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0,(9):86-86
浮生梦中 杭州西湖喜鹊寺的鸟窠禅师.本名道林,因参谒牛头宗径山道钦禅师而得正法。后来他独一到秦望山.在一棵枝叶非常茂盛、盘掘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居住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  相似文献   

2.
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佛教传统从过去流传至今,每逢十二年一轮的“马年转山、羊年转湖”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这是佛祖留给众生的旨意。通过此种修行,可消除无量的罪障,增添修行的功德。  相似文献   

3.
在这篇章里,作仔细分析了黄庭坚诗中“牧牛”的特殊用法,指出这一术语不仅源于禅宗,而且也源于佛教大、小乘经教,它的含义在佛教中是一贯的.即表达修心制根的宗教修行思想。“牧牛”在黄诗中有多种表现形式.而《题竹石牧牛并引》中的“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和“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也是在化用佛典.只不过更形象化罢了。在此基础上,作指出任渊对该诗的注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闽南名山灵通山原称大峰山.位于福建省平和县西南部大溪镇北端,海拔1287米,冈南明武英殿大学上黄道周题写“灵应惑通”而得名。这里群峰林立,岭岩相问.绵延十多公里.火山岩地貌,共有七峰十寺十八景,向来以“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四绝称奇,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是历代高士隐逸修行的绝好去处。隐退后的“明朝遗老”张士良不仅同灵通山结下不解之缘.而且在东部天堂风景区留下三处摩崖题刻,是研究明术清初闽南社会状况的重要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家早已发现,宗教祭典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征。对于藏传佛教“羌姆”(vcham)这种极为精致和复杂的仪式表演来说,这一特征体现得尤为突出。笔者在以前的论文中曾指出:羌姆所传达的宗教奥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①其一,作为修行的助力。对于佛教的修行者而言,羌姆其实是一种修行仪轨。参加该项仪式,即可通过身、语、意三密相应的仪式化表演,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潜藏在行者心中的“三毒”(dug gsum)或“五毒”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6,(3)
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然而少林寺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功夫“,而不是武术。河南少林寺永信方丈说“,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申报口  相似文献   

7.
1962年,英国著名佛教团体“西方佛教教团之友” 的主持人史他昆拉法师到印度参观访问时,在山城噶伦堡发现了一位精通显、密、禅、净诸宗特别是精通密宗的华人教徒,这位华人教徒就是湖南省攸县籍人士陈健民,他在此地闭关修行已有15年.倾谈之后,史他昆拉法师对陈健民先生在佛学理论方面的造诣和修行的毅力表示钦佩,决定把陈先生的修行经验及佛学思想介绍给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8.
墨脱,藏语里叫“梅朵”,即花朵的意思,所以墨脱是一个根据方言发音而来的地名。相传9世纪莲花生大师曾到达此地,发现这里的地形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十分殊胜,于是就在此修行,并取名“白玛岗”。  相似文献   

9.
菩萨是印度梵文“菩提萨”的略称。“菩提”汉译是“觉悟”。“萨”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情感的动物)。用大乘佛教的理论说,凡是立志修行、求得觉悟的众生都可以称为菩萨。敦煌壁画、彩塑中的菩萨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但按佛教理论,依据菩萨的地位和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一、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觉悟将等同于佛陀的觉悟。在没有成佛前,常侍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每位佛陀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壁画上经常画的是“八大胁侍菩萨”,即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  相似文献   

10.
模特的魅力     
模特向来被认为是“美丽”的代言人。她们或“身材高挑,前挺后翘”,或“眉如远山,眼如碧波”,或“自信大胆,性感狂野”,或“时尚动感,魅力无限”……鲜为人知的是,模特的现代美,是经过600年的“修行”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对待无常?去修行,积累功德,不是出家人才有修行,普通人—样也有修行,所以禅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时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人事,这就是修行。  相似文献   

12.
李一现象,大体是自然疗法的中国化呈现 从世界角度来观察宗教发展,现在有一种准宗教的、不完全强调信仰的、注重生活修行的行为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在西方乃至中国港台地区,它高度流行;在中国大陆也正在逐渐为一定人群所接受。它们让人到一个专门的机构去,短暂告别红尘,进行生命的养护和精神的安抚。这种行为,基督教称之为“灵修”;佛教有“静坐”,印度教有“冥想”,也有的机构将不同教派打通,比如印度教和基督教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不少新的行为方式。台湾、香港,这种修行工作坊相当受欢迎;而几天前我本人也在武汉参加了一个叫“怒放的生命”的项目,它将不少教派的作法精华融汇在内,开展静坐和心理治疗,并收取数千元的费用。  相似文献   

13.
由宋至清,程朱学说及其继承者新安理学,在徽州地区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维系了近700年之久,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一在宋代的思想领域中,理学占统治地位。宋代的理学,亦称“性理学”、“道学”和“新儒学”。它是以儒学的“忠、孝、仁、义”为核心吸收了释家的“超脱”、“修行”与道家的“无为”、  相似文献   

14.
《文史博览》2014,(6):30-31
“袈裟”是僧人最重要的着装,可僧人穿袈裟为何要露出一只胳膊?相传,有一名叫慧可的儒生,非常笃信佛教,对佛教祖师达摩的修炼之术十分倾慕,便追随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修行佛法,并侍奉在达摩身旁。  相似文献   

15.
在南华县城东与楚雄市吕合区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小水坝,坝水常年不清,犹如米汤色,因而俗称“米汤坝”。提到“米汤坝”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无心昌”的字谜故事。相传,唐南诏时,镇南州(今南华县)的五楼山有幢棲仙寺,寺内住着两位修行求  相似文献   

16.
仙楼佛堂与乾隆的“养心”、“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仿养心殿而修建养性殿,其养性殿仙楼佛堂并非是为自己求得归政息养之处,而是他的养心、养性之处。本文根据清官档案所记和佛堂原状陈设,在搞清仙楼佛堂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养性殿仙楼佛堂里的乾隆御笔诗入手并与佛堂的供奉主题相结合,阐明乾隆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心”与“性”的合一。这种境界使乾隆晚年沉迷于“勤政”与“息养”、“有为”与“无为”,“修行”与“成佛”,“内圣而外王”之中。  相似文献   

17.
群妖谱     
《中华遗产》2023,(6):8-13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开山之作,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为唐僧师徒取经之路上遭遇的一众妖邪,赋予了浓墨重彩。降妖伏魔是修行,百鬼众魅皆历练。光怪陆离的群妖背后,是贯穿全书的“修心”主题。  相似文献   

18.
千古楷模 百丈怀海掸师承继了开创丛林(和尚们聚居修行的处所)的马祖道一禅师的禅法以后,立下了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人称《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译介的是作家加藤胜美与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对话。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 ,稻盛和夫从“孩子王时代”的琐事 ,谈到松风工业“修行”的岁月 ;从创立京瓷公司的前前后后 ,谈到第二电电的创建。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稻盛和夫艰辛而充满创造快乐的创业道路 ,独特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的形成过程 ,也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企业领导者的所想与谈吐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玛尼,泛指佛经观音六字神咒“吽、嘛、呢、叭、咪、唵”略称,汉字音译为密教修行成佛的各种途径,它是诸佛思想的集成,是一切善法功德之本,是涅磐解脱之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