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向上 《文史春秋》2009,(11):19-21
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是我国国土上惟一一座外国国王的陵墓。苏禄国东王墓具有近600年的历史,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
在“九达天衙”、“神京门户”的德州市北郊,有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村庄——北营,是583年前客死中国的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陵墓及其后裔所在地。苏禄国东王墓经历了明、清两朝和中华民国,至今保存完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清江大闸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淮安市区里运河上,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襟喉,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最好的一座古闸。闸下的里运河东西贯穿淮安市区.闸上的若飞桥连接淮安市区的清河、清浦两区。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发现的一座孙吴大墓,墓主身份备受关注。发掘者确认墓主为孙皓时一位宗室之王。综合分析墓葬规模、随葬物品、相关遗迹现象及历史记载,可推定墓主是少帝孙亮时的权臣孙峻。  相似文献   

5.
1944年5月,由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起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在敦煌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由向达、夏鼐以及阎文儒等人在佛爷庙东区前后发掘了墓葬三十座①。其中一座单室砖墓,墓门以上有高大的砖筑照墙。照墙上有艳丽的彩绘。因出土“翟宗盈”镇墓文陶罐,称为翟宗盈墓。现墓  相似文献   

6.
汉水流域的四座南北朝墓葬指陕西汉中崔家营墓、陕西安康长岭墓、湖北襄阳贾家冲墓和河南邓县学庄墓(图一)。汉水流域位于中国地理上的南北交界地区,这一带的南北朝墓葬往往兼具南北两方面特征,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据。河南邓县学庄等四墓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汉水流域又是南北朝南北双方争夺拉锯地带,墓葬时代和归属与政治和历史地理的关系颇为密切。邓县等四座墓葬的简报和相关研究注重了文化因素的分析,对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历史地理方面的变化则未予足够重视。在发掘报告中,汉中崔家营墓被定为西魏墓,安康长岭墓被定为南朝墓,襄阳贾家…  相似文献   

7.
2005年宁常、镇溧高速公路40座土墩233座墓的大抢救,是江南土墩墓发掘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其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发现多墓土墩与一墩一墓其实并存、首次发现了向心结构的土墩墓和复杂的祭祀行为、根据土墩墓埋藏的特点用“剥洋葱”的发掘理念复原了土墩墓营造的全过程,清理出痕迹清晰的船形棺葬具、石床及木构的人字形窝棚式墓上建筑,还有3800余件出士器物——其中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可成为江南土墩墓的分期标尺······  相似文献   

8.
河南南阳李八庙春秋楚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杰  宋煜辉  韩斝  张海滨  乔保同  高旋 《文物》2012,(4):29-33,1,2,97
2004年,在河南南阳市李八庙发现了一座春秋中晚期墓。此墓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出土了一批铜器,其中铜礼器有7件,包括鼎、浴缶、甗、盘、匝和盏。铜鼎M1:1上的铭文自称"番子",发掘者推测"番子"并非此墓的主人,应是番国的国君,墓主人是楚国贵族。此鼎可能是番国国君赠予墓主人的礼物,也可能是战利品。番子鼎的发现为研究古代番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一、徐州子房山三座西汉早期墓出土玉器1.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1976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子房山发现二座汉墓,分别编号为 M1和 M2。1977年又在同地发现一座汉墓,编号为 M3。三座墓都是在子房山西麓的石灰岩上凿成。三墓中除 M2墓主为中年男性外,另两座墓因尸骨已腐而无法辨别性别。经考,三座墓的埋葬年代均在西汉早期,具体时间可定在汉武帝之前的吕后至文景时期(公元前182年至前140年间),墓主均为一家族成员,其身份应是当地楚王国中的官僚士大夫阶层。三座墓中的 M2时代稍晚于 M1和 M3,  相似文献   

10.
沈涵   《中华遗产》2009,(4):136-149
M003号墓是北朝墓群中唯一的一座没有被盗扰过的东魏皇族大墓。2006-2007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这座墓葬保存完好,其布局和结构仿佛地面上的豪宅。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场面宏大、气派壮丽的皇家礼仪壁画和彩色陶俑。这个墓的主人是谁?他为何仿造尘世生活的情状来营建自己的身后世界?从出土的一件件精美器物中,我们又能解读出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呢?  相似文献   

11.
《江汉考古》2021,(4):32-40
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基本完整,为夫妇异穴并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特征,两座墓应为战国晚期楚墓。  相似文献   

12.
梁王城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西,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北邻山东省,共计发现西周墓葬71座,兽坑12座,其中马坑10个,牛坑、狗坑各1个。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以东西向为主,有的可能有葬具,有一定数量的腰坑;有21座墓葬出土了典型陶器,随葬品的组合以单鬲或鬲、簋、豆、罐(罍)的组合为主,不见鬲、罐组合或单罐组合,还出土有典型的周式鬲。墓葬的形制与随葬品特征揭示,这批西周墓葬应该是殷遗民墓葬,直接来源为殷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洞山西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北10公里处,铜山县茅村乡洞山村内。北距微山湖15公里,东近津浦铁路,南临京杭大运河,与琵琶山东支的青山头隔河相望(图一)。东南约200米处有桓山,山西麓有相传为春秋时代宋国大司马桓魋墓。北洞山原为一座海拔54米的石灰岩小山,汉墓依山开凿,上面夯筑高大的封土堆。此墓早年严重被盗,近十余年来由于当地农民开山取石,封土堆绝大部分也遭破坏。1985年,徐州市政府将此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经文化部批准,由徐州博  相似文献   

14.
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973年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公社台吉营子大队胡头沟村社员,在村西南2公里许牤牛河东岸断崖上,发现一座被河水冲蚀的石棺墓,从中取出玉器多件。阜新市文化局、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于当年7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在墓上揭露出一个大石围圈和排列有序的彩陶筒形器群,还在南侧清理了另一座随葬玉器的多室石棺墓。经过对地层堆积的探掘分析并同邻近地区有关发现进行比较,我们确定这两座玉器墓和墓上的石圈、彩陶筒形器,均属红山文化的遗存;这里是一处红山文化墓地。在墓地中部,还清理了打破这个墓地的三座春秋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15.
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1966年4月,四川省郫县犀浦公社社员在二门桥附近改良土壤的工程中,发现五座残墓,其中的一座,墓碑及石门上均刻有文字及图像。经清理,从残留的砖壁看来,这座有文字及图像的墓是一座砖券墓。墓的后壁墙外,横立放着一块石碑作为护壁,这种形  相似文献   

16.
车出呼和浩特市,同雨行驶,约走十来公里,来到大青山脚下、黑河之滨。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远远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土丘。陪伴的主人指着它告诉我们,那就是真正的昭君墓了。我的老师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说,昭君墓在大青山南麓有十几座,翦老那次的内蒙古之行就看到了两座,一座是我们在这里参观的墓,另一座在包头的黄河南岸。黄河南岸的一座墓,是否昭君墓,信者不多。呼市昭君墓高约三十多米,占地有五十多亩,坐北朝南,用黄土夯筑而成,形状和汉代帝王墓近似,只是规模小多了。  相似文献   

17.
2018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在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产业基地清理了15座墓葬,其中M13是一座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随葬品有墓志、镇墓砖、瓷盏、陶人俑、陶鞍马等。根据墓志,墓主为卒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的上清大洞法师姜希晃。此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唐代道士丧葬习俗和道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丹阳市境内现有南北朝南齐帝王陵墓9座,墓主包括南齐所有在位皇帝7人及齐高帝的父亲肖承之、齐明帝的父亲肖道生。诸陵墓中,墓主基本明确的有肖承之的永安陵、齐高帝肖道成的泰安陵、齐武帝肖赜的景安陵、郁林王肖昭业墓、海陵王肖昭文墓、肖道生的修安陵和齐明帝肖鸾的兴安陵等7座。但东昏侯肖宝卷墓和和帝肖宝融的恭安陵,仍存疑问,至今难以断定。 1968年8月和10月,南京博物院在丹阳先后清理了两座南朝墓葬,一在胡桥乡吴家村(以下简称吴家村墓),一在建山乡金家村(以下简称金家村墓)。根据墓葬规模、墓内壁画、随葬品等分析,这两座墓葬属南齐帝王陵墓无疑。因而南京博物院初步认为:建山金家村墓“可能即废帝肖宝卷之墓。而胡桥吴家村墓,或许就是文献上失载的和帝肖宝融恭安陵”(以上两座墓葬的具体清理和考证,详见《文物》1980年2期《江苏丹阳县胡桥、建山两座南朝墓葬》一文)那么这两座墓葬中,究竟哪一座的墓主是东昏侯肖空卷,哪一座是和帝肖宝融的恭安陵呢?我试  相似文献   

19.
鸡笼山石室土墩群位于江苏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东鸡笼山山脉上,是一处东周时期的石室土墩墓群。D1是土墩群中最大的一座,它的发掘揭露了大型石室土墩墓的建造过程,丰富了对石室土墩的认识。石室内地层叠压关系的发现证实石室存在"多次利用"的情况,不仅还原了石室土墩墓的建造与历史上的使用过程,而且明确了石室土墩墓的建造初衷。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8,(5)
郑州市旧城南門外向东拐,为一东西长約三百米,南北寬約一百六十米,高出附近地面約五米的土岡。岡南紧临由西向东流的熊兒河;岡北靠着城的南城壕。因这一带地势較高,所以基建单位在岡上取土。1955年10月在岡的西头取土中,曾先后發現汉代空心砖墓一座、小砖墓一座、晋代小砖墓一座、唐代土坑墓三座和这座北宋的小砖墓(九区124号墓)。宋墓在晋墓东南約四米处。發掘时測知墓頂距岡頂地面約1.08米,墓底恰和基建单位取土后的地面相平。由于这座宋墓的結构比較复杂,保存相当完整,同时这一带最近又没建筑,所以經我队呈請上級批准,并征得原占地業主(现为农業合作社)同意,就原地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