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阳双包山出土汉代漆器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四川地区髹漆业的发展概况,分析绵阳双包山出土汉代漆器纹饰、制作工艺等特点,揭示了古代四川地区髹漆业在中国漆器制作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比文献记载要早得多。到战国秦汉时期,出土漆器的地区、种类、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进入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至少有63座墓葬发现了漆器或漆器残片,许多漆器的器形、纹样可辨。经过科学发掘和整理,可以确认的器类主要有圆盘、豆、禁、觚(及棒形器)、杯、盾、弓、铜漆木复合壶等。叶家山墓地出土漆器,是近年来西周漆器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研究西周时期漆器的形制、功能、器用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比文献记载要早得多.到战国秦汉时期,出土漆器的地区、种类、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进人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减少.提到北魏漆器,可能只会想到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固原的彩绘漆棺等.其实北魏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相对来说仅次于陶器,且有自己的时代特点.本文仅就北魏漆器中的饮食器类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漆器和漆器保护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古代漆器的制作过程,装饰技法。由于我国漆工艺历史悠久,近半个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造型精美,图案各异,色彩炫丽的漆器,同时明清传世精品和国务礼品也都需要进行保护,因此,文章重点介绍了漆器保护的常用方法和漆器长期保存对环境的要求,并强调预防性保护是进行漆器长期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李娜 《江汉考古》2020,(3):49-56
漆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器类之一,本文从胎质、漆色、髹饰技法和纹饰等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漆器的工艺特征,并根据出土单位认为墓葬出土的漆器应为仪式用具,填嵌玉石的漆器可能是财富和身份的一种标志,非墓葬单位出土的漆器应为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漆器制作技术继承了长江下游更早的史前文化漆工艺,并有较大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刘芳芳 《南方文物》2022,(1):240-246
刘贺墓出土漆器是西汉中期漆器的典型代表。墓中随葬妆奁体现了西汉中期漆器手工业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出土的一部分漆器确为山东昌邑国所制,另一部分漆器来源并不单一。通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刘贺墓出土的有些漆器可能产自刘胥广陵国的官营作坊,至少其制作工艺、装饰风格、装饰纹样皆受到了广陵漆艺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漫话唐代金银平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银平脱是我国古代金银制造业的一种重要工艺,它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战国时期,人们在某些漆器的外缘镶嵌一圈金银圈,意在使漆器美观耐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平脱的最初形态。到汉代,出现了真正的平脱。江苏连云港市海州网疃庄汉墓出土的金银平脱漆器,广西合浦县牛岭汉墓出土的已朽漆器上的金银箔饰片,是汉代漆胎平脱的重要实物。特别是广西合浦牛岭汉墓出土的金平脱片,"图案中的飞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加固材料及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保护的材料和方法,从而解决这类漆器的保护问题。通过试验比较,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选用乳液型粘合剂与纸、绢、古代木材作为回软漆皮的加固材料;选用聚乙二醇乙醇溶液与Paraloid B72丙酮溶液为渗透加固剂,对三件糟朽漆器加固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表明,本方法为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种科学易行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10.
陈丽华 《收藏家》2000,(9):12-15
漆器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数千年来历久常新,应用不衰,是古代工艺品中寿命最长、成就极高的一种。漆器在我国宋代的繁荣,史书多有记载。在宋代,漆器的工艺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由于漆器不易保存,传世品甚少。历年来,在江浙一带两宋墓葬出土的随葬漆器虽然不少,但多数为朱、黑或酱色素漆器,一般均光素不加纹饰。采用一些特殊装饰手法的漆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组成的琉璃河考古队,曾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出许多漆器,漆器胎质虽已腐朽,但仍不失为重要发现。漆器出土时,该队队长殷玮璋同志提出必须将其彻底清剥、妥善保存,并交与笔者进行复原。措施提得非常及时,如此将使距今三千年上下的西周漆器得以再显原貌,重现光辉。墓地发掘情况见《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后称《简报》)。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的漆器工艺,是我国古代漆器工艺史上的发展繁荣时期,尔后因瓷器的发展而逐渐衰退。这个时期的漆器工艺,在继承秦代漆器工艺的基础上,无论是漆器的品种与制作工艺,还是器皿造型与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湖北省的西汉墓遍及全省各地,经考古发掘的汉墓近500座,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其中不乏珍品。尤其在江陵发掘了6座纪年墓,即毛家园一号墓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八月(公元前168年),凤凰山168号墓葬于汉文帝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公元前  相似文献   

13.
扬州(古称"广陵")出土汉代木漆器文物数量多、工艺精,是我国汉代漆器重要的收藏、展示与保护、研究地区之一。为了研究扬州甘泉山西汉广陵王陵区内"妾莫书"墓出土漆器的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系统、红外光谱、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其能谱、X射线衍射技术,对3件"妾莫书"墓出土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妾莫书"墓出土夹纻胎彩绘漆器以麻布类物质为胎,其上糊裱添加了经筛选的小颗粒石英和羟基磷灰石类物质的漆灰,表面直接髹饰面漆及彩绘,所使用的漆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不含桐油,其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此研究有利于其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并为进一步探讨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的官、私营属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漆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早在新石器时代,髹黑涂朱的漆器就已经出现。商、周、战国、秦、汉,彩绘、镶嵌、戗金、嵌螺钿、贴金银箔等髹饰工艺形成,漆器品种增多,漆器制造逐渐进入持续繁盛的时期。魏、晋、南北朝,髹漆工业的衰微并未影响到髹漆工艺的发展。犀皮耳杯,戗金盒盖的出土,都证明髹漆工艺登上了新的高峰。唐、宋、元时期,各类漆器已基本齐备,雕漆则异军突起,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明、清时代,不同髹饰品种的变化结合,使中国古代漆器园地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一、战国时期的漆工艺时至战…  相似文献   

15.
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有别于现代制作工艺;其易存水,是使其易遭受腐蚀的重要因素。本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夹纻胎工艺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6.
周冠宇 《神州》2013,(13):234-234
一、漆器概览(一)中国漆器概览中国漆器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的部落时期就开始了对漆的认识和研究,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习和制造漆器的国家。从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出土的漆器文物中可以看出,此阶段已是我国漆器工艺由成熟发展到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秦代之漆器工艺在战国和汉代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此后漆器发展至汉代,在制作风格一致的总趋势下,在  相似文献   

17.
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出土了大量汉代漆器,大部分漆器髹涂1~2层较薄的漆,但M162出土的漆奁残片却与众不同。本研究采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M162出土漆奁残片的红漆层和漆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此件漆奁残片的漆灰层表面连续髹涂5层红漆,且每一层厚度均超出同时期其他墓葬出土漆器的漆层厚度,实属罕见。检视以往研究成果,这是目前发现红漆层数最多的汉代漆器标本,其制作工艺较单层髹漆更为复杂。而这种多层髹同种色漆工艺发展的原因,应当出于审美的需要,其进一步发展,或许可视为雕漆工艺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马菁毓  程博 《文博》2009,(6):487-491
铜胎漆器在中国古代因实用功能的差异而拥有不同的品种。“漆衣铜镜”作为铜胎漆器的一个工艺品种,因其数量的鲜少而倍受漆器鉴赏家和研究者的关注。有一件凤纹漆衣铜镜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而得以较完整保存,出土后笔者首先对其损害状况和病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脱水保护处理,使这面铜镜达到较为稳定的保存状态。通过显微观察和电镜成分分析,确定漆彩绘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颜色。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绘制图案进行了效果与工艺的复原。  相似文献   

19.
铜胎漆器在中国古代因实用功能的差异而拥有不同的品种。"漆衣铜镜"作为铜胎漆器的一个工艺品种,因其数量的鲜少而倍受漆器鉴赏家和研究者的关注。有一件凤纹漆衣铜镜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而得以较完整保存,出土后笔者首先对其损害状况和病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脱水保护处理,使这面铜镜达到较为稳定的保存状态。通过显微观察和电镜成分分析,确定漆彩绘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颜色。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绘制图案进行了效果与工艺的复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探讨出土汉代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本研究运用显微镜等仪器,对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出土几件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金饰片多镶嵌在漆灰层上的漆膜层中,银饰片和银构件多镶嵌在漆膜及漆灰层中;在金银饰与漆膜接界处有出于保护目的,且与周围图案相协调的描饰;金银装饰上的描饰与其周围的描饰图案融为一体。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因金银饰件面,与漆膜层面高低,分为"粘贴"和"镶嵌"两类,本研究样品中暂未发现粘贴工艺。结合现代漆器装饰工艺调查结果,初步探讨了几件夹纻胎漆器金银的镶嵌工艺流程。本研究可利于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的发掘、利用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