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文化场所,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无论对社会及公民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博物馆长远发展,笔者试图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2.
民办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其环境物证方面作用重大,意义深远。近年来,随着民办博物馆的迅速发展,民办博物馆在运行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变化,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芳 《北方文物》2006,(4):102-104
博物馆是收藏人类过去记忆的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位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显而易见,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是物--文物藏品,因为它是祖先和大自然的馈赠,在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历程中,在人为和自然的选择中流传下来,并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并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阐释、传播其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博物馆通过具有"真"、"善"、"美"特点的陈列展览和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陈列手段,为公众提供构建文化与精神信仰的独特服务。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参观、学习行为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自主性、私密性,通过品读文物参与将博物馆构建为历史、科学、艺术的权威机构,同时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人格、重构价值观念。由此,博物馆也成为当代和未来具有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的公共性精神和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担负着征集、保护和研究、展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一向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智慧的结晶。博物馆又因其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用,而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和自然遗产极其丰富,又有注重人文、重视祭祀与收藏的传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从1905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创建中国人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走过了曲折发展而又充满活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必需品,关乎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粮食的储备建设和仓廪制度的完善。粮农类主题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立足于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研究,通过梳理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以期展示中国农业文明,梳理粮食历史文化,为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理论研究贡献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7.
于萍 《丝绸之路》2009,(18):92-93
博物馆这座神圣而高雅的文化殿堂,承载着人类发展的记忆,它是一部我们祖先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百科全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胎记和文化脉络。目前,全国博物馆面向社会为公众免费开放,大量的观众涌入博物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博物馆。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的产生和博物馆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一个集中展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场所,它扮演着征集、保护和展现代表人类生存与社会演进各种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角色。与高校不同,博物馆不是高端知识分子才可以进入的场所,因而具有鲜明的公众教育功能,也是城市文化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便有类似于博物馆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在博物馆工作的管理人员,笔者深深的知道博物馆作为处理人类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重要机构,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当下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藏品体系不断充实,展陈服务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博物馆的崇高使命,中国博物馆工作者有必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增进对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的关注,推动理论创新,加强理论武装,以物馆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博物馆建设和运营,实现博物馆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博物馆以及新媒体事业取得蓬勃发展,人们消费、传递信息的方式正日益接受着新模式以及传播理念的影响与改变,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也得到了发展的新契机。在当前这种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博物馆应该对自身做出改变,以此适应当前的传播环境,实现博物馆自身文化特色的凸显,完成自身传播博物馆信息以及社会价值的使命。本文就新媒体的定义进行透彻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区县级博物馆信息传播的现状以及困境,并且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了适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瑞 《神州》2012,(25):158-158
一、绪论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永久性机构,它向公众开放,以研究、教育所学的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人类整体文化环境的关注,民俗博物馆得以发展。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和展示民俗文化遗产方面,具有重大的责任,既是博物馆进一步实现其核心价值,又是进一步深化其社会服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一些物品产生特殊情感,源于在其中发现了价值与意义,即"博物馆性"。确定了博物馆性,通过博物馆化的行为将其与现实时空分离,"物"转化为"博物馆物",这就是人类的收藏。随着人类的认知深化及收藏活动的社会化,人类在越来越多的物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性",博物馆物的数量与类型出现持续扩张,这一过程就是"博物馆化的拓展"。持续的拓展导致种类繁多的博物馆的诞生。随着物作为意义载体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及机构性收藏成为主流,博物馆物被视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被赋予更高的传播使命,由此深刻改变了博物馆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相应地带来博物馆组织结构,展览建设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文化大众化是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博物馆应保障文化权益,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为此,博物馆应该在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信息化建设、志愿者服务和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因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博物馆融入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唐艺 《东南文化》2019,(1):109-112
博物馆结合了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单一传播到互联网时代下的泛众传播,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增加以及无线设备的迅速发展让博物馆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越来越多样化,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的交互形式。目前多屏交互设计已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应用手段,在拓展化信息开展、数字化展示查询、多层面互动体验、远程型媒体传播方面为公众带来了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未来多屏互动交互设计将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引发观众思考,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单霁翔 《文博》2013,(4):65-74
人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也生活在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然而,当今社会,在文化生态环境方面却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着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关系着社区,乃至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作为保存、研究、展示文物藏品的文化场所,博物馆应该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社会公众的生活之中,使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加有效,使博物馆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入,从而使博物馆文化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获得最根本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结合了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单一传播到互联网时代下的泛众传播,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增加以及无线设备的迅速发展让博物馆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越来越多样化,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的交互形式。目前多屏交互设计已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应用手段,在拓展化信息开展、数字化展示查询、多层面互动体验、远程型媒体传播方面为公众带来了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未来多屏互动交互设计将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引发观众思考,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正>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而藏品则是一个博物馆立足的根本,是推动和开展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托良好的藏品实物及其衍生方式来进行。做好博物  相似文献   

19.
于萍 《丝绸之路》2011,(2):81-83
文化传播是博物馆的主要属性和基本功能。博物馆是保藏人类发展和人类环境见证物之处所,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举办各种陈列展览进行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永久性开放的机构。做好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提高公众参观质量,是博物馆宣教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洛阳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当地的各类博物馆借助丰富多样的展览和类型各异的社会活动,为来自各地的观众展示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将其文化魅力植入他们心中,成为热门文化旅游景点。但不可否认,这些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文章通过探究洛阳当地一些代表性博物馆,从展示方式、社会活动、宣传营销、民众参与度、国际视角等几个角度分别一窥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助力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