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三国军事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古城址、古战场、水利工程遗址和非物质的故事、传说等文化遗产类型,在合肥城市发展史研究、三国文化资源利用、地域文化挖掘方面具有突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合肥三国文化价值的阐释,提出合肥三国军事遗址公园展示提升、合肥三国军事文化遗产文旅展示区打造、合肥三国军事城市文化产业研发的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路径。  相似文献   

2.
汪炜 《江淮文史》2005,(6):152-159
合肥,地处皖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化底蕴的城市.“合肥”二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来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自秦汉置县以来,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这2000余年间,朝代在更替,历史在前进,而合肥的地名演变、行政区划更替、地方官员轮换,也都在随着进行.这一切从何而了解呢?虽然有着浩瀚的历史献资料可以查询,但是最好的证明却是来自地下出土物的自述,那才是最有力的佐证.2003年在合肥西北郊出土的一方墓志,就有力地佐证了合肥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以街区尺度为研究单元,以arc GIS为技术支撑,运用空间隔离指数和信息熵模型,对转型期1982-2000年中部城市合肥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转型期合肥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显著,呈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同心圈状空间分布特征;②隔离指数值的变化表明,18年间合肥城市内部空间隔离程度显著减弱,混居性逐渐增强;③信息熵值变化表明,18年间合肥社会空间进行了幅度较小的有序重构。最后,对合肥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日,北京公园协会原秘书长、北京市园林局公园处原处长景长顺老友寄来新作《名人名园故事100例》.打开书,我被其中《翡翠项链靓肥城》一文吸引,开篇就是"拥有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是每一个美女无上美妙的追求.而一座城市要戴上一条翡翠项链,更能显示它的高贵与典雅.合肥就是中国第一个戴上翡翠项链的城市.这个翡翠项链就是合肥的环城公...  相似文献   

5.
合肥得名新探宫为之合肥得名的由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合肥地名录》在引证一些古人对合肥得名由来后说:“合肥名称由来待进一步考证。”本文就此略呈己见。“合肥”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邱之后徙寿春,亦一部会也。而合肥受...  相似文献   

6.
合肥之名,始见于《史记·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篇著名历史文献中列举了当代全为“都会”的就有邯郸、燕、临八个;而合肥则特称为“输会”。汉以后(具体时间在汉武帝以战略地位上有其重要性外,作为这个商业城市的忽起忽落,如同  相似文献   

7.
刘浩 《江淮文史》2006,(1):72-82
建国初期,翻身解放了的人民群众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时政学习、文化学习和蓬勃开展的文体活动中来,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人们满腔热情建设新中国的时代。而说起当时的合肥群众文化活动,就不能不提到合肥文化馆。作为新政权刚建立时设立的最早的文化单位,它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发挥了宣传群众、娱乐群众的核心作用。当时的合肥文化馆可以说承担了建国初期文化建设几乎所有的重任,包括群众各类文体宣传活动的开展、文体队伍和文体设施的建设、戏曲和旧艺人的管理改造、文化市场的管理等,这些工作都为后来合肥市社会主义文化事…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合肥地名之由来,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笔者近日读报,又看到有篇文章,在谈到合肥地名时引证解释说:"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并加以特注"肥即指东淝河"。"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是南北朝时北魏人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里的词句,自明清及至近现代,多有学者引用。但均未注明"施于合肥"的"肥"是指流经寿县的东淝河。  相似文献   

9.
《江淮文史》2009,(2):178-178
合肥高升学校是2006年5月经合肥市教育局批准。整合原合肥高升辅导学校、合肥新安公学优质资源创办的全日制、全封闭、高升学率的12年一贯制学校。创立刚满两周岁。这里的师生用惊人的办学成果,书写着民办教育成功的奥秘和蓬勃兴起的传奇神话。  相似文献   

10.
40多年前,时在合肥师范学院任教的作者经历了《陈毅视察合肥片断》,亲耳聆听了共和国元帅的教诲,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让他铭记至今……  相似文献   

11.
于继勇  陈大昕 《旅游》2009,(12):69-69
总是有一条路记载了这个城市的兴替,成就了这个城市的荣誉。如果我们不以吃喝玩乐为标准,找一条代表合肥繁荣昌盛成就的话,我觉得是科学院路。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2,(9)
1976年冬,合肥西郊三十岗公社古城大队社员在三国曹魏所筑合肥新城的城址高处植树时,挖出铁撞车头一件、铁逆须钉四件(见图)、铁镞一件。均交市文物组。出土的铁撞车头,尖头,方腹,圆柄,腹边宽8.5、全长约39厘米,重12公斤。出土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合肥大学城迎来首届新生入学20周年。作为一名参与开创合肥大学城的教育工作者,不时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感到有责任记录下这段我所知道的历史。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1999年和2000年分别增长47.4%和25%。为应对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01年11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翡翠湖为中心建设合肥大学城。  相似文献   

14.
李衡  甘政权 《江淮文史》2014,(3):152-156
正合肥古称庐州府。清代庐州府辖四县一州,即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及无为州。晚清时期,位于合肥县东乡磨店的李鸿章家族,是个世代耕读之家。1838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高中戊戌科进士。随后10余年间,李文安的两个儿子李鸿章、李瀚章先后考中进士,李家遂成为"一门三进士"的"庐郡望族"。李鸿章及兄弟、子孙们发迹后,纷纷回报乡梓,尤其重视文化事业,重修包公祠、城隍庙、庐州府学、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些地方是必去的,如果不去,似乎就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憾。正如我们常常会听人说:"去某某城市,如果不去什么什么地方,就等于没有来过……"这样的话听多了,自然就成了大多数人恪守的游玩之道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比如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曼哈顿的自由女神像……这些都是我们非去不可也无法错过必游之地,那么除了这些地方,还有哪些城市地标是你向往已久的?这个夏天没有遗憾!赶快锁定一个目标城市,去看看那里无法错过的城市地标,无疑会是一次不错的旅行。  相似文献   

16.
曹柱国 《江淮文史》2010,(3):149-154
1906年合肥第一家钱庄——德和庆号开业。身为曹氏德和庆钱庄的长房长孙.笔者现将所知道的关于德和庆钱庄的支言片语记载下来.也许对研究徽商钱庄史和合肥地区经济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15日至16日,“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域背景中的合肥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推动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区尤其是合肥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合肥通史》的编纂提供学术支撑。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是关于合肥县设立及秦汉合肥之都会地位或输会地位的形成问题;二是江淮地域历史背景中早期合肥地区历史兴衰问题;三是关于周瑜历史、思想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次规模小、讨论集中的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的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8.
一 1936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受张治中创办巢县(今巢湖市)黄麓师范学校影响,打算在自己的家乡合肥兴办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考虑到安徽的农林业当时落后于毗邻的江浙等省,耕作技术依然是因因相袭,殊少改进.卫立煌遂决定在家乡创办一所农林职业学校,为发展地方农林业培养技术力量,并选择距离合肥县城约18华里,海拔不足300米,...  相似文献   

19.
张缨 《江淮文史》2007,(1):14-24
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的古城合肥,地当南北要冲,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简称炮院)就坐落在这座军事重镇的主干道之一的黄山路上.远远望去,营区郁郁葱葱雪松映衬着的门前哨兵,英姿飒爽,向上升腾极具气势的拱形大门,庄严雄伟,不禁让人联想起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喀秋莎.  相似文献   

20.
黄季耕 《江淮文史》2008,(4):173-174
合肥龙门巷(今安徽日报社宿舍址)的一所大院里,张冀牖(吉友)家诞生了四个女儿。这四姐妹即元和、允和、兆和与充和。名字下面都有腿,父亲的意思是:有着两条腿就要走出去,而且能走得远。果然,四人都走出合肥,走出苏州,在上海、北京上大学,参加工作,不仅在国内有名,还蜚声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