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1934年,中央苏区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留下陈毅等人继续坚持赣南游击战,条件异常艰苦。吃什么?吃在山里。吃野菜,吃竹笋,吃梅, 吃蛇……靠山吃山,不仅可以采野果,还可以打野猪,打山鸡,挖马蜂窝。大蜂窝里,蜂蛹多得很, 用竹蔑背篼护着头脸,把蜂窝一烧,马蜂飞走,把幼虫挖出来,在锅里一炒,跟蚕蛹一样香脆,做汤吃,白得像牛奶。平日里缺粮断炊是常有的事,对这样的生活,陈毅不以为苦,特别作《赣南游击词》豪迈抒怀: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故乡在广东顺德,每到冬日家乡人有打边炉的习俗。打边炉类似于吃火锅,亲朋好友、同乡故旧围炉而食,"打"指"涮"的动作,因置炉于人的旁边,将食物边涮边吃,所以叫"打边炉"。家乡的打边炉和通常说的吃火锅还是有些区别的,火锅是坐下来吃的,而打边炉是站着吃的;火锅是用金属器具盛装食材,打边炉的锅则是用陶泥做成的砂锅;火锅可以用电磁炉或者煤气炉作为热源,打边炉的炉子是特制的红泥炉  相似文献   

3.
一天,狐狸约兔子去偷人家的蜂蜜吃。它们一同来到蜂窝旁,狐狸吩咐兔子:“我去蜂窝里掏蜜,掏出来你拿着,等我掏完了一起吃。你要好好放哨,要是有人来就连忙告诉我,我们一起逃跑。”狐狸一边掏蜜一边递给兔子,兔子因忙着接蜜,没有发现人来。养蜂人见它们偷蜜,就悄悄地赶来,把它们两个都逮住了:“好家伙,在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来偷我的蜜,  相似文献   

4.
兔子吃草吃厌了,想吃点新鲜口味。它在山坡上慢慢走着,心里盘算着怎样弄到点好吃的东西。它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蜂子在嗡嗡嗡嗡的飞,抬头一看,原来树上有个大蜂窝。它知道蜂儿很好吃,也很想吃,但又怕蜂子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生于1953年,在我不到10岁的时候,随奶奶一起去亲戚家做客。吃饭的时候,桌上只有大半盆子南瓜纽子(未成熟的南瓜)菜。唯此而已。那时我吃过麦苗子,拔掉麦苗去掉两头,只留中间白色的,煮一煮,嚼一阵子,很难下咽。榆树的叶子煮熟可以吃一碗,再吃第二碗就难了,因为难吃。柳树叶子,椿树叶子都能吃。榆钱饭算是奢侈品了。吃树皮需要一个过程,从榆树上刮下后晒干,上臼捣碎掺面打糊糊。狗儿  相似文献   

6.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7.
从前,跳蚤和虱子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跳蚤和虱子一齐做饭吃,正煮饭时,跳蚤心想:今天煮的饭少,不够两个人吃,得想个办法独个吃。想着想着,灵机一动,对虱子说: “哎,我们俩打个赌吧!”虱子摸头不着脑,问道; “打什么赌啊?”“这样吧,”跳蚤想了想,比手划脚地说:“我俩一同上山背柴去,看谁先把柴背回来,饭就归谁吃。”虱子听了,心想:跳蚤跳一步,我得爬  相似文献   

8.
东山人跟城里人打老友。东山人每来赶街,就到城里老友家吃顿饭。尽管东山人每次都带些蔓菁、洋芋、鸡棕和麻油等山货送给城里老友,但城里老友老觉着自己吃了亏,就不想跟东山人打老友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08,(10):I0001-I0004
吃新,即吃新收获的农作物。“吃新节”是贵州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意在庆祝丰收。节日这天,现到田间地里采来成熟的农作物做成饮食供参加节日的人们享用。这样的食品不仅极其新鲜,而且风味独特。此外还有祭祖、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敬酒时给客人“打花脸”,更别具特色。仡佬族的吃新节,已经成了旅游者们非常喜爱参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符号 《纵横》2002,(11)
武汉有一首儿歌『纠纠辫,打红线,开茶馆,卖汤元;汤元蚀了本,回来打连滚。』 原来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到袁世凯想做皇帝的时候,觉得元宵(袁消)于他不利,下令改叫汤元。 武汉儿歌所说的纠纠辫,是三五岁小姑娘  相似文献   

11.
在春节这个盛载亲情、团聚、除旧布新企望的传统节日,毛泽东曾经这么度过:打欠条让红军战士吃上年饭;受排挤被剥夺实权时与儿子毛毛嬉戏过年;被战士们请去吃年饭;过年看戏请百姓坐前排;请年节期间开会者吃挂面;设家宴请末代皇帝溥仪……一代伟人的公心、勤俭、仁爱,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个财主,家财万贯,吃不尽穿不完,但尽管他天天吃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总是瘦得象个干猴子。他想:“像我这样有钱有势的大富人家,身子瘦筋筋的,太不相称了。”于是他到处打听,寻找肥胖的办法,连做梦都想胖起来。有一天,他听到有人说:“吃了蜂蛹,身体就会胖起来。”他如获至宝,马上就在村子里这里转转,那里看看,去找蜂窝。他找遍了村里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终于在一个穷苦人家的房后发现了一个蜂桶,就细心地观察了地形和线路。这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财主  相似文献   

13.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20世纪40年代反映贵阳少数民族风情的漫画。一幅是一对苗家青年一身黑,正在山盟海誓,其词曰:“黑天黑地黑溜溜,二人都在黑里头;咬破指头吃血酒,往后不许把我丢。”一幅是一对热恋中的苗家青年正相拥盟誓,其词日:“生要缠来死要缠,不怕雷公打眼前,雷公要打一齐打,阳间打死阴间缠。”感情之强烈,令人读之震动。  相似文献   

14.
陆明华 《湖南文史》2013,(10):60-61
1972年秋,我被分配到广西钟山县党校(那时叫“五七”干校)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去县供销社买了两个搪瓷大碗,花帮灰里,好到食堂打饭吃。  相似文献   

15.
乡愁二月二     
小时候,每年的正月,是小孩子的欢乐时光.吃年食,穿新衣,打毛蛋,踢毽子,玩个尽情尽意;刚过完年,又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锣鼓喧天,鞭炮震地,耍社火,出灯官,闹花灯,斗狮子,目不暇接,热闹非凡;过完了元宵节,这"二月二"就成了眼巴巴的盼望,盼望吃那嘎嘣嘣、香喷喷的大豆. 在青海农村,有个"二月二,炒大豆吃大豆"的习俗,这可能...  相似文献   

16.
虫草(三)     
斜眼喝着可乐,吃着花生,打.开电视,电视调到一个满是枪声的频道,帕尔楚突然跳到电视机前,大吼一声:“就这个!就这个!打架的!”,斜眼瞪了一眼帕尔楚,把遥控器丢到床上。  相似文献   

17.
听说这件事发生在犊文和犊灵还在打亲家那阵子,谁也说不上是哪个年月了。那年快过冬时,有家两哥弟商量打发日子的事。老大说:“天快冷了,我们得有一个上山去打猎,找些野物皮子来给老人做衣服,留一个给老人找吃的。你做哪样?”老二说:“我不会料理家头的日子,干脆上山打猎算了。”那阵子上山打猎,一出门就好几个月。老二扛起大棒子,带上套绳,顺着山槽子往下去了快一个月,一只大野物也没打着。一路上,他肚子饿了就吃果果,夜晚就爬到大树桠上睡觉。一天,天快黑时,他来到了一个山槽  相似文献   

18.
亡命之途上的挣扎 (李桂英女士讲述)我10岁那年,日本鬼子沿津浦线打过来,四处杀人烧房子。做小商的父亲李汝成,领着全家连夜逃出安徽凤阳府城南门。沿途没吃的,我们常在被烧毁的屋基上寻找焦糊的粮食来吃,那味道真是一根肠子苦到底!有一次,路过一个村庄,我们发现日寇砍杀的一条大黄牛只割去四条腿,便上前轰走成堆的苍蝇,割取一些刚刚发臭的牛肉带走,煮熟后吃了好几天,算是逃难途中最大的生活享受。  相似文献   

19.
非淋菌性尿道炎与前列腺炎,目前在我国所有疾病中患病率高、传染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染源;此病的泛滥主要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部分人的心情杂念有所要求.正所谓古言道:丰衣足食思淫欲,又饿又寒起偷心说法。便做出了超越轨道行为,无意中染上了此病。染上此病后,就象哑吧吃黄莲,有苦只能往肚里吞有口难言。自作聪明到医药店买些抗菌消炎药服用或到多家医院诊治,打些进口针眼些进口药,见效快,药气过后又反复,针打了药吃了,钱用光了病不好痛苦难受,真想一死了之。此病真的…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1942年腊月二十八这天清晨,五台县金岗库村的杨大爷,早早地从溪洞里打满一担水,朝村口走来,突然,他迎面走来两位八路军同志,走近一看是聂司令员。"过年的事准备得咋样啦?能吃上顿饺子不能?"聂司令员关切地问道。"能,能。"杨大爷说,"白的吃不上,吃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