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古称陕州)境内的熊耳山下。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水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定林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比少林寺还早400多年。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而达摩初祖也因空相寺的源远流长而千古不没。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  相似文献   

2.
隋唐五代的佛教宗派,多数由地地道道的中国僧人创立。在少数由旅华外籍僧人或外国血统的中国籍僧人创立的宗派中,只有华严宗是由地处丝绸之路上的昭武九姓康国入的后裔、中国籍僧人法藏创立的。按照传承系统,他被华严宗人尊为华严宗三祖。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十一月十四日,他以70岁高龄在京师长安大荐福寺圆寂,门弟子请秘书少监阎朝隐撰写了《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晚唐时期,旅华新罗士大夫崔致远又写了《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然而北宋初年僧人赞宁撰《宋高僧传》,却题为《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无疑是考虑到武周取代李唐时期,法藏在神都洛阳从事活动,并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创立华严宗。本文拟就法藏在洛阳的活动加以论述,从一个侧面揭示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由笔者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长王前华等于1999年秋冬之际发现。当时,笔者正在主持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考古发掘,并认为该坛址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建造的“北郊坛”遗存④。根据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361年)宋濂所写的《游钟山记》所言,刘宋“北郊坛”距南朝著名的钟山上定林寺不远,而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钟山上定林寺,是高僧僧事占撰写《出三藏记集》等佛学专著、刘勰完成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以及齐、梁时代佛界大德僧柔、法献、僧远、法通、道嵩、超辩、慧弥、法令、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收藏的中国文物中,有一铺《弥勒说法图》(彩色插页),原是山西省稷山县兴化寺的壁画,作于元代。兴化寺现已荡然无存。从该寺保留下来的壁画,保存在国内的还有一铺《七佛说法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原系马衡教授于1926年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室购藏,当时他曾撰写《山西稷山县兴化寺壁画考语跋》,详述收购的经过,并考  相似文献   

5.
1500年前,南朝齐、梁时期的大文学家刘勰在首都建康(即今南京市)钟山定林寺用骈体文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学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文心雕龙》,钟山定林寺开始闻名中外。由于时代变迁,兵燹频仍,在随后千百年时间里,定林寺逐渐湮没无  相似文献   

6.
一、出家、嗣法与弘道陈希迁(700—790年),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人。他白幼聪慧过人,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之志。当时禅宗六祖惠能在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授“顿教”禅法,声名目著。  相似文献   

7.
一、胡适对禅宗史的研究在《圭峰传法碑》(跋)里,胡适先生明确指出,圭峰是新罗净众寺无相和尚和四世法孙,并且在《后记》里,凭借马祖和圭峰的考证,确认他们都是净众寺无相和尚的直系弟子。胡适认为无相和尚是马祖的法脉,非属南宗,亦非北宗,而用了极为小心的用语:“北派”。为什么圭峰做为荷泽神会的法系改变禅谱?又为什么马祖妖变为六祖和南岳的三代嫡系?如在《圭峰传法碑》中,马祖和南岳被串在一起,成了六祖的傍系。胡先生对这种手法,用“和平共存”一词来暗示这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8.
神通寺遗址在济南市南约四十公里(?)柳埠镇东北琨瑞山阳(图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命名为种通寺。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载"仁寿置塔。敕令法瓒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即南燕主慕  相似文献   

9.
达亮 《岭南文史》2019,(2):60-65
正一、岭表丛林:僧以寺名,寺因僧显在东汉、三国之交,佛教已传入广州地区,为全国当先。据记载,"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佛经翻译家安世高于东汉建和元年(147)来中国,就是由海路到广州,后北上江淮。"据《高僧传》卷九之《晋洛阳耆域》记载,西晋初期,继安清(世高)之后又有一名印度高僧——耆域抵达广州。以上这两位富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10.
正达摩是菩提达摩的简称。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据《禅宗全书·史传部》卷二十五记载:"初祖菩提达摩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发明心要,既而尊者谓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摩者,通大之义也,宜名太摩,因改号菩提达摩。"梁武帝普通八年(527),达摩从印度首先到达广州,传禅法心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润改《华严经》的一则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剑云 《文献》2007,(4):132
关于谢灵运参加编译《华严经》之事,唐代新罗国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云:"夫《华严》大不思议经者,乃常寂光如来于寂场中觉树下与十方诸佛召尘沙菩萨而所说也.  相似文献   

12.
梁武帝萧衍,曾为南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齐内乱,起兵夺得王位。他设谱局、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提倡佛学和儒学。他工于诗词和书法,善于韵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他手不释卷,下笔成章,辞采华丽,婉转含蓄,富有神韵,在文学艺术上颇有成就,当朝的宫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的书法集现已佚传,明朝时有《梁武帝御制集》流传。 由于梁武帝过分迷恋宫廷糜烂的文艺生活,朝政松弛。晚年又迷信佛教,定佛教为国教,大建寺院,不理朝政。他在建康(今南京)兴修了同泰寺、光宅寺、大敬爱寺、智度寺、长干寺等大小寺院。他本人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尼戒香等尊胜幢记》、《唐遵善寺大像碑》、《遵善寺尼慈和墓志》等石刻资料及卢纶诗《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宋高僧传·昙一传》等传世资料中有关遵善寺的记载为线索,考知唐代长安的遵善寺与大兴善寺是两个不同的寺院,遵善寺位于唐长安城外的南郊,属长安县永寿乡管辖,推测其为尼寺可能性较大,其创建和废毁时间不详,但至迟在唐大历年间仍存在,北宋元祐间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小谷仲男是日本研究中亚美术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现任富山大学教授。他曾长期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从事犍陀罗佛教艺术品的发掘工作,著有《犍陀罗塔克提夷巴喜佛教遗址的伽蓝配置》(1968年)、《塞种与大月氏》(1969年)、《阿富汗的希腊人城市爱·喀努姆遗址》(1971年)、《贵霜王朝与犍陀罗美术》(1976年)、《<旧唐书·大食传>中的人木传说》(1980年)、《遥远的犍陀罗》(1983年)、《从印度到中国石窟寺院的变迁》(1983年)等书与论文。1988年8月、小谷仲男教授来中国兰州大学,与敦煌学研究室进行学术座谈与交流,并与该室共同考察炳灵寺石窟等遗址。本文原发表于《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13号上,鉴于该文对敦煌吐鲁番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有参考价值,所述问题又值得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我们特将译文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5.
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写本是目前所见关于该书早期的古写本之一。通过与《赵城金藏》本、《高丽藏》本、《碛砂藏》本等诸版本进行比较,本文认为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所据之底本极有可能与北宋《开宝藏》具有重要的关系:或者石山寺写本所据之底本与北宋《开宝藏》刻本所据之祖本一致;或者石山寺写本所据之底本就是北宋《开宝藏》刻本。  相似文献   

16.
《通鉴胡注表微》(以下简称《表微》)是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抗日战争后期的重要著作,1944年、1945年先后发表于《辅仁学志》13、14期。解放后于1957年重印,至今适值30年。《通鉴》胡注的作者胡三省(1230——1302)字身之,浙江台州宁海人。《宋史》、《元史》均无传,仅《新元史》有传,又极简略。所以胡氏辞世六百多年间,人们不明他的身世,甚至连他的卒年都无法确定。胡  相似文献   

17.
柳敬亭,是我国说书艺坛上明末清初崛起的一位说书艺人。当时著名文人记述他说书艺术的,有张岱《柳敬亭说书》、钱谦益《书柳敬亭册子》等,为之作传的有吴伟业的《柳敬亭传》,周容《杂艺七传·柳敬亭》、黄宗羲《柳敬亭传》等。建国后,已故扬州评话家王少堂曾说:“《水浒》的老祖,大家晓得是柳敬亭。”柳敬亭说书艺术的独特风格,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柳敬亭,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泰州曹家庄(今东台市时堰镇)人,他本姓曹,由于生性粗犷凶悍,为人又能辨善恶,重义侠,好替人排难解忧,因此与人积怨。15岁那年,为避仇流落他乡,一日,在一棵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参考目前国内不易见到的两种日本国藏《高僧传》写本(石山寺本、七寺本)及有关中 古文献,对中华书局1997年10月第3次印本《高僧传》(汤用彤校注本)的校勘、标点问题进行了探 讨,新发现可商榷之处几百余例。今选择36例,敷衍成文,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参考目前国内不易见到的两种日本国藏《高僧传》写本(石山寺本、七寺本)及有关中古文献,对中华书局1997年10月第3次印本《高僧传》(汤用彤校注本)的校勘、标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新发现可商榷之处凡百余例。今选择36例,敷衍成文,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20.
陈利民 《中原文物》2016,(4):100-105
禅宗在唐代始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五祖弘忍传法神秀、慧能等诸多弟子,传播南北,由隐至显,形成多元的传法世系及南北宗之争。本文对嵩山地区现存及文献著录的唐代佛教碑刻资料做了较全面考察,钩沉出禅宗高僧法如、道安、普寂、净藏等在少林寺、会善寺、嵩岳寺等处传法的一批重要史料,弥补了《五灯会元》等史籍关于禅宗早期历史的疏漏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