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首都建设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城市规划。文章主要根据1929年由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为中心,分析首都建设中的国家权力渗透,然后叙述该计划的具体内容,探析中国首个详细的市政规划,最后结合计划内容阐述《首都计划》的精神:民族主义与空间权力。  相似文献   

2.
漆亚婷  闫树军 《纵横》2021,(1):34-38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从南湖启航之后,中国历史便坚定地迈向她的必由之路、自由之路。在这条路上,瑞金做过苏维埃政权的临时首都,延安做过边区政府的“首都”。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17,(9)
正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北京市委在首都城市改扩建的总体规划方案中,从城市发展和战备考虑,首次提出修建地下铁道的战略设想,并得到党中央的认可。1956年以后,地铁筹建、规划和设计工作相继展开。其间,苏联专家对北京地铁建设给予  相似文献   

4.
《纵横》2010,(3)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规划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央和北京的工作中心,服务中央和北京的工作大局,努力发挥统筹引导作用,促进了首都在各个阶段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发金 《百年潮》2016,(4):26-35
正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工业基础薄弱、市政设施落后,劳动人民聚居地区环境恶劣,许多宫殿、庙宇、园林残破不堪。如何使这座已经失去光彩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青春,改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都,是新中国成立初北京市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当时国内外敌人轻视新中国,认为新中国不会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刚刚进入大城市的党员干部也确实缺乏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知识和经验。面对十分繁重的建设任务,佟铮开始参与首都的建设工作。他勤勤恳恳,兢兢业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为顾问,吕彦直等人为助手,于1929年底编制成《首都计划》,奠定了抗战前南京城市规划发展的基础。该计划按照现代城市功能,将南京城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其中有关中央政治区的设想几经修正。1935年中央政治区规划建设工作启动,但实施不久即因抗战炮火而中途夭折。此组文件部分反映了中央政治区建设的规划与变动状况以及界址勘定、征购土地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1927年4月蒋介石定都南京,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就进入了建设时期。但首都建设的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任市长,首任市长刘纪文就曾回忆,"当筹办之始,并无市政经费,亦无办公地址",只是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领到了三千元开办费,并在旧贡院处寻得几间遗留房屋,就简单成立了南京市政厅。第二任市长何民魂接任之后,终其任期一直为筹措首都建设经费而努力,殊为不易。南京市第二任市长何民魂何民魂,字啼红,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1927年6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9月初担任南京市市长,  相似文献   

8.
解放后,新中国的首都面临着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的巨大挑战,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坚持"为生产服务、为中央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在百废待兴和建设新首都的前提下,逐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北京住宅的规划和建设,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采取了成片开发与危旧房改造并举、房改与改善住房条件并举、市场运作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等项措施,使北京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以城市居民人均17 62平方米的住房面积而达到小康水平。北京作为历史古都、文化名城和新中国的首都,其住宅建设应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道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8年2月1日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负责拟订《首都建设计划》,将南京的城市道路建设也纳入规划之中。即采用放射形与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以新街口环形交通广场为市区中心,以中山大道、中央路、中正路(今中山南路)、汉中路作为城市干路的基线,其它干路必须依基线平行或垂直布置。抗战爆发前,仅南京城内兴建的主次干道就有近百条之多,总长度达到119.3公里,这些道路至今仍是南京城区道路的骨架。其中尤以中山大道最为著名。中山大道,又名迎榇大道,它包括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三段,北起下关,东出中山门与陵园…  相似文献   

10.
明代北京鼎建,北京成为国家首都,南京作为陪都,这是明朝国家治理的一次重大决策,也是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传承与调整。在中国古代建都史上,秦汉大一统王朝奠都长安,自隋至唐末,长安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达322年;继元朝之后,自明永乐至清末,北京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达490年。全国大一统格局是中国历史区别于西方历史的主要特征。中国都城独树一帜,在全球凸显了不同于其他文明的中华文明。本文以"内"与"外"为观察点,考察明永乐帝鼎建北京,及其如何谋划南北大一统对全国实行有效治理,又如何以北京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与交汇点,重构丝路辉煌。这些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整体明史和全球视野下中外关系史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12,(21):16-16
6月15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在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21年之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发表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演讲。这也是时隔24年之后,昂山素季首次回归欧洲。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在淞沪会战失利、首都南京危急的严峻形势下,为统筹全局、长期抗战,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公开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成为抗战首都。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造成巨大的战略恐慌,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集中其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战时  相似文献   

13.
Xiao Chong 《收藏家》2008,(10):85-90
享有“波希米亚宝石”之誉的布拉格城建于九世纪中叶,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的赫瑞迪坎尼山丘上。之后经过多次扩建,至十四世纪形成今天的规模。1918年,布拉格成为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1948年,布拉格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in Prague)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半年之后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两项重大战略决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建设和融合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11月20日,随着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成为战时首都。重庆的陪都时期,是城市化突飞猛进的时期,是城市发展纳入整个中国与国际视野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文化的转型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国民政府需要将其作为首都来建设,重庆就这样被动地纳入了国家视野。一、旧城印象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开埠较晚,直到1929年2月15日重庆市政府成立,重庆才正式建市。1937年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陪  相似文献   

16.
广西边防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铁路建设的内容,这与清政府对铁路建设态度的转变有一定联系。但广西铁路的筹建确实又缘起于加强广西边防的考虑,首先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加强广西边防建设必须修建广西铁路的是广西巡抚张鸣岐,他在全面考量广西边防总体战略部署之后提出了广西边防战略交通网的规划,并以其中的桂邕铁路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广西铁路线网规划。  相似文献   

17.
你好,WTO——中国“入世”大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10日应该在历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这一天,在遥远的波斯湾沿岸,在美丽的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WTO第4届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决定。为了等到这一天,中国已经谈判了15个年头。从最初的“复关”到1995年之后的“入世”,谈判可谓是风风雨雨,历经  相似文献   

18.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长安城的明德门遗址于1972年10月开始发掘,1973年1月发掘完毕,1974年在《考古》第1期上发表了发掘简报。当时笔者配合发掘进行了复原研究,完成论证初稿,惜一直未能发表。20年过去了,去岁整理手札旧稿时,觉得仍有必要将当时个人的复原管见公之于世。遂经整理,转眼间又是一年,现在发表全文和全部图纸供学术界对照参考。唐代首都长安,本是隋代规划建设的都城——大兴城。隋亡,城池、宫殿都有破坏。唐  相似文献   

19.
韩兵 《钱币博览》2003,(2):42-43
中国民主主义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所著的《建国方略》中,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设计,即实业计划。他从“交通之开发,商港之开辟,铁路中心及终点的城市建设,水力之发展,设冶铁制钢水泥等工厂,矿业之发展,蒙古、新疆之灌溉,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共十大部分,一一作了精辟论述和详尽的规划。随后并积极付诸实践,中山先生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正当他努力实现上述宏伟规划时,因劳累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20.
郑曙斌 《收藏家》2014,(12):33-39
<正>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南省博物馆精心策划、组织的"马王堆汉墓传奇"展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威尼斯宫国立博物馆隆重开幕,展期为半年。这是中意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关于促进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的一部分,是继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早期中国"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