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青和百柳诗葛磊河南省新野县日前在文物普查中,于该县上港乡赵港学校发现《百柳诗》碑一通。诗碑为卧碑,青石质,宽216.6厘米,高74.6厘米。左上角刻“百柳诗”三字,右上角刻有“大清宣统三年八月”的字样。碑文内容为明清之际李青所写的柳诗百首,每首诗题...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岷县文化馆藏有文徵明行书大字诗碑二石。二碑同高182厘米,一碑宽81厘米,一碑宽98厘米,皆两面镌刻,每碑各刻《上巳》、《九日》诗一首。行书大字,字高13至18厘米,宽11至15厘米,书法苍劲雄秀。《九日》"雨晴"一首碑末有小字篆书跋一段:"《上巳》、《九日》诗四首,长洲文徵仲书也。因岷州字学不传,命曹生伯  相似文献   

3.
新都桂湖碑林,广陈宋代苏东坡和黄庭坚,元代王庭筠,明代文征明和杨升庵,清代刘石庵和何绍基等历代书法名家墨迹的碑刻,碑文书体千姿百态,蔚然壮观。在进桂湖碑林大门右边碑廓第五个玻璃框内,珍藏着两通并排竖立的诗碑,各宽78厘米,高1.6米。左边一通下侧的小木牌上写着:“清刘沅桂湖诗四章。刘沅字止唐,双流人,著名学者,善诗文书法。此碑初刻于1850年。”右边一通下侧的小木牌上写着:“现代刘咸荣等桂湖步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初年在重庆巴县木洞出土了“枳阳府君碑”,当时书坛引起轰动,学子争相拓摹碑文。 此碑的全名为“巴郡察骑枳阳府君神道碑”。古人谓“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即墓碑。该碑文字部分宽40厘米,高35厘米。碑文7行,每行7字,全文为:“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阳府君之神道,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  相似文献   

5.
1975年春,新野县沙堰公社霞雾溪大队古城村南,出土一方《大唐故吏部常选柳府君墓志铭并序》(见图)。墓志呈正方形,边长60厘米,厚16厘米。志文楷书,共29行,满行29字,共约700字。忠盖阴刻“唐故柳府君墓志铭”。墓志末勒撰文年月,依志文可知,约为唐贞元八年(公元792二年)十一月。志文抄录如下:大唐故吏部常选柳府君墓志铭并序唐宝应初七月四日,吏部常选柳  相似文献   

6.
《康熙御书碑》(图一)原为朱裴墓遗物,现藏于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此碑立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碑长116厘米,宽42厘米,厚14厘米。该碑四周阴线刻云龙嵌珠,碑文分诗、志两部分,左部为康熙御书中唐诗人常建的《三日寻李九庄》诗文,行书7行,每行4字。  相似文献   

7.
南宋果州团练使任天锡(公元1100—1178年),爵封安康郡侯,死后葬于安康。1972年,安康县张滩乡汪家岭发现了任天锡墓碑1975年移入安康地区文化部门保存。此碑为圆首,高1.81、宽0.96米,趺座早已失落。碑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书体近柳。碑额书“有宋复武功大夫果州团练使安康郡侯任公之墓”纵五行,行四字。碑文纵二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内容概述任天锡生平,其中涉及到宋金战争期间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为叙述方便,这里先将碑文分段、标点,抄录如下: 公讳天锡,字君贶,姓任氏,汾州灵石人。曾大父辛,大夫诠。父倚,赠武功大夫。母郭氏,赠恭人。  相似文献   

8.
一、碑文句读 一九九二年,法门寺在拆除清代建筑大雄宝殿时,从房基内挖出明弘治十八年(1488)刻立《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以下简称“大乘殿记”)石碑一通,出土时碑已残碎,经我们拼对,残长270,宽100,厚40厘米。碑弧首,圭额内篆书“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额旁线刻二龙戏珠,碑周边沿一圈二方连续忍冬花草。铭文楷书,碑文共30行,满行52字,字径3厘米。碑阴为功德铭,字多残缺,漫患不清。现将正文摘录於后: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博物馆现藏清宋琬主持摹刻《少陵流寓诗》原石共三块,其中一块已碎为四部分。现简要介绍如下。残石均为陕西富平产石灰岩石质,质极坚细。每块纵36厘米,横48厘米,厚8~11厘米。细线刻横框,纵24厘米。每块石右侧有编号,用小真书标志该石所在顺序。残石一,行草书。为全部《少陵流寓诗》之第七,内容为《秦州杂诗》第十六首后二十二字、第十七首、第十八首、第十九首前十七字。  相似文献   

10.
《蒿庵集》《蒿庵集》3卷,是明清之际的经学家张尔岐的一部诗文集,收文72篇,铭1篇,诗13首,词2首.全书约94000字.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山东济阳人.明诸生.父殁,取《诗·小雅·蓼莪》之义,号“蒿庵”以志痛.入清后弃举子业,绝意仕进.交遊多敦品笃学,不关心世  相似文献   

11.
《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碑,1980年四月在江苏省吴县藏书公社社光大队下场潘家祠堂遗址上发现。该碑文系祝允明撰,文征明书并篆额,著名刻工章简甫镌刻,现藏吴县寂鉴寺文物保管所。此碑身高167、宽81厘米,圆首。花岗石碑座高57厘米,较碑稍宽,顶部为盝顶式。碑、座有榫卯相合。碑额上篆书"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九字。碑文楷书共24行,计1034字。碑文主要记述潘氏祠堂建成的情况;潘氏家  相似文献   

12.
河南沁阳发现王铎撰书郑端清世子神道碑残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河南沁阳发现王铎撰书的郑端清世子神道碑残片。残片现存列于沁阳市朱载埔纪念馆。该原碑高166.5厘米、宽133.2厘米,行书。碑文1774字,建于1624年。原碑存放于沁阳九峰山寺内“郑王生祠”,1938年日本军队侵占沁阳,九峰寺被毁,郑氏神道碑亦遭破坏。今发现的残片高50.5厘米、宽68厘米,可辨碑文19行计297字(图一)。  相似文献   

13.
1988年5月乐山大佛寺大雄殿左侧厢房内放置着一个石碑。碑系雅石质,长218厘米,宽96厘米,厚8厘米。碑文系楷书,阴刻,自有至左。“桂华寺”三字,刻于碑石中央,字径52厘米,字距18厘米。上款为“咸丰癸丑仲夏月”七字,下款是“何绍基题”四字,字径8厘米,字距2厘米。下款3厘米处刻有两方印章,上方印章长6厘米,宽6厘米,印面系朱文篆书“何绍基印”四字,字径3厘米。下方印章长7厘米,宽7厘米,印面为白文篆书六字,字径2厘米,字迹模糊,无法辨认。此碑上款是“咸丰癸丑仲夏月”的年款。咸丰为清文宗奕年号,癸丑为咸丰三年即公元18…  相似文献   

14.
《柴翁诗卷》为一横披手卷,高三十余厘米,长近三米。卷前有许宝蘅题签,为“柴翁诗卷”四字。诗卷内装有郑珍写致道员于钟岳的诗作七首,字系行草,书于数张信笺之上,乃郑珍手迹,殊为珍贵。卷中又有《郘亭五兄属题李斯泰山石刻十残字搨本即次郘亭韵二首》、《郘亭五兄属题前明巡抚杨公文聪山水》三诗,书于同样信笺之上,字为行书。卷后有傅增湘写于辛已(1941)十一月的题识、邢端写于壬午(1942)夏至的题识,最末为章士钊作于庚寅(1950)的七言律诗一首。该手卷今藏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  相似文献   

15.
<正>古莲池内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共七通十首诗,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计有乾隆御制碑四通七首诗,即赐直隶总督周元理一通两首(碑阳、碑阴各一首)、赐直隶总督袁守侗一通一首(碑阴有赐直隶总督刘峨诗一首)、赐直隶总督刘峨两通三首(一通碑  相似文献   

16.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室藏明刻本《孟东野诗集》4卷,附韩昌黎联句十首,4册一函,朱笔批点(卷2后8页、卷3后33页没有批点)。此书明清以来公私家书目均无著录。 此书开本半页9行,行18字,左右双边,上下单边,板框(按:内框,下同)高21.2厘米,宽13.3厘米。白绵纸,白书口,题“孟东野诗”4字,白单鱼尾,下为卷数、页码,有栏线、虫蛀、剜板;无书签、封面、书套、衬页为后人所加。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上旬,笔者在从江县巨洞乡腊俄小学发现一块青石碑,碑上用阴文刻有近900字的“禁条”,记载了道光14年当地公纳、腊俄两个苗、侗寨的“乡规民约”。这是研究从江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和民情风俗的资料。碑长125厘米,宽64厘米,厚7厘米。在“十年动乱”中遭锤击,碑文有两处字迹不清,碑脚已断,幸群众将其藏匿,保存下来。碑文有近300字叙述当地原来的纯朴民风,并说明“世风日下”是设立《禁条碑记》的原因。“禁条”共13条,分别对婚姻纠纷、田地纠纷、偷盗、拐骗及口角等作了具体的处罚规定。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尤侗(1618—1704),字同人,晚年因读书处“西堂”而自号“西堂老人”,长洲人(今江苏吴县)。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长于诗词、戏曲。顺治拔贡。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予《明史》修纂。主要负责分撰《艺文志》和《外国传》部分。康熙二十年,尤侗在北京撰修《明史》之余,曾根据明代史实和当时各地进呈史馆的乡土材料,写成《明史乐府诗》和《外国竹枝词》百余首。又于《外国竹枝词》后,另附《土谣》数首,描写明清之际西南、华南等地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其诗朴实自然、清新可读,多为后来的志书所徵引,可见有一定参考价值。今参酌他书,略加笺证,以期对于研究上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和风俗习惯或有涓埃之助。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月8日下午,安岳县龙台镇红十字会医院工地挖出一座石室墓,墓室已毁,幸存石碑一块。 该碑呈方形,黄色砂石质,高121、宽63、厚10厘米。碑首直行隶书,“宋姚孺人行状”六大字,字径10厘米,行2字。碑文直行隶书,计21行,前20行每行35字,末行仅17字,共717字,字径2厘米。  相似文献   

20.
简讯六则     
《收藏家》2006,(6):94-94
碑林国宝级文物唐回元观钟楼铭碑首次亮相5月16日上午,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柳公权书法名碑《回元观钟楼铭》,在出土20多年后首次向公众展出。这是该馆藏品中唯一一件没有向公众展示过的国宝级文物。唐《回元观钟楼铭》碑是1986年西安市太乙路某单位在基建施工中发现,碑为横式,长124、宽60、厚18厘米,青石质。碑题“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并序”,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碑文共41行,满行20字,共761字。唐开成元年(836年)四月二十日立。《回元观钟楼铭》碑是迄今为止现存柳碑中最完整的。碑面和个别字稍有残损,但文可通读,是柳公权5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