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江淮文史》2004,(5):175-176
《江淮文史》是一本有价值的杂志,《评柯庆施》一文,为柯老辩诬,证据确实,有说服力,以往种种不实之情,可以澄清矣。———省文化局原党组书记钱丹辉《江淮文史》导向正确,内容坚持“三贴近”;文章品味高,文笔优美;编校质量较好,差错率少,不愧为“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之一。———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原处长张召奎《江淮文史》史料丰富,严谨翔实,客观公正,有胆有识。订份《江淮文史》,学点文史知识,将受益终生。自费订阅《江淮文史》,我将一如既往。———黄山市徽州区读者鲍宽达我对《江淮文史》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情,每期必读,每期珍藏,…  相似文献   

2.
钟东 《岭南文史》2003,(4):16-17
《岭南文史》迎来了令人欣喜的二十岁生日,我以一个读者兼作者的身份,表示衷心的祝贺!《岭南文史》给我的印象是深刻而美好的。我认为,这是一份有成就的文史研究杂志,也是一份年轻而大有作为的文史研究杂志。我们先说它是很有成就的。回顾这二十年以来,《岭南文史》发表了近两千篇文章(其中从1994年第1期到目前最新一期,约近900篇),从这个数量,可以看出《岭南文史》成为区域文史研究的重要园地。从内容来说,其所刊载的文章涉及哲学、宗教学、民俗学、史学、粤古代地理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等各个方面。从形式来说,其所刊载,有专题论坛、…  相似文献   

3.
<正>转眼间,我与《江淮文史》“相识”二十多年了。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安晚报社当记者,分工跑政协,经常在一些会议上看到《江淮文史》。说是文史杂志,所刊文章却从不“掉书袋”,总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缘分由此开始,后来我不仅有机会成为《江淮文史》的作者,而且多次当上《江淮文史》的“红娘”,挖掘、推荐了一批颇获好评的稿件,共同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新添了小小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正>我与《江淮文史》结缘,从她创刊就开始了。30年来,对《江淮文史》来说,我分别充当了“三者”的角色。一是“读者”。30年前的一天,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同志,知我喜欢历史,特地让人送我一套书,是当时很热门的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同时还带来一本杂志。开始我对这本杂志并未引起注意,只是有一天,读书之余随手翻了一翻。没想到这一翻,就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那个年代,各类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文史类的刊物,虚无历史有之,哗众取宠有之,粗制滥造有之,真正让人爱看并且耐看的不多。而《江淮文史》,从面世第一期起,就以清丽脱俗的风格,引起社会上的注目。她既有史论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活泼,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写了一篇《回忆祖父万福华先生》的文章,登载在《江淮文史》上。远在东北边陲的绥芬河市委党校刘淑维副校长见到后,喜出望外,因为她正负责编写绥芬河百年文化发展史的专题,而言绥芬河历史,是必言万福华的。她通过《江淮文史》编辑部与我们联系上后,热情地欢迎我们去绥芬河作客。  相似文献   

6.
周羲 《岭南文史》2003,(4):10-12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正当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加快广东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时候,迎来了《岭南文史》杂志创刊20周年。我谨代表岭南文史杂志社,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回顾《岭南文史》20年来走过的历程,请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杂志办刊以来从编辑出版的内容、版面设计到发行等各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结合我省文化大省建设,就今后如何办好《岭南文史》杂志,使之成…  相似文献   

7.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13,(5):166-168
先说两个镜头吧,我觉得这比多少恭维和祝贺的话都更为重要。 一次双休日加班回家,坐的是公交车,中午时分,车上没有多少人,坐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先生,大约70岁的样子,在车上一直在翻看一本书,看那版式,我总觉得像是《江淮文史》,那个认真劲儿,真有点像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9年2月8日,《贵阳文史》杂志在南明区永乐乡举办“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贵阳文史》杂志副总编辑介绍了“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与培育“多彩贵州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健 《江淮文史》2023,(1):20-23
<正>1993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份刊物诞生在省城的淝河边,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很快形成特色,出彩出圈。这就是我一直心之所系的《江淮文史》。记得头一年金秋时节,省政协文史委的领导来电,谓他们正筹划把出版的《安徽文史资料选辑》改为定期出版的公开发行刊物《江淮文史》,听说我手头上有新征集到的周恩来电报和写给龚澎(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夫人)的信,不妨结合考证写出来,他们将把文章放到《江淮文史》创刊号上。  相似文献   

10.
汪芳进 《江淮文史》2006,(1):158-158
文端史实韵悠长,沧海桑田放眼量。穿越时空藏梦幻,奔驰岁月拂炎凉。皖山皖水风光好,徽客徽商意气扬。开拓和谐新境界,江淮伟业更辉煌。七律 赞《江淮文史》@汪芳进$桐城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韩强 《岭南文史》2011,(3):38-39
《岭南文史》杂志出版已满百期,走了100步。这百步却走遍了五岭与南海环抱的山山水水,采集了五彩绚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厚重的果实。把百期垒在一起,好一座岭南文化的花果山!  相似文献   

12.
杨权 《岭南文史》2003,(4):14-15
诚挚地感谢贵社邀请本人参加“《岭南文史》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因为座谈是向前辈学者请益的好机会;更诚挚地感谢贵社长期以来对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的支持,这些年来,《岭南文史》一直是我所同仁最乐于展示自己学术成果的园地之一。听了周義社长对《岭南文史》创刊2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的介绍,深感贵刊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广东地方文化建设方面成绩之突出,贡献之卓著,实在是可喜可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贵社对杂志在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清晰,方针明确。相信经过贵社同仁的不懈努力,《岭南文史》这份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致张翅同学     
赵老师:您好!我是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古代史学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秦汉政治制度史。在2002年全国邮发刊物征订中,我自费订阅了一份《文史月刊》杂志,对贵刊朴实的办刊风格十分喜爱,尤其是颇具特色的《世纪回首》、《民国残页》、《史海揭秘》、《文史论坛》等栏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年的《文史月刊》第3期,您身为主编,能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热诚地给一名高中同学回信,让我肃然起敬。其实我也感觉到贵刊名为《文史月刊》,但选稿内容仅限百年历史,美中似显不足。令人欣喜的是,您已计划采用寒笑…  相似文献   

14.
欢迎你积极参与、大力提供照片和文字稿件的《私人影集》,与广大读者、作者见面了!这是《文史月刊》杂志实施开放性办刊,让众多人群、众多家庭踊跃参与的一个专栏。这是《文史月刊》杂志为展示人与时代,人与历史,所开辟的图文并茂的一块园地。这是《文史月刊》杂志拓宽史料征集  相似文献   

15.
《江淮文史》2013,(5):168-168
江淮之间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大剧,这块土地蕴藏着丰厚的历史资源。这几年常看《江淮文史》,编得大气,常有新材料、新观点在这里呈现,  相似文献   

16.
《文史春秋》编辑同志:多年来我是《文史春秋》的读者,我认为贵刊是全国这类杂志中办得非常好的一个。它在文史资料上内容翔实,忠于历史,史料性、可读性都很高。它除了内容精彩以外,在形式上无论印刷装帧或者版面安排,都在不断改进,越办越好。一言以蔽之,贵刊对我国和世界的往事钩沉、对保存和发掘宝贵的文史资料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史春秋》为广西争了光。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刊物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时候有的文章在具体资料的某些细节上不够准确。例如今年第五期中的《女中豪杰陈香梅》,这篇文章写…  相似文献   

17.
黎军 《文史春秋》2005,(12):1-1
光阴驱隙,《文史春秋》很快出到了年末这一期,它意味着案头又积厚我一年的文史情结。大凡能识字阅读的人,一生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阅读文史的,文史可能也是与读者最有缘分的一种文学载体了。人生识字糊涂始, 涉世认知读文史,每个人都被文史潜移默化着。因为文史里涵载着丰富的世情史事文化,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生活的印证,认知的积累和经验的鉴照。  相似文献   

18.
来信     
《贵阳文史》2010,(5):4-4
<正>现在的《贵阳文史》版式设计和内容都有很大提升,设计典雅大方,与文史类刊物应有的风格较吻合。这两期的许多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有可读性。望继续努力,使《贵阳文史》成为一份有文化、有品位、有特色的杂志。  相似文献   

19.
戴健 《江淮文史》2013,(4):167-168
《江淮文史》创刊20周年,可喜可贺!从创刊号起,我就是她的作者,也是她的忠实读者。这是一份有着政协和统战特色,立足安徽地方史,又放眼全国的,读者所喜爱的杂志,我们自己的杂志。20年来,我从中获益匪浅,也想为她的发展尽点绵薄。回望她自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历程,我以为她一直守望着——惟史选文弘扬主旋律,坚持选取"三亲"史料,把真实的可靠的信史刊发出来传播出去,这是《江  相似文献   

20.
杨华 《文史天地》2005,(8):64-64
本报讯 2005年7月15日,《文史天地》作者座谈会在筑召开。省政协副主席李金 顺、省正协原主席龙志毅出席座谈会。 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天地》杂志社社长姚钟伍介绍了《文史天地》的办刊情况。1994年8月,由 七届省政协创办的《文史天地》杂志由黔史钩沉起步,逐步扩大刊物的内涵,史涉古今中外,关注政坛风 云,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新解读,又有普通人看历史的新视角,作者队伍荟萃了省内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