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到西天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僧,一般老百姓都会把他视为"西游"第一人。其实,早在玄奘之前200多年,就有人已经完成了一次取经大业,此人就是高僧法显。  相似文献   

2.
青龙寺位于壁画之乡运城地区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南面汾水,北靠吕梁,东邻南阳,西接马村宋金戏曲砖雕墓群。新修的侯西铁路从村北经过。周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古化遗址密集,交通方便,商贸发达,是晋南名的麦、棉、枣乡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持续不断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激荡出百回本《西游记》里一段乌鸡国的“王子复仇记”。话说唐僧师徒远赴西天取经,历经艰险。一日行至乌鸡国地界,天色已晚,师徒四人正愁无处投宿,忽然寻得一方寺院:“敕建宝林寺”。  相似文献   

4.
胡杨 《丝绸之路》2008,(2):66-66
唐僧取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普及,知道这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但历史上的唐僧,也就是玄奘去佛教的发祥地印度等地学习、交流、讲经,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史书上只有片言只语,不足为窥全貌。而珍藏于河西走廊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石窟和东千佛洞却形象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隋末安徽农民起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末安徽农民起义,起于隋末至于唐初,贯穿于隋朱农民大起义的前后;遍及淮河南北、江淮之间及江南州县;其中,两淮区域是重点.作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动摇并改造隋末役重劳民而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的暴政、以及由此调整封建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乐云 《湖南文史》2010,(11):60-61
《西游记》依托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后来人们广为传颂的唐僧取经的经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僧人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决心到天竺(印度)取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小说中说的是十四年),来往几万里路,终于到达印度,  相似文献   

7.
群妖谱     
《中华遗产》2023,(6):8-13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开山之作,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为唐僧师徒取经之路上遭遇的一众妖邪,赋予了浓墨重彩。降妖伏魔是修行,百鬼众魅皆历练。光怪陆离的群妖背后,是贯穿全书的“修心”主题。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西夏壁画之"唐僧取经图"中人物之悟空,与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宋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北京市收藏家岳辰收藏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贾塘乡马营村宋夏临羌寨古城遗址出土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及"悟空摩睺罗"中的人物等如出一辙,彰显了同一人物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衣着发饰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田瞳 《丝绸之路》2013,(17):66-67
河西走廊北侧的山多为荒山秃岭,草木不生。民间传说是当年唐僧取经时,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起的大火把山上的树木烧光了。走廊中段的东大山却是一个例外。传说是那场大火烧起来时,碰巧王母娘娘往下倒洗脚水,把东大山上的火浇灭了,因而独有此山丛灌密布,绿树成林,仙姿秀丽,气象万千。东大山就在我们眼前了。  相似文献   

10.
郭金龙前传     
全国两会期间,60岁的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现得相当低调。"我们堵过(他)好多次,什么都不说。"一位驻北京团的记者说。这和去年形成了反差,据媒体描述,当时还是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愿意在  相似文献   

11.
以前对玄奘大师。或者说对唐僧其人其事的了解,只来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还有民间口传心授的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更直接的是后来的电视连续剧。对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急于想走进他、了解他的渴望,还应归功于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相似文献   

12.
高小娥 《沧桑》2008,(4):19-20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南迁之议提上日程并且历时两个月之久,但最终未付诸行动,究其原因崇祯本人负有很大责任,他的犹疑态度和刚愎自用断送了南迁的出路。南迁未成、崇祯殉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最大的恶果是使明王朝在政治上失去了主动性和凝聚力,使得明王朝中兴的一丝希望最终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3.
隋末动乱,群雄蜂起,关乎大局的力量不过四支,也就是据守西部长安的李渊,争夺东都洛阳的李密、王世充,以及纵横河北的窦建德。李渊的智慧谋略未必胜过其余三人,最后成功开创唐朝,其迅速占据关中、以逸待劳、伺机东进的策略,起了重耍作用。还有就是,他生了个了不起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1644年,在内忧外患之际,崇祯帝欲力挽狂澜,但宁远调兵,都城南迁之策相继失败,致使大明王朝最后可以扭转命运的机会一再错失,走投无路的崇祯上吊自缢,随后京师被农民军攻破,明朝灭亡。  相似文献   

15.
廖江 《广西地方志》2009,(2):56-60,55
认为河洛文化孕育于桂川,形成和繁荣于洛阳,通过官府和族裔渠道南迁,桂州为洛学南迁重地之一,洛学正脉传承在灵川县江头洲村。  相似文献   

16.
范美忠是一个声言誓死捍卫自由主义立场的人,一个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才子,一个有浓厚精英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心怀启蒙国民信念的中学教师。他还是个球迷。他说,"大学四年我只做了两件事情:看书和踢足球,连西乙联赛的替补球员都能背出来。"网上流传,他的爱情宣言里有一条:找个看球时不打扰他的女孩。他每周都要带着自己的学生踢两次球。但在"5?12大地震"中,他却抛下了自己的学生,独自一人跑到足球场上。更让人意外的是,事后他洋洋洒洒地为自己辩护,说"即使我的母亲我也不会管"。  相似文献   

17.
一 只想学习求上进,未卜前途多朦胧。 艰苦曲折坎坷路,旋涡打转尽险情。  相似文献   

18.
简牍和考古所见汉代河西与蜀地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蜀地与河西走廊地区, 一 为经济重地、一为边防要隘。两地之间有 频繁密切的各种交往。本文以释读两条简文为 主线,查证举要,对两地交往中的有关交通路 径、物资品种及深层次的经济特点作了梳理和 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野人女真南迁与赫哲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满族研究》2007,(1):54-59
赫哲族是从肃慎、挹娄人中居北的部分以及勿吉、靺鞨中的黑水部分、元代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生女真和明代野人女真中衍变而来。赫哲族先民与满族先民历史上属于一个宽泛的民族学涵义的人们共同体,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意识。这个人们共同体在历史上经常出现分化、组合现象,与周边民族有着密切的交融关系。始于明初的松花江下游流域的野人女真南迁,为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野人女真形成为赫哲族留出了地理空间和认同意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何曰愈《退庵诗话》选录的蜀地诗歌,作者身份不一,内容多样,有一定的文献与文学价值,有的或许可作校勘辑佚之用,有的展现了一些蜀地官员的部分业余生活。不过这些诗歌摘录的准确度可能还有存疑之处。《退庵诗话》对于蜀地诗歌并不仅仅是单纯选录,有时会在诗歌前介绍作诗缘起或蜀地风貌风物,这些蜀地诗歌大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跟介绍性文字互相印证。何曰愈有时也会点评一些蜀地诗歌,这些点评,大致符合他的一些诗学主张,但有些点评也有值得思索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