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这20个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留给钟山定林寺的摩崖遗墨。乾道乙酉即1165年,距今已800余载。摩崖石刻位于南京中山门外明孝陵西侧定林寺旧址,石崖上镌刻着的面积长90厘米,宽64厘米。定林寺是钟山70余所寺...  相似文献   

2.
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由笔者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长王前华等于1999年秋冬之际发现。当时,笔者正在主持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考古发掘,并认为该坛址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建造的“北郊坛”遗存④。根据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361年)宋濂所写的《游钟山记》所言,刘宋“北郊坛”距南朝著名的钟山上定林寺不远,而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钟山上定林寺,是高僧僧事占撰写《出三藏记集》等佛学专著、刘勰完成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以及齐、梁时代佛界大德僧柔、法献、僧远、法通、道嵩、超辩、慧弥、法令、  相似文献   

3.
上定林寺的兴建 南朝刘宋初年,江南佛教还处于发展时期。外国僧人来华传法,大多用带有方术味的禅法吸引民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印度高僧昙摩蜜多辗转到四川,后出三峡到荆州传法,不久又来到京师(今南京),刚来就得到全城礼敬,其中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他被朝野敬称为“大禅师”。他先在祗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等几部佛经,又到浙江建寺传法。元嘉十年回到金陵,住进了钟山定林寺。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15日,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抵达泰国曼谷,开始接受为期76天的供奉,以庆祝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75岁寿辰。北京灵光寺佛牙是释迦牟尼遗留下来的两颗灵牙中的一颗,另一颗在斯里兰卡。追根溯源,这颗珍贵的佛牙最初是由金陵高僧法献从西域迎请而来,南朝时被供奉在京师建康(今南京)钟山的上定林寺。这颗佛牙的由来、流传很有些传奇色彩,有些谜至今也无法解开。  相似文献   

5.
天钟山又名小天竺,位于富阳市区西南六公里处的富春江畔,因其山形遥观如钟,得名天钟山。天钟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宗教名山,清宝山举人蒋毅复曾在《游天钟山记》中称:"天钟山高峰插云,深涧夹雪,巨石摩空,寒瀑奔腾,白石清泉,山花红然"。可见当时就已经藏秀于山、名声在外了。只不过到了民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山寺坍塌,旧址荒凉,才变得寂寥无闻。如今,经过修建之后的天钟山又恢复了当年的气度,它虽不像富春江那般温婉秀丽,也不像龙门古镇名声在外,但却是一个寻幽揽胜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6.
记剑川石窟     
石钟山是石宝山的一个支峰,属老君山脉,横亘于云南剑川县的西南沙漠一带。明旗人李元阳的"中溪家传汇稿"中称石钟山为"中山"。乾隆元年(1736)甘调元在石钟寺设馆教学,曾刻过一首诗,诗里也说,"假馆中山"。现在住在这一带地方的白族人民,称石钟山为"湾信子"(Wun(?)Sin(?)Ts(?)v),意即中山。  相似文献   

7.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古称陕州)境内的熊耳山下。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水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定林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比少林寺还早400多年。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而达摩初祖也因空相寺的源远流长而千古不没。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  相似文献   

8.
刘勰与定林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名的艺理论家,本主要考证了他与定林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京方山定林寺塔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定林禅宗派系独特寺院的建筑遗存。南京市定林寺塔几经修缮与保护,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最新的长期监测结果显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其仍然有微小变化的趋势,需要继续加强长期健康监控,以确保文物本体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05,(6)
钟山石窟又名石宫寺、万佛岩、普济院。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安定镇秀延河北岸钟山南麓。现存5窟,始凿于北宋治平四年,大部分造像为北宋时所凿,后代亦有凿修。钟山石窟造像精美,体量巨大, 为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雕塑之精品,非一般民间财力、物力所能为。  相似文献   

11.
自明太祖朱元璋选定钟山之阳的独龙阜为其葬地以后,明代除明太祖的妃子和部分宠幸的宫女外,其他人包括开国文武功臣在内,大都葬在钟山之阴(今太平门外)或中华门外一带。其中就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祯、吴良、仇成等人的墓葬。中山武宁王徐达墓在距太平门约1公里的板仓村东侧土山上。《明史·徐达传》记:徐达死后,朱元璋"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现神道石刻尚保留完整。1977年5月13日至  相似文献   

12.
正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2003年7月3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明孝陵经审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一、材料·观点·方法:孝陵百年研究史略。王焕镳《明孝陵志》(南京钟山书局,1934年)是最初对孝陵进行系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帝王陵寝专志。全书围绕明孝陵锐意穷搜文献近二百种,分"形胜""规制"  相似文献   

13.
古都南京,人杰地灵,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相传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追逐强盗战死在钟山脚下,他所乘坐的那匹骏烈的大白马,久久不愿离开主人战死的疆场,经常出现在钟山,昂首奋蹄,刨出一汩汩清泉,为居住于此的村民带来福音。东吴初年,据说有官员看见蒋子文又乘坐白马于大道上,手执白羽扇,侍从左右跟随,和生前一样。于是,皇帝为蒋子文立庙,并将钟山改名为"蒋山",山下曰"白马村"。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明代之前的金陵胜迹之文学书写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襟江带河,依山傍水,山水城林交相辉映,人文景致相得益彰。所谓"人物俊彦,文学昌盛",自古以来,名士文人多愿汇聚于此,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情怀。乌衣巷高门大院中走出的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寓居定林寺完成《文心雕龙》的刘勰,泼洒"水墨淡彩"的南唐画家徐熙……文人墨客在这里尽情施展才华,演绎着他们的惬意人生,留下了绚丽炫目的文采风韵。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万里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南岸的湖口县城,有两座著名的石钟山,即上钟山和下石钟山。两山南北相距1公里,湖口老县城就位于两山之间,因名双钟镇。石钟山不仅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名扬天下,更因其扼江锁湖的独特地理位置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登临访胜的文人墨客,还是金戈铁马的名帅良将,但凡来此的,大都留下了诗词歌赋、碑刻石碣,以表达情感和抒发胸怀。石钟山保存有宋代至民国的石刻170余处,早在1959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6,(5)
正《十钟山房印举》形制浩大,成谱过程数易其稿,"世无完本,亦无定本"。因此,要想研究!斋考订、编纂印举的思想,稿本、批校本便显得弥足珍贵。经过研讨会汇总,目前可知《十钟山房印举》的稿本、批注本共有五套,分别集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嘉德此套稿本,系拍场首见。  相似文献   

17.
正南京巍巍钟山,南奉豪杰伟人,北埋忠烈义士。1932年8月,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于钟山北麓始建了航空烈士公墓,陆续安葬了170余名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中国和援华的苏联、美国等航空烈士。如今,为了永远纪念和深切缅怀在中国抗日战场上血洒长空的4000多名中外航空人员,又于此先后建成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使之有墓、有碑、有馆,形成三位一体的大型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  相似文献   

18.
游石钟山记     
正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因为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而闻名于海内外。在我上中学时读了《石钟山记》后,脑子里便留下了有关石钟山的神秘记忆,渴望睹其真容。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来庐山并小住了数日,但不是来游山玩水,因有创作任务在身,虽近在咫尺,仍与其失之交臂;虽心中颇为遗憾,但实属无奈。然而,这次来庐山与上次不同,纯粹是游山玩水,自然不会错过石钟山,看看石钟山到底是何等样子,有哪些特别之处,值得苏东  相似文献   

19.
黄勇 《南方文物》2015,(2):214-217,208
<正>在江西省最北端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东岸,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小山,名曰石钟山。它不仅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扬天下,更因其扼江控湖的重要位置,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考古资料显示,石钟山自汉代起就有砖瓦建筑,由于战火几经兴废。现存的古建筑群是清代咸丰年间所建。1853年至1857年间,太平军驻守石钟山,与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展开了大小无数次激战。湘军水师伤亡惨重,特别是1855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凭借石钟山  相似文献   

20.
<正>燕雀湖与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两大湖泊,两湖以钟山为界。玄武湖在钟山北,称后湖;燕雀湖在钟山南,称前湖。其实历史上的燕雀湖颇负盛名,面积很大。东临钟山脚下,南到今明故宫午朝门附近,西抵黄埔路,北至后宰门,周长约三十里。古时候,湖边芦苇丛生,各种水鸟常栖息于此,湖水与钟山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雄姿秀景。相传南朝时,梁武帝长子萧统,恭谦好学,笃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