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平 《华夏地理》2006,(Z1):60-69
月华扬彩昙华山 从大姚县城往北行,拐上弹石路,爬45公里的山,就到古人谓之"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的彝族聚居区昙华山.  相似文献   

2.
吴平 《华夏地理》2007,(U02):60-69
从大姚县城往北行,拐上弹石路,爬45公里的山,就到古人谓之“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的彝族聚居区昙华山。  相似文献   

3.
耀州窑青瓷的故乡在今陕西省唐长安故城以北的耀昙(宋属耀州)铜川市(宋属同官)黄堡镇。这个耀州窑,从唐代即已大量烧制日用瓷器,供民间使用,其品种有黑釉器、白瓷、青瓷、茶叶末釉、白釉绿彩、釉下彩、素地黑彩、白釉褐彩等诸多品种。至北宋时期则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并在瓷器上采用刻花、印花、剔花和镂孔等多种装饰技法。其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4.
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侃 《文物》1994,(10)
昙曜在云冈为北魏太祖拓跋珪以下五帝开凿的五窟(习称“昙曜五窟”)以及因之而形成的“云冈模式”,给中国石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风流所及,影响到北中国的许多地区。但是,现存昙曜五窟的遗迹并不单纯,五个窟内的造像属于一、二、三期的都有,本文对昙曜五窟中各期的造像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试对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及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佛教净土宗根本道场在山西交城玄中寺,而早期道场并州大岩寺至今无人所知.笔者了解到,晋阳西山大佛所在开化寺后寺即为大岩寺.弘扬净土宗的三大师为昙鸾、道绰、善导.史载昙鸾大师初修净土法门在并州大寺,即并州大岩寺,后到交城玄中寺.县鸾大师寂后,道绰大师继之,初修净业在太原蒙山开化寺.后到交城玄中寺,精修弘扬净土教义.善导大师在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专弘净业.道绰大师寂后,善导大师到当时帝京长安光明寺,大弘净土法门,寂后葬于神禾原,即今之香积寺.之后,净土法门日益广大,东传日本,成为佛教中很有影响的大宗派.三大师弘扬净土始于昙鸾,道绰继之,善导发扬广大.而昙鸾、道绰二大师初修净土实在一寺.道绰大师初修的太原蒙山开化寺即昙鸾大师敕住的并州大岩寺——并州大寺.  相似文献   

6.
唐代天文学家瞿昙譔墓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天文学家中姓瞿昙的有瞿昙罗、瞿昙悉达、瞿昙譔、瞿昙谦及瞿昙晏诸人,他们的生平引起中外不少学者的注意。1977年5月,在陕西省长安县纪阳公社北田村发现了瞿昙譔墓,并有墓志出土。对研究瞿昙氏家族来说,这次提供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1,(2)
正石鲁一生仅去华山实地写生过一次,而他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反反复复画了20多年,以华山为题材的山水画数量最多,现存的华山题材作品有140余幅。尤其在70年代,山水画几乎全是华山。可见华山之于石鲁,是灵魂之所在。1960年6月,石鲁与赵望云、何海霞、刘旷等人到华山写生,他从山门口的玉泉院一路画到西峰之巅,  相似文献   

8.
瞿昙赞     
我爱瞿昙好,山环峡锁门,豁然一开朗,疑入桃源中。我爱瞿昙好,阡陌纵横通,鸡犬声相闻,宜牧又宜农。我爱瞿昙好,寺院如故宫,炉烟飘袅袅,钟声醒世人。我爱瞿昙好,名列八景中,南山峰积雪,宛如舞银龙。我爱瞿昙好,山花烂漫红,黄鹂松间唱,林深麝成群。  相似文献   

9.
我省乐都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的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官式做法,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更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瞿昙寺的汉式风格还包含着它典型的“风水”选址与内涵。从“命官相土、审位面势”谈瞿昙寺“风水”选址对瞿昙寺的选址民间有种种传说,桑结加先生在《瞿昙寺》画册序言中写道:“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三罗喇嘛,在青海湖海心山苦行修炼后,辗转青海寻找弘扬佛法的建寺圣地,他来到瞿昙寺现址处,见一泓清泉,便下马煮茶歇息,遗马鞭于泉边,回头却见马鞭…  相似文献   

10.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经永乐、洪熙、宣德等数朝代,才建成一座宫殿式的佛教寺院,至今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元代末期,有个名叫三罗喇嘛的出家人,他原是西藏山南卓隆地方人,为佛教噶举派高僧,曾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后来到乐都南山的古龙洞修炼,他看到乐都瞿昙沟这块地方,前有凤展单翅的漫坡照山,后有罗汉山,东北有如锁的峡关,西南有如屏的巴颜山,中间有逶迤如带的溪水,这里群山环绕,藏风聚气,真是建造寺院地脉风水俱全的好地方.所以三罗喇嘛首先在这里搭起了一座小经堂,这小经堂就是瞿昙寺的前身,三罗喇嘛就是瞿昙寺的奠基人.三罗喇嘛后被尊称为瞿昙寺的第一代活佛.  相似文献   

11.
插花节     
采花岭头、箐间、山野、……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雪白、嫣红、粉红、淡黄……山山岭岭的花儿张开脸儿笑了。伙子、姑娘、老人、小孩……一伙伙、一对对,笑着、唱着、跳着、闹着采花来了。老阿爹眯眼望着怒放的鲜花和欢乐的采花青年,用他那筋脉鼓涨得象老树根似的手,乐悠颤颤地抚摸着银丝般的胡须,对我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昙华山有个名叫咪依鲁的彝族姑  相似文献   

12.
登华山记     
正华山,是五岳中的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华山的雄险是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诱惑,让我心驰神往。清晨,华山景点售票处人山人海,我们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门票。到了华山脚下,抬头向上看,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把我们惊呆了,我们是要爬上去吗?犹豫片刻,便下定决心:既然向往已久,我们一定要爬上去。  相似文献   

13.
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岳华山位于距西安市一百余公里的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以险峻著称,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因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柱峰顶向北倾斜打开了登华山的道路,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相似文献   

14.
青海瞿昙寺是中原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集古建、雕刻彩绘和壁画于一体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瞿昙寺瞿昙殿现存壁画约217.5 m2,是中原地区经典的明代早期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开展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瞿昙殿壁画以砖墙体为支撑体,地仗层由粗泥层和细泥层组成;地仗中粗细泥层含沙量不等,粗泥层含沙量约60%,细泥层含沙量较少,约为16%~25%;地仗层中总体纤维含量为3%左右;地仗土粒度级配良好,粒径多集中在1~100 μm之间;地仗中含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钠;瞿昙殿壁画使用颜料主要为铅丹、朱砂、氯铜矿、副氯铜矿、石青等矿物颜料,颜料层厚度20~200 μm之间;铅丹颜料在瞿昙殿中出现“章丹打底银朱盖面”的分层应用以及铅丹变色的现象;瞿昙殿壁画中明代壁画无底色层,清代乾隆时期壁画有底色层。本次分析研究获得瞿昙殿壁画层位、地仗组成和颜料使用信息,为瞿昙殿壁画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5.
《旅游》1998,(7)
华山为什么没有猴子相传,华山从前是有猴子的,而且从千尺幢到金锁关这些险路,是因为人们观察猴子的行踪才找出来的。那么,现在为什么又没有猴子呢?原来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华山经常闹猴祸。当时有些修行道人独自住在茅庵、石洞中,他们外...  相似文献   

16.
大蓝 《中国土族》2013,(3):70-70
后来我和衣郎去了瞿昙 孤寂的瞿昙寺 六百年来坐落在那儿 连同时光 和那些古老的树木  相似文献   

17.
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昙曜五窟,属北魏前五位帝王的功德窟。北魏统治者能聚集如此财力与智慧来营造这项巨制,是与其在北方兼并战争中所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分不开的,其中来自原后秦首都长安地区的工匠与佛教神祇人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十六国后期的后秦长安是北方的政治与佛教中心,其佛教来自西域,主要继承发展着西域大乘佛教因素。在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发现的大乘佛教题材的西秦国塑像与壁画,可看作是后秦长安影响的结果。昙曜五窟的开凿,主要继承着太武帝毁佛前的北魏佛教传统,包括来自后秦长安的佛教传统,可从昙曜五窟造像和大同新发现的北魏石椁板上的佛画与炳灵寺169窟西秦塑像、壁画的相似性了解到。这种相似性体现了北魏对后秦长安佛教的继承,从而影响到了昙曜五窟的造像内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敦煌高僧昙猷与天台“佛国”朱悦梅魏晋南北朝时代,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成为我国佛教发展的中心。不断有僧人西行取经,更有不少南下江汉、江浙一带弘传佛教。昙猷就是南下僧人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位。昙猷(?~约396),又名法猷、白道猷,敦煌人。少年时修头陀苦行...  相似文献   

19.
西岳庙位于华山之阴的华阴市岳庙镇,南距华山约5公里。西岳庙是古代封建王朝谒祭华山之所,自汉以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二十世纪初,这座皇家庙宇逐渐荒废倾颓,大部分古建相继被毁。解放后,又先后被地方单位和部队占用,部分建筑又遭破坏。  相似文献   

20.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1,(10):154-154
峰秀岩彩,神秘缥缈,仙气弥足。 这十二个字,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仙华山的评价。今天,张榕部长依然用这十二个字描写这座浦江仙山。早在千年前的《东阳志》中就称轩辕黄帝少女于此升天。民间的传说就更多,上古时有黄帝少女元修在仙华山修炼成仙,更有元修成仙后带着七仙女下凡,教人织丝,采药济民,祈雨救旱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