论他们是士兵、班长,还是司机、军官、公务员或大学教师,这种荣誉、责任和负担,都给他们带来一生难以改变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享受音乐     
<正>拍摄地点:巴黎,蒙马特拍摄时间:10月27日INFO:康泰时G2,F/2.8,1/600秒,ISO 100巴黎蒙马特高地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各地的画家、诗人、音乐家或短租或长居于此,使这片不大的区域充满人文气息。蒙马特一处小广场上,一位老人正在演奏悠扬的小提琴曲,他时而远眺,时而微闭双眼,周围纷杂的游人完全没有影响他对音乐的投入。老人面前没有放置可供路人放入钱币的琴盒,也许,他只是在全身心地享受此刻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