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和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史学研究的作用,推动着中国当代史学理论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史学研究以史鉴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仅批判“四人帮”极“左”思潮,还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以本来面目,还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研究国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国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和国史研究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蒋大椿在《21世纪中国史学蠡侧》一中说:“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既是当代中国史学的继续展开,又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进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孟"-艳 《神州》2013,(4):41-41
基层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历史学也是当代中国辉煌成就的内容之一。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0.
“良史莫不工文”,地方志虽是资料性文献,但仍需有一定的文采。从事史志著述,必定借助于文辞。正确理解“文人不可与修志”与“良史莫不工文”的区别,志书不可无“文”,又不可滥“文”。新方志集诸体成一书,以记述为主,要建立朴实、简练、流畅的地方志文风。  相似文献   

11.
顾元 《史学月刊》2006,(9):98-107
张晋藩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国法制史学者,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超越前人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法制史学研究,使得中国法制史学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新学科。他以自己的创造性学术成就为建设新中国法律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对中华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以及法律史学之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实借鉴价值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在当代中国史特别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中深入贯彻全会《决定》的精神,本刊特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对《决定》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史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史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吕振羽是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一生治史的最根本特点,就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他的史学致用实践及其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曾起过十分显著的作用,对这一问题作历史回顾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吕霞 《中国土族》2022,(3):24-25
<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按照“五个牢牢把握”的要求,通过深学细悟感受思想伟力,笃信笃行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青海文旅省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五个方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史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和高潮迭起。然而,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权威性的当代社会史或包括当代社会史在内的中国社会通史问世。无论从中国通史的一个断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审视,还是从中国正在经历并将长期经历的一个社会形态史(社会主义史)的角度审视,当代社会史都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者要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大力度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相对应的当代社会史,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史学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它既有佛教因子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如易学、玄学、史学、理学等思潮对中国佛教史学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即在佛教与中土文化融合的大视野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释中国宋代佛教史家如何将中土传统文化融入到佛教史学视野中,从而成为中国佛教史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全球化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流行词。不论人们怎样认识和评论 ,全球化显然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文化事业 ,必然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文摘     
当代中国史学思潮 蒋大椿在《历史研究》2001年4期上发表《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文章说: “‘文革’结束到20世纪末,我国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就史学思潮而言,唯物史观的影响在下降,多种思潮竞争,史学思潮的多元化正在逐步地实际形成。” “文革”结束,史学界经过“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既是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我们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现实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和功能作用,因势利导,推动我国现阶段先进文化的建设。作为“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社会主义新方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