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博简讯     
《文物》1972,(5)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保存着四尊北魏石刻造象和两块石碑:"双丈八碑",龙泉寺志碑。大石象高约6米,小石象高约3米。石象造型优美,雕刻技法纯熟,雕刻的衣纹细  相似文献   

2.
大李金墓位于侯马市北5公里张村乡的大李村南,系1984年3月该村村民在浇麦时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闻讯后,随即派人进行了发掘清理,除南壁中间局部坍塌外,余皆保存完好。其结构较复杂,雕刻精细,彩绘绚丽,别具风格,具有明确纪年,颇有一些研究价值。一墓的形制及结构大李金墓为一座仿木构砖雕墓,方向北偏西3°,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一)。墓道:竖穴式,南北长2.85、东西宽0.2米,距地表5.35米。墓门:辟于南壁中间。门洞高1.68、阔0.69、进深0.6米。门洞内两侧砌高0.58、宽0.13米的砖台。墓门以砖…  相似文献   

3.
张沛 《文博》2000,(6):44-49
众所周知,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乾陵陵园,有一通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碑形石刻,因其初无一字,故称之为“无字碑”。据测量,此石刻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约98.8吨。相传系由“于阗国所进”。首雕八螭下垂,两侧线刻升龙,趺镌狮、马相斗,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于唐代陵前置物中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4.
张沛 《陕西史志》2001,(6):39-43
众所周知,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乾陵陵园,有一通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碑形石刻,因其初无一字,故称之为“无字碑”。据测量,此石刻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约98.8吨。相传系由“于阗国所进”。首雕八螭下垂,两侧线刻升龙,趺镌狮、马相斗,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于唐代陵前置物中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5.
白文 《文物世界》2006,(2):16-18
陕西风翔博物馆新近征集的一通北周天和年问四面造像塔(566~569年)。质地青石岩,造像塔由三部分组成,上为圆形覆钵体,四角刻出似单瓣仰莲叶衬托出圆形覆钵,与方形柱体形成衔接,中间四面的方形龛中雕刻组群佛像,下为基座,一面刻有题记。通高0.71米,基座边长0.32米(图一)。  相似文献   

6.
合江发现宋代玉皇石雕赵世一1994年8月初,距合江县城18公里的榕右乡三台村二社发现一尊宋代玉皇大帝石雕塑像。塑像雕刻在榕山山腰一巨大石壁上,立体感很强,乃是玉皇大帝的全身像。像高5米、宽1.5米,头戴皇冠,身穿皇袍,双手抱胸,手握一笏,庄严肃穆,栩...  相似文献   

7.
刘合心 《文博》2007,(5):74-75
李元谅碑,位于华县人民政府大门东侧。碑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额刻"大唐镇国军陇右节度使右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碑头为六螭首,雕刻雄健,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2,(5):F0004-F0004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鼓楼”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境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共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其附属建筑物上,有侗族沿革及服饰、习俗等内容的绘画和雕刻。2001年,该鼓楼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入选《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相似文献   

9.
大云寺铜钟,悬挂于唐代所建的凉州大云寺内,故历史上又名“大云晓钟”,也有称“大云晚钟”者。钟通高2.26米,上周长2.79米,下周长4.33米,口径1.15米,厚0.12米。钟钮高0.14米,宽0.05米,厚0.035米。重约6吨。口沿为六耳,口耳较直。钟体图案上下分铸三层,每层又分六格,其中三格图案相同,每格之间用带纹连接,纵六条,均为忍冬花纹;横三层,变化较大。第一层饰飞天。飞天头戴花冠,彩带缠身,手托果盘,轻盈袅娜,作翩翩飞翔状;第二层饰以天王鬼族。天王威武有力,手拿武器各异,头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骑坐夜叉,旁边两…  相似文献   

10.
刘士刚 《收藏家》2006,(2):85-85
高6.6、宽9.5厘米。寿山石质柔润,净洁如玉,颜色有米、紫、青、黄、黑、白等。近年来因资源日益枯竭,品质佳者或属旧坑的寿山石雕刻作品身价迅速攀升。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就有以寿山石雕制作的明器出现。到明清时期,寿山石雕刻十分兴盛,且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雕刻名家辈出,如杨璇、尚均,就是当时刻石名手,所刻精品多为宫廷收存。据传康熙年间尚均曾被招为御工。此件弥勒像,盘坐式,面容微笑,左手抚膝,右手挽串珠。头部雕刻有细细头发,服饰上面刻龙凤及勾莲纹,雕刻精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体态容颜特征,形象逼…  相似文献   

11.
晋故骠骑将军韩寿墓道表汤淑君韩寿墓表,西晋时雕刻,解放前存洛阳存古阁,后转河洛图书馆。其出土时间、地点不详,现存洛阳关林石刻艺术馆。墓表为石质圆柱形,现仅存中间一段,“侍骠骑将军、南阳堵阳韩”10字。高1.13、直径0.33米,上下两端各雕一道缠绳纹...  相似文献   

12.
夹江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是名的物风景区,它位于夹江城西2.5公里的大观山下,滨青衣江东岸。在长约1000米、高约60米的峭壁上,有唐代及明清两代的摩崖造像271龛,大小佛像共4000多尊。在“革”中部分被毁,现尚存162龛,佛像2470尊。有的一龛一佛,有的一龛多佛。大逾丈,小不盈尺,雕刻精美,神态各异。  相似文献   

13.
泸县发现大批明、清古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87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泸县发现明、清时期的古石桥48座(道光二十年以后的5座未计在内),其中明代11座,清代37座。这些桥造型多样、雕刻精美。有条石券拱桥、石板平桥、平拱结合式桥;最长的113.3米,最短的10.4米,最高的17米,最低的1.2米;有二孔至十九孔的不等;有雕刻的桥40座,其中有各种形态、大大小小龙雕的达38座,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 这些桥从砌法工艺上看:拱桥拱券多为尖朝上的桃子形;桥两头各有八字形石保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一三年冬,鲁迅先生在当时的教育部任佥事。一天,历史博物馆送来珍藏品十三种,准备由德国人米和伯特带到利俾瑟雕刻展览会去展览。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十(?)月二十日,历史博物馆送来藏品十三种至部,借德人米和伯特至利俾瑟雕刻展览会者也。以其珍重,当守护,回寓取毡二枚,宿于部中。夜许,季上来谈,九时去.不眠至晓。”鲁迅先生为了  相似文献   

15.
黑玉石雕刻是西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可能是受到中原文化和印度雕刻技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工艺.亦是玉与石并未严格区分的一门雕刻技艺。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湖南文史》2012,(5):35-35
唐人“丰肥裱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就很丰腴,据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的,但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至今无法考证。  相似文献   

17.
汉风神韵新野县文化巷道、三国旅游城再现三国景葛磊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再现文物古迹的风采,新野日前在县城内修建了一条汉文化巷道。汉文化巷道从三国名胜古迹汉桑城起到汉议事台上,全长六百多米,在巷道两侧墙壁粉饰后采用浅雕工艺。雕刻绘制了本县出土的汉画砖画...  相似文献   

18.
《文物世界》1999,(3):11-11
在太原市西南隅,有一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旅游胜地——天龙山。天龙山共开凿了25座石窟,延绵于东西长约500多米的山崖之间,它包括东魏、北齐、隋、唐4个朝代近5个世纪的石窟作品,反映了我国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石窟的不同风格以及我国石雕造型发展演进过程。天龙山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巧、精深的佛教内容.细致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19.
在云冈石窟第9窟后室明窗西壁上,雕刻了著名的“普贤骑象”图。这幅作品高约2.4米,宽约1.6米,面面中心为骑大象的普贤菩萨行走于山峦间,左上角一身为普贤撑华盖的飞天,右上角引路者为一对分别演奏琵琶和横笛的飞天乐伎人。《法华经义疏》卷12中说:“普贤者,外国名三曼多跋陀罗。三曼多者,此云普也。跋陀罗,此云贤也。此十亦名遍吉,遍犹是普,吉亦是贤也……注经解云:  相似文献   

20.
云冈石窟     
《中国文化遗产》2012,(2):111-111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